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的復查項目主要包括尿常規檢查、膀胱鏡檢查、影像學檢查、尿流動力學檢查以及病理活檢。復查有助于評估病情進展和治療效果,及時發現并發癥。
1、尿常規檢查:
尿常規檢查是腺性膀胱炎復查的基礎項目,通過檢測尿液中的白細胞、紅細胞、細菌等指標,判斷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或炎癥活動。尿常規檢查操作簡便,可重復性強,適合作為定期監測手段。若結果顯示異常,需結合其他檢查進一步評估。
2、膀胱鏡檢查:
膀胱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膀胱黏膜病變情況,是診斷和復查腺性膀胱炎的重要方法。檢查可發現膀胱黏膜充血、水腫、濾泡樣改變等特征性表現。對于可疑惡變區域,可在鏡下進行靶向活檢。膀胱鏡檢查屬于侵入性操作,需嚴格無菌操作以避免感染。
3、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可評估膀胱壁厚度及有無占位性病變,CT或MRI能更清晰顯示膀胱壁層次結構及周圍組織受累情況。影像學檢查對判斷病變范圍、排除腫瘤等并發癥具有重要價值。復查時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適當的影像學方法。
4、尿流動力學檢查:
尿流動力學檢查用于評估膀胱儲尿和排尿功能,特別適用于伴有下尿路癥狀的患者。通過測定尿流率、膀胱壓力等參數,判斷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或逼尿肌功能異常。該檢查對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具有指導意義。
5、病理活檢:
對于病變持續存在或加重的患者,需通過膀胱黏膜活檢獲取病理學證據。活檢可明確病變性質,鑒別腺性膀胱炎與膀胱腫瘤等疾病。病理檢查是確診和評估病情的重要依據,但屬于有創檢查,需嚴格掌握適應證。
腺性膀胱炎患者復查期間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宜清淡,多飲水促進排尿,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適度進行盆底肌鍛煉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戒煙限酒,保持會陰部清潔。復查頻率應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治療反應個體化制定,通常治療初期每3-6個月復查一次,病情穩定后可延長間隔。出現血尿加重、排尿困難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