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這部電影是電影史上非常奇葩的一部電影。這是一部類似于寓言的電影,看似講述了一個普通的故事,但卻可以從中窺見人類文明發展的某些規律。
它的野心,有點類似于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
你明顯可以看出,這個電影是想表達點人類歷史演進背后的東西。
當然,《2001太空漫游》幾乎沒有故事情節,它是那種完全寓言式的電影;而《啟示錄》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因為這部電影對票房還有一些要求,所以沒法像《2001太空漫游》那樣,完全是那種,我就自己拍得嗨就行。
看過電影《啟示錄》的觀眾,都會有一個疑問,電影最后歐洲殖民者乘著大船來了,接下來瑪雅文明會如何走向呢?為什么電影就這樣戛然而止了呢?
其實看到電影這一幕的時候,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賽德克巴萊》開頭的一幕。
甲午戰敗,臺灣島被割讓給日本,清軍撤退。
日本帝國海軍的船即將登陸臺灣。
一如《啟示錄》里的西班牙艦隊即將登陸南美洲。
因此我覺得要理解《啟示錄》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晦澀內容,結合《賽德克巴萊》來看就會輕松很多。
事實上,這兩部電影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是電影里主要描述對象,《啟示錄》里的瑪雅人,和《賽德克巴萊》里的臺灣少數民族,都還是那種近似于原始部落的社會。
他們有哪些共同點呢?又在隱喻什么?
一、從獵頭和血腥祭祀說起
無論是《啟示錄》,還是《賽德克巴萊》,都有大量描述這種原始部落生活的場景。巧合的是,兩部電影的開頭,都是在準備獵殺一頭野豬。
這是因為兩部電影里的部落,都還處于近乎原始社會階段,主要靠漁獵生活。
他們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他們文明的等級。而正是因為他們所處的文明等級還比較落后,所以才會有出草獵頭和血祭祖靈這種原始蒙昧的文化。
大多數觀眾對《啟示錄》這部電影印象最深刻的鏡頭,一定是瑪雅文明在金字塔上祭祀太陽神的這段。
因為干旱少雨,瑪雅人以為是太陽神發怒,所以要用活人祭祀太陽神。
而之前瑪雅人到叢林里滅族了主角所在的村落,抓走了所有活著的男人,就是要用他們來血祭神靈。
祭祀的方式非常血腥,直接在金字塔上,當著底下千千萬萬個人的面,砍下俘虜的人頭,然后讓人頭從金字塔頂滾落。
這絕對是世界電影史上,關于人類文明最獵奇、最大尺度的一個畫面了,當然全片中類似這樣的大尺度畫面比比皆是——
這種要用活人的血來祭祀神靈的習俗,一般都出現在文明的蒙昧階段。在我們國家5000年文明史上,最晚也就是在殷商時期還有這種人殉的習俗。
在武王伐紂建立西周之后,關于用活人祭祀的記載就已經很少了。
通過研究殷墟遺址的甲骨文記錄,以及遺址內的殉葬坑,可以得知,商人經常會殺掉俘虜以祭祀神靈。比如曾經在殷墟遺址發現了3個并排的殉葬坑,里面的人骨統統沒有頭骨。
上圖:殷墟遺址內的殉葬坑
殷墟遺址還有一些只有人頭骨的殉葬坑。
上圖:殷墟遺址內的人頭坑
顯然,這些人都是被砍頭以祭祀神靈。
這和電影《啟示錄》里面瑪雅人的祭祀典禮是一樣的。
二、有些文明一直處于落后階段
當然,殷商時期,用活人祭祀這種情況在隨著歷史的演進而減少,根據有關學者研究,殷墟早期(武丁時期)用人牲計數者有數千人次;到晚期(帝乙到帝辛)用人牲計數者不到百人了。
一個文明的演講,必然是會逐漸拋棄這種比較原始蒙昧而又非常殘忍血腥的文化習俗。
中華文明在西周以后,基本上就拋棄了這種落后的文化。春秋時期,貴族葬禮基本上都是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大家都知道的秦始皇兵馬俑,就是這種文化。孔子所說的“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就是說的這個代替了活人殉葬的新習俗。
但是,還有一些文明,始終沒有擺脫落后的面貌,歷史在前進,他們并沒有前進。電影《啟示錄》里的瑪雅人毫無疑問就是如此。
當然,電影《賽德克巴萊》里的賽德克族,也還是一個原始部落。
電影一開始莫那之所以要獵殺附近村落其他生番的人頭,就是因為他們部落的文化,一個男人需要血祭祖靈,才能算真正成為了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