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勝于治療”不能只是嘴上說說的口號,對于無法再生的牙齒來說,正是最重要的關鍵!從長出第一顆小白牙開始,到乳牙期、換牙期以及恒牙期,家長與寶寶都應該要有正確的口腔保健觀念,才能全家大小養出一口好牙!
牙齒結構
牙齒可分為牙冠與牙根兩部份──肉眼可見的牙冠是平時能看見的牙齒部位,依據咀嚼功能不同,牙冠形態各異,像是呈鑿子狀的前排牙齒用來切斷食物,后排牙齒表面平坦則可磨碎食物;埋在牙肉里的「牙根」就像是牙齒的地基,固定牙齒位置。
在牙冠表層,半透明的白色硬組織是牙釉質,俗稱琺瑯質。牙釉質是人體最堅硬的組織,但若未妥善照顧,還是可能因齲齒而受損;琺瑯質的下一層是微黃色的牙本質,若齲齒蛀到此處,可能會感覺酸痛;而牙齒中心的牙髓則是滿布血管和神經組織。
Stage1
0~6歲:乳牙期
當寶寶冒出第一顆小白牙,就正式進入有齒行列啰!為了寶寶今后能有一副健康的牙齒,家長每一天都不可怠懈喔。
Q1、寶寶何時長出第一顆牙?為何有些寶寶4、5個月就長牙,有些寶寶滿周歲了一顆牙都還沒有?寶寶多大還沒長牙應該詢問牙醫師?
一般而言,6個月大的寶寶會冒出第一顆乳牙,而這顆牙通常是下顎正中門牙。然而,所謂“6個月”會長牙,只是一個平均數值。有些寶寶快一點,有些則會慢一點,因人而異,家長無須過于擔心寶寶出牙速度。
不過,倘若寶寶已經1歲了,連一顆牙都還沒有長出來,那就要帶著寶寶到牙科進行檢查。
一出生就有牙應拔除
有些寶寶一出生就有牙齒,大多是不具功能的多生牙,這與遺傳和發育缺陷有關。若新生兒存在多生牙,通常建議視情況拔除,否則將來哺乳時,寶寶容易摩擦或咬破媽咪乳頭,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同時也可以減少對恒牙列的影響。
Q2、乳牙會有幾顆?何時乳牙才會全部發育完成?乳牙的萌發順序為何?孩子的乳牙看起來牙縫很大,這是正常的嗎?
乳牙一共會有20顆,上顎10顆、下顎10顆。大約要到3歲左右,乳牙才會全部長完。乳牙的萌發有其時間表,但這些數據也都是平均值,僅供家長們參考。不過,每個寶寶的乳牙萌發順序及間隔時間大多是差不多的,只是較早或是較晚開始。
乳牙有牙縫是正常的
3、4歲的孩子一張開嘴,看起來乳牙牙縫很大,好像不太美觀,其實是為了要預留將來恒牙發育的空間使用。如果乳牙長得很緊密,雖然看起來漂亮,但未來齒列不齊的機率反而較高,且牙齒清潔不易,很容易蛀牙,有點牙縫反而好清理。若當發現2顆乳牙相鄰比較緊密時,建議使用牙線或兒童專用牙線簽幫孩子清除牙縫的食物殘渣。
Q3、乳牙是不是不重要,反正之后還會有恒牙?假如牙齒不好看,也只是影響外觀而已?乳牙對于寶寶有何重要性?
許多家長誤以為反正寶寶現在的乳牙之后還會換成恒牙,乳牙好像就不太重要,也不用心照顧了。這樣的觀念可是大錯特錯。乳牙的功能很多,剛出生的寶寶口腔之中只有牙齦,直到長了牙齒,才能夠咀嚼質地較堅硬的固體食物,以攝取多種營養。
再來就是發音,當寶寶學習說話時,也需要乳牙的協助。少了幾顆乳牙的寶寶,可能無法順利發出需要將舌尖抵住上下齒間的舌齒音。即使后來恒牙長出來了,但舌頭擺放位置已不正確,孩子某幾個特別音就會不清楚,有些甚至還得接受語言復健才行。
若是牙齒不好看,除了影響外觀,還與自信心有關。如果孩子的門牙掉光,或是滿口黑黑的蛀牙,尤其是上了幼兒園后,遭受其他同學取笑,可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嚴重的甚至會影響之后的人格發展。
Q4、長牙期有可能會發燒嗎?如何判斷是因長牙而發燒還是有其他疾病感染而致?處于長牙階段的寶寶喜歡咬東西,這是正常的嗎?
