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決定著人體的健康水平,如果肝臟的各項生化指標偏離了正常范圍,那就代表在肝臟很可能正在遭受病變,而這種判斷的依據就是通過肝功能檢查報告單來進行的,所以對于肝功能檢查患者來說,看懂檢查報告能對自身的情況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肝功能檢查準確地來說屬于一類檢查,在實際的臨床檢查中,醫生會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來確定肝功能檢查項目,而不同的項目體現在檢查報告單上的內容也不一樣,下面是一些常見的肝功能檢查指標的正常值范圍參考:
指標 | 正常值范圍 |
血清總蛋白TP | 60-80g/L |
白蛋白A | 35-55g/L |
球蛋白G | 20-30g/L |
谷丙轉氨酶ALT | 5-40u/L |
谷草轉氨酶AST | 5-40u/L |
γ-谷氨酰轉肽酶γ-GT | 5-54u/L |
乳酸脫氫酶LDH | 109-300u/L |
堿性磷酸酶AKP | 35-125u/L |
膽堿性酯酶CHE | 4.2-9.8ku/L |
谷草/谷丙(AST/ALT) | 0.80~1.5 |
直接膽紅素(DBILI) | 0.0~5.1 |
間接膽紅素(IBILI) | 5.0~12.0 |
總膽固醇(CHOL) | 3.35~6.45 |
乳酸脫氫酶(LDH-L) | 109~245 |
甘油三酯(TRIG) | 0.48~1.17 |
對于患者本身來說,只要能夠讀懂正常值范圍以及和自身真實數值做出比較就可以看出自己的肝臟是否正常,再配合醫生的診斷結果,就能對自己的肝臟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肝功能檢查的項目雖然很多,其對應的指標也相對很復雜,但是總體來說只包括三個部分,這三部分指標的結果共同指向了肝臟的實際情況,具體內容如下:
1.酶
包括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堿性磷酸酶以及谷氨酰轉肽酶等,可反映肝細胞和膽管細胞受損的狀態;如果這些指標出現異常的增高,提示有肝細胞受損或者膽管細胞受損。
2.蛋白質
包括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這些蛋白質由肝臟合成,如果出現明顯的降低,包括總蛋白和白蛋白降低,提示肝臟合成蛋白的能力明顯下降,這時需要進一步的排查肝臟是否存在潛在疾病;如果出現球蛋白的異常增高,還要考慮是否存在免疫功能紊亂,或者有肝硬化等疾病的存在。
3.膽紅素
包括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以及膽汁酸,提示膽汁排泌的情況;如果出現膽紅素增高,提示患者有黃疸的現象;如果以直接膽紅素增高為主,提示有膽總管梗阻的現象;如果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提示可能存在有貧血或者溶血性貧血等現象;如果總膽紅素之中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比例接近,提示肝細胞受損導致的膽紅素增高。
正常的肝功能檢查報告單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肝功能檢查報告單都是一系列的檢查指標以及數值,不正常和正常的肝功能檢查結果的區別在于是否有偏高或者偏低的指示,作為患者來說,自己評估患病與否有一定的風險,所以這一步驟通常都交由醫生來進行。
肝功能檢查報告最常看的是什么指標?
一般都是通過看肝細胞的損傷程度來判斷肝臟是否患病的,而損傷程度一般是看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兩個指標的含量,這兩項值超過四十單位的時候,說明肝臟受到了一定的損傷。
醫生診斷出肝功能檢查呈陽性是什么意思?
這代表著自身的肝臟已經出現了異常,需要立即采取進一步的檢查措施或者治療,需要說明的是,在肝功能檢查的流程中,一些環境因素也可能導致檢查結果的異常,所以在檢查前就需要做好相關的準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