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寶寶經常獨白家長該怎么做 寶寶經常獨白有什么好處呢

shiyingbao

寶寶獨白的發展規律你知道嗎?

自言自語,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和自己說話,術語叫做獨白。

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在兩歲以后,孩子開始形成一定的具體形象思維,但是這種思維方式往往是靜態的,比如:看到一個桔子,他的腦海里立刻反饋桔子的名稱,吃桔子知道放到嘴里,但是問他一個桔子從拿起來到剝皮,再吃進嘴巴里的過程,孩子不一定能完整的表述,這時候就需要語言來幫助孩子進行思考,并且一邊說一邊理清思路,這種有聲思維的方式利于寶寶盡快建構起思考的過程。

心理學研究表明:寶寶的獨白是一種創造性的說話游戲,也是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

獨白的現象會在三歲時頻繁出現,再往后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會逐漸弱化,根據孩子的個體情況,大約在八歲以后逐漸消失。

面對寶寶的獨白,家長應該做什么?

和寶寶多說話,利用獨白現象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

兩歲多的寶寶還處在剛剛學會說話不久的狀態,寶寶的獨白語言多數來自對成人的模仿。比如:玩娃娃家的游戲,喂洋娃娃吃飯的語言就是對媽媽的模仿。這個階段是寶寶有主動表達愿望的階段,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間隙和孩子進行更多的互動交流,并且豐富語言的完整性,避免說疊字等不利于連貫表達的語言,也就是說,這時候你所說的將成為孩子今后語言表達的方式。

帶孩子坐車的時候、出去玩的時候都是非常好的交流時機,路上的風景是最好的交流素材,媽媽和寶寶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進行輕松的交流。

平靜面對寶寶的獨白,并借機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

有些寶寶內向羞怯,在游戲的時候卻喜歡自言自語,而且語言流暢。每每此時,孩子的心態是非常放松的,游戲的過程往往也反映出自己的生活經驗,同時是對自己需求的一種反饋。當寶寶獨白時,家長根本不必驚訝或者打斷,可以選擇不動聲色地傾聽,以此來了解寶寶的內心感受。

比如:有的寶寶對著布娃娃說:快吃飯,不然我生氣了。又模仿布娃娃的口氣說:別生氣了媽媽,我不餓呀!你生氣我害怕呀。孩子的獨白明顯反映了自己對進餐環節的困惑。

適度參與寶寶的游戲,支持寶寶思維鏈條的銜接。

一般情況下,建議家長支持孩子的游戲獨白,不隨意打斷,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但是當孩子游戲中出現困難無法繼續進行思維銜接時,家長可以以游戲者的身份出現,給予孩子一定的引導和支持。

比如:孩子在玩插塑,他自言自語,“我來搭一座橋吧,我放一塊,再放一塊。”結果橋倒了,孩子又試了幾次還是不行。家長就可以參與進來:“橋倒了啊?為什么呀?試試下面多放幾塊。”這樣孩子的游戲得以持續進行,也獲得了解決問題的相關經驗。

這些問題要關注

獨白與交流不沖突

有些家長認為既然獨白是孩子思維的過程,那么應該鼓勵孩子更多的進行獨白。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獨白的現象應該被家長視為一種正常的狀態,同時也不能因此就忽視孩子交流的需要。家長應該更多地帶孩子走出家門,與小伙伴一起游戲、交流,在提升交往能力的同時順利渡過獨白期,進行從獨白向對話的轉換。

鼓勵孩子完整的講述

一個人的思路需要梳理,越梳理越清晰。在孩子游戲獨白結束后,家長可以讓孩子講一講:你剛才玩了什么有趣的游戲啊?給媽媽講一講吧。孩子講述的過程正是對之前游戲內容的完整回顧,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表達一遍一目了然。如果孩子說得很好,家長一定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和回應,如果不夠連貫,可以給孩子提示,進行思路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