當乳牙處于萌發期,正好也是身體免疫系統轉換之際,且因為長牙牙齦開裂,口腔內有傷口,容易啟動體內免疫系統反應,于是有些寶寶會發燒,但也有寶寶安然無事,還有些寶寶因為口腔清潔不當,牙齦發炎,也可能會發燒。
若無感冒癥狀應至牙科檢查
正值長牙期的寶寶若突然莫名發燒,身為家長應該先觀察寶寶是否出現其他感冒癥狀(像是流鼻涕、咳嗽);如果都沒有癥狀,而有不想吃東西、抗拒刷牙的表現;或是大一點的孩子指著牙齒喊痛,可能是因為牙齒問題,應該帶寶寶至牙科進行檢查。
咬磨牙棒可稍微舒緩不適
寶寶因為長牙而疼痛,這是過渡期;等待牙冠長出后,不舒服感自然會消失。萌牙期的寶寶看到東西就想要放進嘴巴里咬一咬,為了避免寶寶亂咬到不干凈的東西,家長可以提供磨牙棒給寶寶咬。有些磨牙棒能夠置于低溫,可用冰箱冷藏一下,再讓寶寶啃咬,冷涼感有助于舒緩不適。
Q5、寶寶何時應該開始刷牙?等寶寶長了牙齒后,再刷牙嗎?家長應該如何幫寶寶清潔?如何挑選適合孩子的兒童牙刷?
當寶寶長出第一顆牙,就應該開始刷牙。而清潔方式先以紗布或指套刷沾清水為主(包括牙床、黏膜及舌頭)。只有幾顆牙時,還不需要用到牙刷。這是因為寶寶不太可能乖乖地張開嘴巴讓家長刷牙,總是會動來動去,手握牙刷的家長可能因未掌握距離而戳到寶寶,因此造成受傷或嘔吐等不適。如果是使用紗布或指套刷,能直觀感覺到口腔位置,較不易誤觸。
3歲孩子可練習自己刷牙
當孩子2、3歲時,就可以換成兒童牙刷幫寶寶清潔牙齒;年滿3歲的孩子可以開始模仿家長動作,練習自己刷牙;3~6歲的孩子可以自己先刷牙,家長再幫忙刷一遍;6歲之后,可以讓孩子自己刷牙,家長最后再檢查。
帶著孩子挑選喜歡的牙刷
在挑選兒童牙刷時,可根據包裝上標示的適用年齡作為標準,大多分為大童(9~12歲)與小童(3~6歲),僅有刷毛處大小的不同而已。此外,還建議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選購牙刷,選擇喜愛的牙刷造型,讓孩子能對于刷牙這件事產生興趣。
孩子會漱口后再使用牙膏
至于孩子刷牙時是否需要搭配牙膏一起使用?若孩子還不會吐口水或是漱口,就先不要使用牙膏,以免誤食。有些兒童牙膏含氟,又有甜甜的味道,孩子會覺得好吃而誤食,這可能造成氟攝取量過多,嚴重者甚至會氟中毒。建議3歲之后再使用兒童專用含氟牙膏刷牙。
Q6、通常幾歲需要檢查牙齒?之后定期多久進行檢查?第一次牙齒檢查之前,家長在家可如何教導孩子,以利牙齒檢查的進行?
