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性不孕不育檢查步驟 6種子宮疾病易致女性不孕

shiyingbao

女性不孕不育檢查步驟

應該檢查盆腔因素以及輸卵管因素,如果輸卵管堵塞或者輸卵管粘連,不能夠起到運送受精卵的作用,也會引起女性不孕,并且還有繼發宮外孕的風險。如果有生殖內分泌疾病,比如多囊卵巢綜合征或者性激素水平低下、月經稀發,懷孕的幾率大大降低,甚至會引起繼發性的不孕。女性檢查不孕首先應該檢查性激素水平,判斷是否有規律的月經、是否有規律地排卵。

6種子宮疾病易致女性不孕

你知道嗎?子宮疾病易致女性不孕哦。任何子宮疾病都會是不孕原因之一,所以女性子宮保養是有效預防不孕不能少的一項。在這里,小編為大家了子宮疾病引起不孕的原因以及子宮自檢的方法,快來一起看看吧。

子宮疾病易致女性不孕

子宮肌瘤:據臨床認為,單純性肌瘤引起的不孕癥并不多見,而臨床所見肌瘤不孕為以肌瘤為主合并多種生理和生殖內分泌功能紊亂所致。

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良又稱幼稚子宮,一般指青春期后子宮仍小于正常。

子宮內膜炎:子宮性不孕病因還包括子宮內膜炎,當然炎癥時子宮內膜不能為著床卵提供足夠的營養,而且炎癥滲出物也有殺傷精子的作用,造成女性不孕。

子宮畸形引起的不孕:子宮畸形是否影響生育,需視畸形的種類和程度而定,這種病多無明顯自覺癥狀,也有一些表現為原發性閉經和月經不調或生殖器和乳房發育不良。

宮腔粘連:子宮腔、子宮峽部、子宮頸管因創傷繼發感染所造成的粘連。女性子宮是孕育下一代的搖籃,一定要愛護,定期到醫院做體檢,早發現早治療,避免不必要的傷害,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溫馨的搖籃。

子宮內膜息肉、子宮位置異常、子宮內膜功能不全等:這些疾病都是導致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

那么,女性要如何進行子宮自檢呢?

女性子宮自檢的方法

每月出血量。伴隨月經而來的出血量如發生變化,一般來說都需要警惕。

白帶。正常白帶是少量的略顯黏稠的白色分泌物,伴隨行經周期,它的稀薄度與量會有些微變化,如明顯增多等,則需重視。

及時排查疼痛源頭。如下腹部、腰背部或骶尾部經常有疼痛感,或嚴重的痛經,都需注意,有可能是盆腔神經受腫瘤壓迫,或各種癥狀引發不規律宮縮,嚴重的腫瘤壓迫宮頸,妨礙血流,會引起嚴重痛經。

警惕壓迫感引起的排尿、排便困難。如果子宮內發生如肌瘤方面的病變,有可能會壓迫到你的膀胱、直腸及輸尿管等部位,發生排尿、排便困難及腰酸背痛等癥狀。

自我摸觸。空腹平躺,略彎雙膝,放松腹部,摸觸下腹部,由輕到重,如果有較大的腫塊是可以發現的。

女性在進行子宮自檢發現了異狀就要及時到醫院接受檢查治療哦。

4種身體透支導致女性不孕

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的增加,患上不孕不育的人越來愈多,但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就算你如今擁有青春和健康,也是需要警惕一些疾病的發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身體透支是如何引起不孕不育的吧。

一大透支:經期性生活

諸多懷著享樂主義思想的女性,并不排除經期性生活,認為多加注意便沒有什么不可。但是經期性生活冒著的是對女性健康的風險。不僅容易引起盆腔感染,而且還容易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而這兩種病癥都能摧毀你的生育能力。所以切不可為了追求一時的熱情和激情,而將身體的健康作為賭注。

二大透支:人工流產

你也許知道人工流產對身體有著很大的傷害,但是當你毅然決然的多次選擇人流時,那么你就該重新對人流有個認識了。人工流產造成盆腔炎,結果殃及輸卵管。而輸卵管是女性身體里非常重要的生育通道,它的內徑只有圓珠筆芯粗細。輸卵管發炎會后造成堵塞,從而導致不孕。如果選擇藥流,它的危險性比人流手術更大,因為出血時間更長,感染機會更多,還且還有清宮的可能,對子宮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反復做人工流產,會使子宮的功能層變得十分貧瘠。在懷孕的時候,胚胎為了獲得更多的營養,胚胎會拼命往深里扎根。分娩時胎盤不能自動娩出,嚴重的會導致“胎盤植入”,胎盤和子宮長成一體,這時候只能將子宮切除。這對女性的生育能力無疑是個致命的打擊。

三大透支:年齡超過35歲

年輕的時候為了事業而奔波,遲遲不愿要孩子,生怕孕育和照顧孩子會影響到工作和生活。等到你的事業平步青云之時,你的身體卻已經被透支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要孩子,無論對自身還是對孩子,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女人的生育年齡是在25歲左右,30歲以后身體機能開始下降,而35歲以后下降的速度更加的迅速,等到44歲以后步入更年期,大多數的女人會失去受孕的能力。

四大透支:吸煙

你可能認為,只要備孕前半年或者一年告別香煙,那就不會對寶寶造成影響。但是吸煙的女人,在懷孕期間容易發生妊娠并發癥。因為長期的吸入煙堿和尼古丁,會造成女性全身血管的病變,子宮不可避免的會受到牽連。所以在懷孕早期容易導致流產;而到了懷孕中期,發生“妊高癥”的危險比一般孕婦更大。長期的吸煙還會影響到整個身體的激素系統,從而影響到卵巢的功能,導致內分泌原因的不孕癥。吸煙引起早衰的,不僅僅是容貌,更是身體的內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