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冬季御寒食物 冬日御寒有方法

shiyingbao

一、6種絕佳御寒食物

寒冷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影響機體激素調節,促進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的代謝分解加快,尤其是脂肪代謝分解加快;其次是影響機體的消化系統,使人提高食欲并消化吸收也較好;第三是影響機體的泌尿系統,排尿相應增多使鈣、鉀、鈉等礦物質流失也增多。因此,這些變化都需要相應的營養素進行合理調節,以防機體在冬天環境中出現上述一些生理變化,冬季飲食需注意以下幾點:

1.增加御寒食物的攝入

在寒冷的冬季,往往使人覺得因寒冷而不適,而且有些人由于體內陽氣虛弱而特別怕冷。因此,在冬季要適當用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養,以起到溫養全身組織、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防寒能力、維持機體組織功能活動、抗拒外邪、減少疾病的發生。祖國醫學認為,在冬季應吃性溫熱御寒并補益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魚、麻雀、蝦、鴿、鵪鶉、海參、枸杞、韭菜、胡桃、糯米等。

2.增加產熱食物的攝入

由于冬季氣候寒冷,機體每天為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消耗能量相應增多,因而要增加產熱營養素的攝入量。產熱營養素主要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因而要多吃富含這三大營養素的食物,尤其是要相對增加脂肪的攝入量,如在吃葷菜時注重肥肉的攝入量,在炒菜時多放些烹調油等。

3.補充必要的蛋氨酸

蛋氨酸可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耐寒所必需的甲基。寒冷的氣候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線粒體內氧化釋放出的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籽、乳制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4.多吃富含維生素類食物

由于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產熱加強,機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明顯變化。如增加攝入維生素A,以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增加對維生素C的攝入量,以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食物,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5.適量補充礦物質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礦物質量也有一定關系。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海帶等。食鹽對人體御寒也很重要,它可使人體產熱功能增強,因而在冬季調味以重味辛熱為主,但也不能過咸,每日攝鹽量最多不超過6克為宜。

6.注重熱食

為使人體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應以熱飯熱菜用餐并趁熱而食,以攝入更多的能量御寒。在餐桌上不妨多安排些熱菜湯,這樣既可增進食欲,又可消除寒冷感。

二、盤點7類御寒食物

寒冷的冬天,除了加強體育鍛煉、多穿衣服外,日常如能多些御寒食物,可以提高機體的抗寒能力。生活中常見的御寒食物有:

1、肉類: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較好。它們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活血之效。吃這些肉可使陽虛之體代謝加快,內分泌功能增強,從而達到御寒作用。

2、根莖類:醫學研究人員發現,人怕冷與機體無機鹽缺乏有關。藕、胡蘿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豐富的無機鹽,這類食物不妨與其他食品摻雜食用。

3、辛辣食物: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含胡椒堿。吃這些辛辣食物可以驅風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溫。

4、含碘食物:海帶、紫菜、海鹽、發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

5、甲狀腺激素具有生熱效應,它能加速體內(除腦、腺、子宮外)絕大多數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增加產熱,使基礎代謝率增高,皮膚血液循環加強,抗冷御寒。

6、含鐵高的食物: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血液中缺鐵也怕冷。

7、貧血的婦女體溫較正常血色素的婦女低 0.7℃,產熱量少13%,當增加鐵質攝入后,其耐寒能力明顯增強。 因此,怕冷的婦女可有意識地增加含鐵量高的食物攝入,如動物肝臟、瘦肉、菠菜、蛋黃等。

此外,體弱不宜盲目吃狗肉

寒冷的冬天,很多人非常愛吃狗肉火鍋,狗肉不油膩,但產熱量大,增溫御寒能力較強。因此,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是,決不能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了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里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收。所以,吃完狗肉后不宜立即喝茶。

三、冬季御寒秘方

天越來越冷,眼看著窗外的飛雪,出門說話時都已經能看到白色的“哈氣”了。隨著天氣變化,很多小毛病也隨之而來,比如手腳冰涼、腰酸背痛、經常感冒等,這個時候吃什么能讓自己遠離這些小毛病的困擾呢?

防寒要領: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當講“藏”。由于人體陽氣閉藏后,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較慢,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因此,冬季養生很重要的一點是“養腎防寒”。

第一回合 多吃御寒食物

焦點:腰膝酸軟

對策:腰膝酸軟、氣血兩虧者大多畏寒,適當選用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養,可改善這一狀況。多吃御寒食物可以起到暖和全身組織、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防寒的能力。[推薦閱讀:西紅柿+酸奶能補血]

不傳秘方:羊肉粥

取鮮羊肉100克,粳米100克,鹽、蔥、姜適量。羊肉洗凈切片,蔥、姜切成碎塊備用。將粳米淘洗干凈,同羊肉及調味品一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熬成粥。本粥具有益氣血、暖脾胃、添精補髓的作用,適于陽氣不足、氣血虧損、腰膝酸軟者服用。