寶寶1歲左右,牙齒長出幾顆了,就可以至牙科進行檢查。不過,1、2歲寶寶來到牙科只是希望他熟悉環境。若是寶寶愿意張開嘴巴,才會進行檢查;如果寶寶不愿意,也不會勉強他,以免造成心理陰影,半年過后再帶過來看看就好。
每半年定期牙齒檢查
長了牙之后就應該每半年定期牙齒檢查。年幼寶寶的嘴巴很小,即便平時在家家長會幫忙刷牙,可能也看不清楚口腔內部狀況,因此,通過檢查牙科大夫會特別留意乳牙發育、口腔黏膜及舌頭等口腔整體狀況。
每半年牙齒涂氟
建議從3歲開始直至6歲,每半年為孩子牙齒表面涂氟化物。涂氟可以增加牙齒對于酸的抵抗,抑制細菌生長,以預防齲齒的發生,不過要維持口腔健康,重點還是要妥善刷牙。涂氟只是局部防護,若是吃完甜食并無徹底清潔,還是一樣會蛀牙。
事先了解牙齒檢查流程
對于第一次要接受牙齒檢查的孩子來說,切莫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家長可以利用講故事方式,讓孩子知道牙齒檢查的流程,讓孩子了解叔叔或阿姨會幫助查看嘴巴里有沒有蛀蟲,否則初到陌生環境,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聽到可怕的器械聲音,還要逼他張嘴,想必會產生逆反情緒。
Q7、正值乳牙期的寶寶,保健牙齒還有哪些方法,以及其他應該注意事項?
保健牙齒最重要的是吃完東西后的口腔清潔!無論是還在哺乳期的6個月大寶寶,或是與成人同樣進食的2歲寶寶。而年幼寶寶最常出現的就是奶齲齒,也就是早發性齲齒,這是因為每次喂奶的時間過長,總是邊喝奶邊睡覺,抱著奶瓶就入睡了,使得牙齒長期處于酸性環境進而產生蛀牙。
Stage2
6歲~13歲:換牙期
當乳牙與恒牙共存時,牙齒排列容易不齊整,口腔清潔的難度增加,此時家長更要督促孩子認真清潔。
Q1、乳牙和恒牙有何不同?恒牙應該有幾顆?各有何功能?恒牙是否也有萌發順序?
乳牙和恒牙一樣都是牙齒,兩者結構差不多,只是乳牙通常會比恒牙小很多。因為乳牙的琺瑯質較薄,很容易一蛀牙就蛀到神經,這也是許多孩子一蛀牙,就要爛神經的原因。
門牙切、犬齒撕、臼齒磨
恒牙一共會有32顆,包含8顆門牙與側門牙、4顆犬齒、8顆小臼齒、8顆大臼齒,再加上4顆智齒。每顆牙齒都有負責的工作與功能,門牙先將食物切斷,再經過犬齒撕裂食物,然后送到后牙區也就是臼齒來研磨食物,最后再進入食道。
6歲開始從乳牙換成恒牙
一般而言,大約從6歲開始換牙,直到13歲,恒牙才會全部長完。跟乳牙一樣,恒牙有其萌發時間及順序,這些數據也都是平均值,僅供參考。不過在此提醒各位家長,寶寶已經長出來的恒牙一定要妥善照顧,否則在恒牙與乳牙混合生長時,恒牙很容易蛀掉。
Q2、處于換牙期的孩子,乳牙有些搖晃,是否應該將乳牙拔下來,以便讓底下的恒牙生長?拔下來的乳牙沒有牙根,代表沒拔干凈嗎?
乳牙是恒牙的前導齒,也就是一顆乳牙會對應一顆恒牙。當恒牙逐漸往上生長時,乳牙會開始松動,牙根也會慢慢被吸收。因此,拔起來的乳牙沒有牙根并不是沒拔干凈,而是乳牙的牙根已經被吸收掉了,這是正常現象。
乳牙搖晃要請牙科大夫確認
由于乳牙牙根會被吸收,所以當乳牙只剩下牙冠附著在牙肉上時,乳牙就會搖晃,這時候可能會自行脫落,或是因吃有粘性的食物(如:饅頭、面包)而掉落。若是乳牙已經搖搖欲墜,但仍未掉落,可請牙科大夫替孩子檢查是否需要拔除。有時候,乳牙還沒有掉,但對應的恒牙已經長出來了,此時建議可拔除乳牙。
不建議在家自行拔牙齒
有些家長覺得拔牙好像很簡單,便在家自行幫孩子拔牙。這樣可能因拔牙工具不干凈,或是家長不清楚乳牙狀況,部分牙根尚未被吸收就被硬拔起來,造成寶寶的傷口發炎或感染,所以不建議家長自行拔牙。
Q3、剛長出來的恒牙怎么感覺黃黃的,而且還是鋸齒狀,是不是孩子缺鈣,牙質不好?
