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早產兒來說,黃疸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原因不同。與足月相比,早產兒黃疸比足月更嚴重,主要是因為足月比早產兒更健康,更容易抵抗疾病。此外,早產兒黃疸可能反復發生,多由母乳性黃疸、病毒感染和蠶豆病引起,應及時治療。
1早產兒黃疸的原因
早產黃疸的原因有很多。對于早產兒來說,由于器官發育不完全,負責轉化膽紅素的肝細胞白蛋白含量低,活性差,導致血液中大量膽紅素游離,導致黃疸。早產兒黃疸的癥狀多為皮膚發黃。此外,早產兒通常伴有輕度酸中毒,會嚴重影響白蛋白與膽紅素的結合,使黃疸的癥狀更加明顯。
從生理上講,主要是體內膽紅素積累過多引起的。從病理上講,紅細胞損傷較大,新生兒溶血病等疾病會引起早產兒黃疸。
1、生理性黃疸由于早產兒膽紅素產生過多,血漿白蛋白結合膽紅素能力不足,肝細胞膽紅素處理能力差,腸肝循環不良,容易導致膽紅素值升高。
2、病理性黃疸的常見原因有很多,如紅細胞損傷、新生兒溶血病、紅細胞增多、紅細胞膜、酶、血紅蛋白異常、大顱骨血腫、顱內出血、肺出血等,可導致膽紅素生成增加。
3、從環境因素的角度來看,它通常作為誘導因素存在。早產兒饑餓、脫水、缺氧、酸中毒等,會影響體內膽紅素的代謝水平,更容易誘發黃疸,或導致病情惡化。
以上是早產兒黃疸最常見的三個原因,黃疸需要及時治療,否則黃疸程度過高可能合并膽紅素腦病,對兒童智力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2早產兒黃疸比足月兒多的原因
早產兒不利于膽紅素的結合和排泄,早于足月黃疸,程度高,持續時間長,不易消退,所以早產兒黃疸比足月更長更嚴重,早產兒原因、早產并發癥是早產兒黃疸比足月多的原因
對于早產兒來說,黃疸比足月兒嚴重得多,原因如下:
1、早產兒一般膽紅素值較高(可能與肝臟發育不成熟有關),足月兒相抵較低;
2、早產兒黃疸不易消退(常延長至10天以上才消退),足月兒消退較快;
3、早產的原因也常是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如胎兒先天性感染);
4、早產兒常出現新生兒窒息、敗血癥、呼吸窘迫、顱內出血等并發癥,會加重黃疸,足月健康,相關并發癥少;
5、早產兒高膽紅素比足月兒多,更容易引起核黃疸。
足月出生后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血清膽紅素濃度最高不超過220.6mol/L(12.9mg/ L),7-10天消退,早產兒稍晚,黃疸較重,膽紅素最高不超過256.5mol/L(15mg/dl),2-3周消退。血清膽紅素應保持在高水平,長期早產兒應及時監測和干預高膽紅素血癥。
3早產兒黃疸反復的原因
如果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黃疸較早,生理性黃疸恢復后再次出現黃疸,黃疸顏色較上次加重,且反復出現,這種情況極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早產兒反復出現黃疸的主要原因如下:
1、母乳性黃疸
反復黃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母乳性黃疸。第一次出現黃疸時,停止哺乳后黃疸消退,再次哺乳時黃疸反復出現,但黃疸程度不如上次嚴重。
2、病毒感染
當病毒被感染時,如巨細胞病毒,肝臟很可能會受到損害。此時,肝功能檢查尤為重要。如果肝臟受損,轉氨酶就會升高。感染時,病毒會引起溶血,釋放大量膽紅素。同時,病毒會影響肝細胞的功能,導致膽紅素過多無法及時清除,導致黃疸。
3、蠶豆病
由于基因缺陷,嬰兒體內會缺乏一種酶,這使得嬰兒的紅細胞極其脆弱。當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刺激,如蠶豆時,紅細胞會破裂,體內膽紅素升高,引起黃疸。除蠶豆、氧化藥物和樟腦丸外,還可引起溶血性豆病。
如果黃疸仍在4周以上或黃疸消退后再次出現,需要考慮可能的病理因素。為了避免早產兒黃疸的后遺癥,建議帶寶寶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找出病理原因,然后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