第二回合 增加產熱營養素

焦點:身體瘦弱怕冷

對策:由于冬季氣候嚴寒,機體天天為適應外界嚴寒環境,消耗能量相應增多,因而要增加產熱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尤其是要相對增加一些脂肪的攝入量,如在吃葷菜時適量放入一點點肥肉。

不傳秘方:橄欖雪梨燉瘦肉

橄欖15克、雪梨50克、瘦肉100克、蜜棗1個。將瘦肉洗凈,沸水略煮后切塊,雪梨洗凈切片再與洗凈的橄欖、蜜棗放入燉盅內加清水250毫升,燉兩小時即可。此款菜品利咽生津,滋陰潤燥。

第三回合 補充蛋氨酸

焦點:手腳冰涼

對策:嚴寒的氣候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脂酸及人體內氧化所釋放出的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

不傳秘方:姜汁甜牛奶

取150-200毫升鮮牛奶,加入一調羹生姜汁和少許白糖,放入容器內隔水蒸十五分鐘。此款飲品有驅寒合胃之功效,天天飲用一杯,手腳寒氣便會漸失。

第四回合 維生素不能少

焦點:畏寒腹痛

對策:嚴寒氣候使人體氧化產熱加強,機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明顯變化。增加維生素A,以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增加對維生素C的攝入量,以提高人體對嚴寒的適應能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食物,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不傳秘方:生煎豬肝

新鮮豬肝一斤,洗凈后,斜刀切成稍大塊點的薄片;用鹽、料酒、姜絲、胡椒粉、生抽、味精和少許生粉將豬肝腌一下(如喜歡五香味的可放些五香粉);煎鍋燒熱放少許油,將豬肝攤在鍋內煎黃一面后翻另一面;待兩面煎黃,放些蒜蓉、蔥絲、少許醬油后拌勻,即可出鍋裝盤。此菜富含維生素A,可緩解因畏寒而產生的腹痛癥狀。

四、冬季必吃的幾款御寒菜

每年這段降了溫又還沒供暖的日子,是最難熬的。從屋里到外面都是冷颼颼的,身體虛弱一些的人就更免不了手腳冰涼了。一冷起來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多穿衣服御寒,沒有錯,但這只是表面功夫,把日常飲食調整為御寒的菜單,讓身體自發的產生熱量來抵御寒冷,才是最根本有效的方法。中醫認為,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來滋養五臟、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促使體內陽氣升發。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肉類和主食 生熱量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這段時間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讓身體自發生熱。而羊肉、牛肉、鹿肉、鵪鶉和海參更是被中醫認為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的功能,御寒效果最好。

蘿卜燉羊肉

原料:羊肉,紅棗,白蘿卜,白胡椒粒,桂皮,小茴香,鹽,冰糖

做法:將焯過的羊肉放入砂鍋,倒入醬油、料酒,最后加入足量的溫水。放入紅棗和包入了白胡椒粒、桂皮和小茴香、姜片的香料包。中火燒開后,轉小火慢燉,到八成爛時,用適量的鹽和冰糖調味,然后放白蘿卜用中火再燉大約30分鐘。

味道:燉羊肉最是暖身,軟軟的酥酥的又熱乎乎的,白蘿卜也燉得軟爛,吃完立馬身體就覺得熱熱的了。

板栗燒鹿肉

原料:鹿肉,板栗,糖,面醬,料酒,水淀粉,干辣椒,蔥姜,丁香,鹽

做法:將鹿肉切成小塊,用水浸透,用油炸透。板栗用刀破口,加少許鹽煮透后去皮。鍋里放入蔥姜干辣椒、丁香煸出香味,放入炸好的鹿肉,烹入料酒,加入面醬、白糖和高湯,用微火燉4小時,放入板栗,用旺火燒開,淋入淀粉即可。

味道:鹿肉既鮮嫩又緊致,肉的味道不像豬、牛、羊肉那樣氣質鮮明,板栗又面又甜。

補充礦物質 不怕冷

怕冷與缺少某些礦物質有關,比如鈣、鐵和鉀。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到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度;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體溫低、手腳冰冷就是因為缺鐵。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而碘可以促進甲狀腺素的分泌,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御寒。

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含碘豐富的食物有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木耳腐竹大白菜

原料:腐竹,木耳,白菜,蒜,淀粉,雞湯,濃縮雞精,鹽

做法:腐竹泡軟,木耳泡發,白菜切片。鍋里放蒜碎炒香,下腐竹、白菜、木耳翻炒,放鹽和雞精調味,淀粉和雞湯調成水淀粉勾芡即可。

味道:清清淡淡的一道素菜,但是洋溢著初冬陽光的溫暖味道。

辣椒和肝臟 促循環

辛辣的食物比如辣椒、姜和胡椒,這個時期多吃一些,不僅可以增進食欲,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御寒能力。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主要來自動物的肝臟和新鮮的蔬果。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