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淮南子主術訓(淮南子全文及譯文)

shiyingbao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提筆淺談“淡泊”,意在調節身心,營造心境幽靜、清秀風景,旨在淡泊名利,看淡得失。蘇東坡早就說過“寄至味于淡泊”。“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不過三尺。”孟子亦云:“養心莫善于寡欲”。蘇格拉底更說“我們需要的越少,我們越近似神。”清心寡欲、淡泊心靜,是我們一輩子都在追求的思想境界。

 


“淡妝濃抹總相宜。中秋月似鸞臺鏡”中一個“淡”字,不冷、不熱;不寒、不涼;既不違和,也不牽強;淡,隨筆入心,淺淺調意,清新脫俗,在寧靜中,咀嚼著淡淡的情愫,淡淡的和諧;在無為中,享受著淡淡的恬靜,淡淡的雅致;在空靈中,跌坐于荒野,疏理著歷經歲月的滄桑,和淺淺的情思,淺淡相宜,淡然隨意,清新脫俗。


鬼谷子、王陽明被世人廣為推崇,佛教、道教各種信仰也是時時煉心,生活的修行無處不在,放過那顆躁動不安的心,平淡處之,自在灑脫。“名利”是人生活在世界上,無論貧窮富貴,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與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記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江蘇鎮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腳下大江東去,百舸爭流,不禁興致大發,隨口問一個老和尚:“你在這里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說:“我只看到兩只船。一只為名,一只為利。”一語道破天機。

 


淡泊明志,清高流水,采茶花事,浮云牧場,往事如煙,浮生若夢,人生幾何? 只因為淡泊,才能將花繁柳密處撥得開;只因為淡泊,才會在風狂雨急時立得住;只因為淡泊,才會在塵世紛擾中無所困惑;只因為淡泊,才會在物欲橫流里心可靜。獨酒當歌,杯盞下肚,惆悵幾許,皆因看淡。人生在世,冷暖自知,淡淡入塵,清心而靜,心靜則清,心清則明。

 


人活在這世間,就是一場無謂的苦難,無知的奔忙。因為認知有限,而讓我們看不清晰定位與方向,不知有多少人在為名而來,為利而往。而在奔奔忙忙中,有人輝煌,有人暗淡;有人壯麗,有人卑微;有人清貧,有人富貴;有人春風得意,有人顛沛流離。淡泊在東籬,靜聽鳥音;淡泊在夜空,望月清純;淡泊在湖泊,獨享妙境;淡泊在園圃,趣可生真。


生活片段,確幸福德,常懷平和之心,簡持恬淡的心態,人生至境是淡泊,從而看破了紅塵;只因拋開了名利的韁繩,才無憂無愁無慮,無嗔無憤。只因為淡泊,才可以領略山光之美,悅鳥之音;只因為淡泊,才可感受潭影之清,畫意詩情;只因為淡泊,才可享受灑脫之悠,仰望白云;只因為淡泊,才可在紛繁之中,聆聽古琴。

 


“我佛我心”,透磬淡泊,在淡泊中求得心靜,則可縹緲于塵世;在淡泊中求得身安,則可柳下聽笛音;在淡泊中求得雅興,則可寄山水之情;在淡泊中求得無為,則可一抹淡疏影。輕輕地吻過眼角,一首淡淡的歌,唱出優雅的旋律,就是輕吟淺唱,告訴我們平淡如水的心情與心態多么重要,一個人的層次與涵養不需要說明,你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就足以牽動心弦。


淡泊的心境,淳樸、大度、洗練、簡約,無塵無染,無渣無煙,無怨無愁;淡泊的心境與世無爭,淡的是利祿、功名;淡的是恩怨、情仇;淡的是浮名、世情;淡的是財富、色情。只因淡泊,因而能免災躲難,尋得一份安寧,求一份心安理得。淡泊,寧靜,大家追求的生活狀態,停留追尋的腳步,都在悠然自得中感化與提升。

 


陶淵明辭棄官職,居住在一個寧靜的村莊,因此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獨立人格;周敦頤拒絕官場腐敗,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潔身自好;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佳話。他們都學會了拒絕名利與金錢的誘惑,他們是我們的楷模,因此流芳千古。


淡泊的人生就需要放下煩惱,在紛繁中求得寧靜,在失落中放棄萬世的繁華,享受寧靜。在世間行走,最好以簡單、明了的方式進行;在歲月的深處,自然就無憎、無虞、無恨。淡泊的心境,擁有一份祥和、寧靜。處事清白,為人坦蕩,學會容納,做一個淡泊之人,靜看庭前花開花落,笑看人間悲歡離合。生活滄桑,歲月洗禮,不爭,不理,不解釋,目光所至皆能淡定從容。


人生如行路,一路艱辛,一路風景。真誠是人際的橋梁,寬容是處世的境界;守信是一張名片,樂觀是一種態度;擔當是一種責任,堅韌是一種精神。人生步履匆匆,歲月山高水長,給心靈減負,不為世俗折腰,不為生活所累,掬水月在手,盈花香于心,也挺好!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以淡泊的態度對待一切身外之物,則能保持一顆寧靜的心,不至于在欲望之海中淹死。反之,如果不懂得淡泊處世,最終什么都得不到,甚至還會毀于所獲得之物。淡泊是一種智慧,誰獲得了這種智慧,則能擁有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