許多家長會發現,小時候孩子的乳牙長得白白凈凈的,但一換了牙,恒牙看起來卻是黃黃的,便開始擔心孩子的牙質問題。其實,牙齒顏色取決于牙本質,就像有人天生皮膚較白、有人就是偏黃,牙齒也是如此。并非是因為缺鈣而影響牙齒顏色,與先天基因有關。而且,恒牙的牙本質較厚,透出來的顏色也會較黃,這也是為何恒牙看起來會比乳牙黃的緣故。
而鋸齒狀的形狀是牙齒正常型態,像是門牙本來就會有三葉。剛長出來的恒牙,因為還沒經過咀嚼磨耗或研磨的過程,鋸齒形狀較為明顯,隨著長年累月的使用就會逐漸磨平,此與鈣質也沒有關系,所以恒牙呈現鋸齒狀無須擔心。
Q4、孩子換牙時,牙齒好像有點長歪了,是否應該趕緊進行矯正?
當孩子正在換牙階段時,時常出現齒列不整的情況,家長不免感到擔心,想要趕緊進行矯正。這時可以請牙科大夫先對孩子牙齒狀況進行一個評估。有時也建議等到孩子乳牙全部換完后,再進行評估。因為當乳牙與恒牙共存時,每個孩子的牙齒看起來的確都是亂七八糟(俗稱丑小鴨時期),而且這個階段也正值孩子的發育期,顎骨的發展也會影響齒列問題,所以還有許多變化的可能性,不一定能進行準確的評估。
在臨床上,一些孩子從小就開始矯正,但反而牙齒全部蛀掉。這是因為孩子并未正確清潔口腔,以至于完成牙齒矯正后,雖然牙齒排列整齊了,但卻都蛀牙了;或是矯正后沒有按時配戴矯正器,將來還需要再次矯正,事倍功半!
Q5、怎樣才是正確的刷牙方式?何時應該刷牙,才能確保口腔衛生呢?
巴氏刷牙法是目前認為最能夠清潔牙齒的方法。刷牙時,牙刷刷毛朝向牙齦約45度,且要同時涵蓋牙齒與一些牙齦。刷上排牙齒時刷毛朝上,刷下排牙齒時刷毛朝下。每次以2顆牙齒為單位來回輕刷至少10次,并清潔到牙齒的每一面。許多人刷牙像是拉小提琴一樣(橫向來回刷),雖然做了很多動作,但是并沒達到徹底清潔的目的。
餐后及睡前務必徹底刷牙
許多人覺得刷牙只要早晚兩次,也就是起床后和睡覺前就好。于是,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刷牙洗臉,然而對于牙齒保健來說,更重要的是餐后應該清潔口腔!起床后刷牙可以讓口齒有清新的感受,但是吃完早餐后還是要再刷一次,才能避免食物殘留于齒縫之中。
刷牙的時間點其實建議只要有進食都應該要刷牙!若能配合使用牙線就更好了,另外,孩子不太會自己使用牙線,家長可以先幫孩子使用牙線清潔,并逐步培養他們使用牙線的習慣。
Q6、只使用牙刷刷牙不夠嗎?還要用牙線清潔才行?孩子也要使用牙線嗎?多大的孩子可以開始練習自己使用牙線?
以牙刷清潔牙齒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但牙齒與牙齒中間的牙縫可能還是有無法清潔的死角,這時就需要使用牙線,才能徹底去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與牙菌斑。有些人覺得使用牙線很不方便,但其實若能夠從小養成習慣,隨身攜帶牙線,就不會覺得麻煩了。
牙線的使用需要運用手部肌肉,年幼孩子還不太會使用,家長應該幫孩子清潔。建議小孩可以使用兒童專用牙線簽,進入小學階段就可以開始訓練使用牙線,例如吃完午餐大家可以一起刷刷牙,并使用牙線清潔。
剔除牙菌斑就靠牙線
牙線使用時,先拉出約45公分長的牙線(大約是一個手臂長),纏繞在雙手中指第2指節,比出手槍姿勢,以雙手姆指及食指打直撐住牙線,約留下1公分牙線,并將牙線拉成C字型,使牙線緊貼牙面上下刮。
大部分人覺得使用牙線只要將食物殘渣勾出來就大功告成了,但重點在于牙菌斑的剔除,確實做到「刮」的動作,才能避免牙菌斑累積在牙縫中。而當使用的牙線臟了,只要一支手指多卷一圈牙線,將臟的牙線收起來,另一支手指放松一圈,就有干凈牙線可以使用了。
Q7、換牙期的孩子,多久應該要看牙?檢查的重點為何?想要換出一口好牙,要注意些什么?
