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儀式感?
對于儀式感這個詞在不同的環境中、不同的年代下有著不同的解釋。
用在家庭和孩子中可以解釋為:儀式感就是為了某個人花時間花心思把平常的事情變得與眾不同,讓這件事賦予新的意義。
比如寶寶在進入輔食期時,會專門給寶寶準備一個“開葷儀式”,怎么準備呢?全家人一起做一大桌菜,然后抱著寶寶,一個個菜夾給寶寶裝樣子吃一下,然后吃一個菜的時候會說出寓意寶寶吉利的言語。全家一起通過這種方式對寶寶的未來給予祝福和期望,這就是一種儀式感。
寶寶小的時候雖然無法深刻感受到家庭給予他們的儀式感,但隨著寶寶的成長,這種儀式感會成為寶寶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這種儀式感,寶寶能夠獲得快樂、增進家庭親子間的感情,寶寶也會通過這樣的行為感知背后的意義,更加懂得尊重和愛。
寶寶六個月開葷儀式順口溜
這是某個地方為寶寶專門訂做的一套開葷儀式順口溜,當然,寶寶六個月的時候還不能什么都吃,所以家長在說順口溜的時候,給寶寶聞一下,或是在嘴巴旁放一下就好了,不要真的給寶寶吃了,導致身體不適哦。
吃個蔥,聰聰明明;吃個蒜,能說會算;
吃個蛋,哪里都好看;吃口米飯,腰纏萬貫;
吃口肉,多福多壽;吃個魚頭,吃穿不愁;
吃個魚尾,順風順水;吃個青菜,逍遙又自在;
吃個雞爪,抓錢一把又一把;吃口韭菜,長長久久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