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彤云:從《黃帝內經》談養生與美容

shiyingbao

我雖然已過耄耋之年,目前還能以飽滿的精神完成每天半日門診,每次診治35~40位病人的門診量;自覺思維還不糊涂,走路速度也不慢,視力雖差,提筆寫字還算流利;皮膚雖有皺紋但不算多,膚色白凈而不晦暗,也還沒有老年斑;以我94歲的年齡來說,可以算是養生有方、保養得當的人了。

因此,很多人都十分關注我養生長壽、保養肌膚的方法,希望能夠借鑒。其實,我的養生保健的觀念和做法,都是遵循中醫的理論,從中醫的整體觀出發,強調人體自身、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那么,我就結合《黃帝內經》的論述,談談我的養生與美容。

保持平和的心態,熱愛生活

我的養生體會是養生先養心。中醫特別強調精神、情緒等心理因素對人體健康、健美的影響,修身養性、保持平和的心態歷來是中醫養生的重要內容。

養心的最高境界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所欲,皆得其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這段論述說明中醫認為道德、精神的修養是養生的重要內容。心態平和,道德高尚,精神內守,不追逐名利,不好高騖遠,在社會交往中,不慕高貴,不鄙卑微,真誠質樸,才能使心安、氣順,臟腑、氣血協調平衡,從而身體健康,“年皆百歲”,使形體保持活力,“動作不衰”。

中醫強調人與社會環境相適應。追求人與社會融為一體、和諧統一的修身養性的養生觀點和方法,是符合今天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和審美的意識的。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追求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和不適,審美評價也不僅僅是形體容貌的外在美,而更重視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滿,更重視人智慧、品德等內在的氣質美。沒有內在精神上的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外在的美。古人說“只有俗人只看外形,不察精神”,反對“求之以貌,責之以妍”。

人只有適應社會,才能保持心神的安定,思維的敏捷,融于社會,淡泊名利,平靜怡和,處事圓滿,從而具有氣質之美,才會具有人格魅力。每個人的生活都很難做到永遠一帆風順。我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也經歷了許許多多人生的坎坷、曲折、委屈,甚至是生離死別……但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只能平靜地去面對,因為許多境遇不是我可以選擇的。而且無論是鮮花、掌聲,還是淚水、痛苦都終將成為過去,所以要正視現實,平靜地去面對。

60多年的工作中,我歷來不爭名、不攀比、不嫉妒,更不會有報復之心。生活中我也會遇到不如意,但是,多想些生活中的高興事,就會滿意、就會幸福。少去羨慕他人,只要自己做好就行了。生活的幸福與否是要靠自己如何去看待。心態要平和、要知足,要熱愛生活。正如《春秋繁露》中指出的:仁人之所以多壽,外無貪而內清凈,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用《黃帝內經》的說法就是“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平衡膳食結構,科學進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體生命、活動能量的來源,因此,無論是養生保健還是養顏美容,科學的營養是基礎。

《素問·宣明五氣》篇中指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說明飲食五味各養五臟。《黃帝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中更詳細說明了五味調養五臟的方法是:“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肺色白,宜食苦……脾色黃,宜食咸……腎色黑,宜食辛……”并提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些論述充分說明了要維持五臟精氣的充盛,保持身體的健美,飲食必須做到平衡、全面。

《素問·五臟生成》篇中所云“……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闡述了飲食偏嗜對人體毛發、筋骨、肌膚、爪甲的榮潤色澤的傷害,此外,“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亦是飲食不節之害的記述,因此要做到“飲食有節”,要“已饑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逍遙,勿令腹空”。

在物質迅速豐富的今天,尤其要注意五谷雜糧和蔬菜水果的攝取,要忌煙戒酒,少吃肥甘厚味的食物,既不要禁不住美食的誘惑嗜食無度,也不要追求“骨感美”而禁絕水谷。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首先就是合理的膳食。許多人總是關心我每天都吃些什么,說明大家也都認識到了飲食與健康、飲食與美容的密切關系。我也體會到養生駐顏必須從每日的飲食入手。多年來,我對自己的每日膳食是這樣安排的:

早餐:一碗牛奶麥片,一塊小點心,半個蘋果;每周吃兩個雞蛋。

午餐:略為豐富些。以菠菜、芹菜、蓋菜、油菜等時令綠色蔬菜和西紅柿、山藥、豆芽、豆腐為主,配少量魚肉、米飯。我不吃肉,但每日都要吃些魚,米飯一般只吃一兩左右。

晚餐:以雜糧粥為主。用各種雜糧如小米、紅豆、大米、小麥、紫米、薏米、蕓豆等,有時加上些紅棗、蓮子、白果熬成粥,佐以蔬菜和少量的魚肉。

每晚臨睡前我一定要吃些水果,每晚一個橙子是必吃的,再加上一些其他市場上供應的時令水果。但高糖的水果我是不吃的,如荔枝、桂圓、芒果等。

多少年來,我都一直保持上述飲食習慣和膳食結構。膳食中還注意五色的攝入,這已被現代營養學所認同。那些鮑魚、魚翅等營養食品,與我無緣。我的血糖、血脂、膽固醇等指標始終保持正常,身體還算健康。