牙齒檢查通常建議半年一次,以確認牙齒生長狀況及有無蛀牙。換牙期的孩子飲食均衡也很重要,雖然補充鈣質對于牙齒健康已經很有限了,但若是孩子總是挑食,某些食物就是不吃,其牙齒或牙齦未獲得適當刺激,長期下來,容易影響發育。
吃完東西一定要刷牙
許多家長認為乳牙之后會換成恒牙,所以就不重視乳牙。如果乳牙蛀掉或是感染了,也會影響將來恒牙的發育。有時乳牙太早因蛀牙而拔除,恒牙可能會延遲生長。有時還得借由外力(在牙齦上劃開一個口子)才能夠順利萌出。
無論是乳牙或恒牙都要照顧好,讓乳牙在正常時間點換牙,尤其是在混合齒列時間更難兼顧,吃完東西就刷牙,才能確保口腔健康。有一個刷牙“333”口訣可方便記憶:三餐飯后要刷牙、飯后3分鐘降低口中酸性后再刷、刷牙3分鐘。
Stage3
18歲~:恒牙期
恒牙要陪伴我們一生,只要平時仔細做好清潔護理,定期檢查,打造一口好牙就是這么簡單!
Q1、成人如何挑選合適的牙刷?牙刷應該何時更換?電動牙刷刷得比較干凈嗎?
市售牙刷種類五花八門,各大品牌都推出特殊功能的牙刷,像是美白、抗菌,有些還加入了竹炭。挑選牙刷最重要在于選擇適合自己的牙刷,但通常建議軟毛牙刷,因為現在的人刷牙力道都過大,若又使用硬毛牙刷,可能會造成牙齦牙齒的傷害。當然再搭配上正確的刷牙方法及時間,其他功能就可按需挑選,并無太大差異。
牙刷使用3個月就應更換
一般來說,每3個月就應更換牙刷,但如果家長發現使用了1、2個月的牙刷刷毛已經分叉,就要立即更換,不要用滿3個月才更換,否則因變形牙刷的刷毛角度已經改變,無法伸入正確位置,導致清潔效果不佳。
然而,刷毛會變型也與刷牙力道有關!根據觀察,大多數成年人的刷牙力度都過重。建議刷牙時,牙刷只要輕輕震動往下帶就好,無需用很大的力氣壓在牙齒表面;刷得越用力,并不代表牙齒就會越干凈。
刷牙重點在于清除牙菌斑
或許有些人會真的覺得刷得越用力,牙齒就越白。那是因為有時一些含有色素的食物或飲料,像是咖啡或茶,長期造成牙齒表面染色,這些外部染色的確可以用力刷牙刷掉,但是刷牙重點是在于清除牙菌斑,倘若僅是牙齒變白,但是力度過大導致牙齦萎縮,也是得不償失。
刷牙方式及時間更重要
除了一般牙刷之外,市面上還有電動牙刷可以選擇,只要擺對牙刷位置,電動牙刷就會自動震動達到清潔效果。有些兒童電動牙刷邊刷牙邊有音樂陪伴,甚至是LED發光,引發孩子刷牙興趣。而一般大人的電動牙刷大多有時間設定,有助于達到刷滿3分鐘的效果。不過,建議還是要使用正確的刷牙方式與時間,否則再昂貴的電動牙刷也只是枉然。
Q2、刷牙時一定要搭配牙膏嗎?使用牙膏時,多少量為宜?市面上的牙膏種類與功能眾多,如何挑選?
