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學期開始,初中生進入中學后,學校環境和教學要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更高的要求必然會激發他們的“成長”責任感。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下,“知識改變命運”和“知識就是力量”已經深深扎根于人們的心中,沒有父母能不擔心孩子的學習。那么,父母應該做些什么呢?父母應該盡力做到這五點。
家長應該怎么做?
1.觀察孩子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階段,由于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學習習慣處于一般水平。進入初中,要求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家長要觀察孩子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時間的可持續性,同時進行有效的訓練和訓練,盡快適應初中教育。
2.做好學習準備
時間管理是學習的關鍵。孩子進入初中,學習壓力比小學重很多,可用時間也不多。此時要特別注意時間安排和管理,建立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表。二是制定學習計劃。建立科學有效的學習計劃,將使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如何建立,取決于你自己的情況、課程安排、時間安排。當然,規劃相對容易建立,可以根據學習過程的變化進行小調整,但堅持下去會比較困難。
3.了解小學與中學的區別
從小學到初中,孩子們不僅要經歷校園的變化、師生的變化、學習內容和形式的變化,還要經歷學習難度和壓力的變化。首先,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科目增加了,內容也加深了。隨著學科的分化和學習內容的變化,學習形式也發生了變化。課后不僅可以獨立完成作業,還可以有意識地拓展知識面,主動完成一些困難的練習。
4.了解未來班主任的風格
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風格,不同風格的老師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有自己的優勢?,F在,許多家長都在努力確保孩子能接受高質量的教育。但是,有的家長選擇學校,有的家長追求老師。雖然各有各的道理,但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什么樣的孩子,最好選擇相應風格的班主任,這對老師來說是一種方便的教育,更容易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動力。因此,如果家長能提前了解班主任的風格,就能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第五,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要明白,非智力因素在孩子的學習中起著比智力因素更重要的作用。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是抓住機遇,培養學習興趣。初中時,老師(尤其是班主任)不再像小學那樣給予學生很多具體細致的照顧,而是依靠學生中的積極分子,在很大程度上實現班級集體的領導。
5.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并完成學習計劃
初中開始備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規劃和堅持。比如每天要完成什么任務,要提前思考,按計劃實施。特別是分析試卷找出經常出錯的問題后,要加強訓練,提醒孩子復習加強。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只要孩子沒有大問題,就不要生孩子的氣,不要讓緊張的情緒蔓延。事實上,初中并不那么可怕。按照節奏和計劃有序地復習和準備考試。只要告訴孩子們努力工作,在考試前做你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