正文

導致孩子后天性心臟病的原因

shiyingbao

??至于后天性心臟病,主要原因有川崎氏癥、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以及高血壓引起的心臟疾病等。

??川崎氏癥

??林珊妙醫師表示,川崎氏癥是一種全身性系統的疾病,是在1961年由日本人川崎富作醫師所發現,發生原因不是很清楚,有人認為與基因有關,也有人認為是免疫系統造成。臺灣每年每10萬名五歲以下幼兒當中,約有增加69個左右的病例。

??川崎氏癥好發于冬轉春季時,會有不明原因高燒5天,眼結膜會紅(非過敏)、嘴唇干、紅,有草莓舌,淋巴結會腫大。川崎氏癥的癥狀大多會自己恢復,但是若無適當治療,有25%的病人可能發生冠狀動脈瘤,變成后天性心臟病,之后如果動脈破裂或鈣化、心血管狹窄,會導致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因此,川崎氏癥病童至少須追蹤3個月到一年,如果沒有心血管病變出現,通常無大礙,假如有冠狀動脈瘤,則須追蹤到心臟血管病變完全恢復為止。若冠狀動脈瘤一直存在,則應在兒童心臟科醫師門診定期追蹤、按時服藥。在治療方面,急性期會用到高劑量阿司匹林加上施打免疫球蛋白,可以讓冠狀動脈瘤的發生機率從25%降到5%,燒退后改為低劑量阿司匹林,避免形成血栓。

??心肌炎

??多與病毒感染有關,例如好發于幼兒的腸病毒71型,或新生兒容易感染的柯沙奇B病毒,心肌炎往往來得又急又快,可能早上出現癥狀,晚上就死亡。

??主要因為病毒侵犯到心臟肌肉,而心臟肌肉必須收縮以提供血液,一旦心肌受損,很容易造成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而猝死。

??心肌炎無法事先預測,如果孩子有感冒癥狀,家長必須隨時注意,若孩子很喘、哭鬧不安、不吃不喝,一旦有懷疑就要盡快送急診,緊急時可能要用到葉克膜,痊愈后有30%病人可以恢復正常,不過有30%病人會死亡,其他有可能留下后遺癥,例如擴張性心肌癥,必須長期用藥以維持生命或接受手術。

??心肌炎的治療要看病人嚴重程度,如果癥狀屬于輕微,就像感冒一樣影響不大,會自然恢復;假如嚴重時要放葉克膜讓心臟暫時得到休息。

??風濕性心臟病

??多發生在醫療及衛生條件落后,以及抗生素缺乏的國家,臺灣現在已經很少見,主要因為感染A型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之后,發生自體免疫異常,有些人在心臟會引起慢性發炎,進而造成瓣膜受損。在治療上急性期最重要的是臥床休息,有心臟衰竭者可以給予藥物治療,最重要的是避免細菌的存在以及再度感染,因此必須使用抗生素(盤尼西林),之后是病人狀況定期給予預防性抗生素。

??高血壓引起的心臟疾病

??體重一直在97百分位,將來可能發生冠狀動脈問題。

??多發生在大一點的青少年,現在因為營養好,幼兒體重過重問題越來越普遍,如果體重一直在97百分位,將來較可能發生冠狀動脈問題,進而出現高血壓,久而久之會增加心肌壓力,而引發心臟病變。所以必須從小時候的飲食開始注意,才能有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