刷牙好像一定要擠一點牙膏,才會有清新涼爽感的好口氣?其實只要刷牙方式正確,單純以牙刷沾清水刷牙,也能夠保持牙齒潔凈,只不過就沒有口齒清新的感覺。其實牙膏使用的份量不需要很多,成人大約使用如一顆花生大小即可。
如同牙刷,牙膏的選擇也是多種多樣,例如抗敏感、牙齦護理、亮白牙齒、口味添加等,但牙膏成份大同小異,只要避免使用顆粒太粗的牙膏就好,否則多數人的刷牙力道過大,每天不斷研磨牙齒表面,琺瑯質易受損害。
Q3、成人需要使用漱口水嗎?之前曾有報導指出漱口水含有酒精恐致口腔癌?何時應該使用漱口水?多久使用一次?
有些人習慣刷完牙或是每日睡前都要使用漱口水,感覺多了一道程序,更能確保口腔衛生。然而,漱口水不應該常規性使用!尤其是口腔黏膜或舌頭感覺較敏感的人,天天接觸,可能產生病變或味蕾燒灼。而含有酒精成份的漱口水有一定的刺激性,并且有文獻指出可能有致癌危險,所以不建議長期使用。口腔清潔的要點應該是機械性磨擦,也就是刷牙的功夫。
平時無須自行購買漱口水來使用。當口腔有問題時,應該求助于牙科大夫。若大夫認為有需要,再根據指導使用即可。通常建議急性期的患者使用,例如最近牙齦總是嚴重出血,可適量使用,一旦情況改善,就無需繼續使用;或是剛做完口腔手術的病人,暫時刷牙不方便,可以適量使用漱口水。如果覺得牙齒不舒服,就自行購買漱口水拼命使用,這種非對癥下藥,可能會使狀況變得更嚴重。
Q4、牙疼才需要看牙醫嗎?大人也需要定期檢查牙齒嗎?建議大人多久應該檢查一次牙齒?檢查的重點為何?
相較于其他科室(如:眼科、耳鼻喉科等)平時并不會建議多久要定期檢查一次,大多是出現不適癥狀后,才會求診。但牙齒并不會因蛀牙2~3天就全蛀了,可能經過半年~1年的時間。而且,一開始蛀牙也不一定會有感覺。若是真的有感覺,大多都已經比較嚴重。如果這個時候才來就醫,牙齒可能需要根管治療或只能拔除了。
根管治療示意圖
Q5、牙齒黃黃的感覺很臟,牙齒越白,表示牙齒越健康嗎?牙齒潔白程度與健康與否是否相關?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牙齒的顏色也會不同,齒色偏黃或偏白由基因決定,且牙齒的潔白程度與牙齒健康并無太大關系。長期食用色素易沉淀的食物,如:咖啡、茶,容易造成牙齒染色。
牙齒美白是將漂白藥劑涂在牙齒琺瑯質上,美白方式眾多,像是冷光美白、超聲波潔牙美白、噴砂潔牙美白等,但是牙齒美白的白皙效果及持久度,還是要根據每個人的牙齒狀況與生活習慣而定。
Q6、什么是洗牙?洗牙的目的為何?建議多久洗一次牙?有人說洗完后牙縫會變大,最好不要洗牙?
所謂的洗牙就是利用超音波清理掉牙結石。而牙結石就是牙菌斑加上唾液的礦物質所形成的硬化物,通常好發于牙齒與牙齦交接處,且刷牙也不易清除;若一直沒有清理,就會造成牙齦、牙周發炎,進而導致牙周病。
有些人覺得每次洗完牙后,牙縫就變大了!其實這才是本來的牙縫大小,只是平時被牙結石擋住了;洗牙后,去除了牙結石,真正的牙縫原形畢露,才會讓人誤以為牙縫變大了。
Q7、如何常保恒牙的健康?
三餐飯后及睡前刷牙,并以牙線清潔是常保恒牙健康的基本功。而避免口腔之中存留食物的時間過長,每次進食最好于30分鐘完成也是關鍵所在。另外年輕人喜歡喝碳酸飲料,一般不會一氣喝完,這就容易造成牙齒長時間泡在碳酸、磷酸等強酸里,加上糖在口腔中發酵產生的酸性產物,對牙齒有很強的刺激腐蝕作用,大大增加蛀牙的風險。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