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疾病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癥狀包括黃疸、發熱或體溫過低、喂養困難、呼吸異常等,需根據具體癥狀及時就醫排查。
1. 黃疸
皮膚和眼白發黃是新生兒黃疸的典型表現,多由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現,1-2周內消退;病理性黃疸出現早、進展快,可能伴隨嗜睡、拒奶,需光療或換血治療。
2. 發熱或體溫異常
體溫超過37.5℃或低于36℃均需警惕。發熱可能由感染(如敗血癥、肺炎)引起,需血培養及抗生素治療;低體溫常見于早產兒,需保暖并排查低血糖等問題。
3. 喂養困難
吸吮無力、頻繁吐奶或體重不增可能提示消化道畸形(如幽門狹窄)、感染或代謝性疾病。少量多次喂養可緩解輕微癥狀,嚴重者需插管喂養或手術矯正。
4. 呼吸異常
呼吸急促(>60次/分)、呻吟或發紺可能與肺炎、先天性心臟病或呼吸窘迫綜合征有關。需氧療、機械通氣或手術干預。
5. 驚厥
肢體抽動、眼球震顫可能是缺氧缺血性腦病、低鈣血癥或顱內出血的表現,需腦電圖監測并給予抗驚厥藥物。新生兒癥狀隱匿且進展快,任何異常表現均應盡早就醫。家長需密切觀察吃奶、睡眠、大小便及活動情況,定期隨訪兒科醫生,避免延誤治療時機。早期診斷和干預對改善預后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