除了膳食營養的搭配,我對飲食的五味和進食的多少也注意控制。酸、苦、甘、辛、咸五味中,我不吃辛辣,少吃咸,甜食也吃得很少。從不吸煙、從不飲酒。

在進食中,我按照中國古代醫圣、長壽老人孫思邈所說的,做到食不宜過飽,食不宜過燙、過涼。每餐無論是多么誘人的美饌佳肴,吃到八分飽就可以了,決不再貪吃。這樣的進食習慣我已堅持多年,為了保持我的進食習慣,我不愿參加宴會。現在我除了血壓略高外,別無他病,每天以飽滿的精神迎接工作。

持之以恒地堅持鍛煉,適度運動

《黃帝內經》中早有“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論述,說的是只有堅持適當的運動和勞動,以促使氣血的流動,關節的疏利,五臟的收藏和六腑的傳導,使人體臟腑、氣血、經絡在運動中趨于協調和統一,才能夠“法于陰陽,和于術數,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終其天年”。

人體的運動是人體各方面的矛盾的統一,比如肌肉的收縮與舒張,人體熱量的產生與散發,血液的流動與充斥,神經的興奮與抑制,氣息的呼出與吸入等,通過合理運動保持陰陽平衡。人體的生命活動永遠處于矛盾的運動與統一之中,從不平衡趨于平衡,反反復復、周而復始,新陳代謝。

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歡體育運動。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籃球、排球、壘球、乒乓球等各種球類運動項目和田徑,始終是我所喜愛的。現在年事高了,做不了劇烈的運動了,但我還堅持做適合自己的鍛煉活動。每天早上6點半,我要打兩遍簡易式太極拳;每晚餐后快步行走3000步,速度是每分鐘100步。

這已成為習慣,每日必練,每日必走,當然步行是很枯燥乏味的,但我可以利用耳朵同時聽《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十多年來一直堅持下來,所以目前我走路的速度仍然不慢,并且還可以走很遠的路,雖然我已92歲,連續走3~4公里路是沒問題的。通過這樣持之以恒的鍛煉,自覺動作還比較敏捷和協調,也增強了長壽的信心。夕陽無限好,黃昏又奈何?每次鍛煉之后,感到一身輕松,心情舒暢,肌肉松弛,面色紅潤。

注意勞逸結合,起居有常

適度的運動有助于保持人體的健康和形體的健美,但同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不使煩勞過度,否則就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如《素問·宣明五氣》篇中指出“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過度的勞作會損傷人體的正氣,即所謂“勞則氣耗”,導致神疲力衰,精神萎靡,氣血耗傷,面色無華,運化乏力,反應遲鈍等。不但影響人體健康,更會影響人體之美。

在生活起居上,人要順應自然的變化,與自然保持協調統一的關系。《靈樞·本神》篇說:“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說明人以五臟為主體,外應四時五行,要融于自然,天人合一。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進一步闡述了人體必須順應四時變化的養生方法。

例如,春三月是萬物發陳之機,應“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使自己的情志與春天的生發之機相適應,切勿抑郁。這些論述體現了中醫順應自然四季寒暑變化,調和情志、平衡陰陽的“順時調神”、“人與天調”的養生原則,人體只有順應自然,與自然保持協調統一的關系,才能健康地生長發育。

多年來我的生活作息很有規律。一般早上6點起床,晚上11點入睡。無論春夏秋冬,還是節假日,常年都是堅持一致的。我的年紀已高,睡眠時間比青年人減少了,夜間7個小時的睡眠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每天中午還要休息半小時到1小時,充足的睡眠對健康和皮膚保養很重要。通過睡眠使體力和精神得到很好的恢復,充足的睡眠對于保持顏面皮膚的顏色、光澤有很大幫助。凡是夜睡不足的人,都會使皮膚失去彈性,面色晦暗,皮膚的皺紋就來得早來得快。

睡眠少了還會影響消化功能,造成飲食無味,長期下去勢必影響到人體氣血,出現面色萎黃而無光澤,精神疲憊,未老先衰。所以睡眠對健康長壽、護膚美容非常重要。中醫就特別強調: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方能形與神俱,度百歲乃去。

以上所介紹的是我個人養生的體會和經驗。我認為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還有精神文明和文明素質的修養,這也是美的內涵。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正是其內涵素質的反映。為此我們應在生活中加強修養,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本文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陳彤云中醫皮科經驗集要》,主編:曲劍華,劉清。人衛中醫編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購買本書。】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