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更陌生的人來,對于那些我們最親密也是最接近的人,我們更容易表現出攻擊性。它不僅限于愛情,在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愛人、密友之間都經常發生。
為什么你很容易傷害親密的人?
心理學家發現,這些在親密關系中發動攻擊的人,往往也對自己做出的攻擊行為感到很費解。在很多情況下,他們認為自己發動的攻擊完全是無意識的,并不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作所為的動機。他們會說:“我并不是真的討厭他,想對他發火;并不是真的想去傷害對方。但我還是這么做了。”
是什么使得我們不斷地傷害那些最親密的人呢?原因也許在于以下幾點。
當我們身處一段親密關系的時候,你會對他做一些你不會對別人做的事,比如,你在工作中很一本正經,實際上卻很愛和對方玩一些幼稚的游戲;你可能在普通同事、朋友面前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但卻偏偏很愛對自己親密的人發火。這可能是因為:
我們對親密的人,要求和對其他人不一樣。
比如,你可以接受同事在約會時放你鴿子,卻因為男/女朋友看電影遲到而非常惱怒;你在和朋友吃飯時可以讓對方隨便點菜,但卻不能接受男/女朋友點一些你不愛吃的東西。
我們感到這段關系是一個相對安全的領地,更容易讓你表達出真實的情緒和感覺。
比如有些人特別容易對自己的家人,比如兄弟姐妹發動直接的言語和行為攻擊,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這是因為,在潛意識中他們認為自己與兄弟姐妹的關系是基于血緣的,已經非常強大,因此相對來說,進行攻擊是“安全”的,即便很激烈,它也不會破壞你們本質的連接。
有時候,你覺得自己只是做出了一個平常的舉動,并沒有傷害對方的意思,卻讓對方感到很受傷。這是因為你們對彼此來說非常重要,你的言辭,或者哪怕是小小的舉動,都可能會被他做出傷害性的解讀,即便這不是你的本意。
常見的情況是,你經常加班,回到家很累不想說話,卻被你的伴侶認為是你冷落和忽視了他;你只是想認真讀完一本書,你的伴侶卻覺得你不愿意陪他出門。
這都是因為,你在他眼中是重要而特別的,當你和他人做出同樣的行為時,也會被他用不同的方式理解。他新換了一個發型,如果只是普通同事投來嘲笑的眼光,他可能并不會太在意,至少不會生氣;但如果是你表現出不喜歡,他可能就會反復照鏡子,感到很挫敗甚至發火。
攻擊的行為往往是關系中存在問題的警報,發出攻擊的一方,是在用這種最后的方式來揭示出存在的問題,表達出修正關系的愿望。同時,它也是一種解決方式,當你使用其他方法——關心、愛、溝通都不起作用的情況下,攻擊往往是最后的方法。
攻擊可能是你對關系中的距離不滿的體現。
在親密關系中,我們都希望將彼此之間的距離調整到最舒服的狀態,既能感受到親密感和歸屬感,又能獲得獨立感。但這在現實中很難達到,你有時會覺得距離太近,讓你透不過氣;有時會覺得你們的距離太遠,無法掌控。
當你對你們之間的距離不滿,同時又無法通過其他途徑來改變時,你可能就會表現出攻擊,試圖以此將距離拉回到正常的范圍內。如果你覺得不夠親近,有可能會通過攻擊來獲取對方的關心和注意;如果你覺得你們太過緊密,就可能通過攻擊來爭取獨立和自由。
比如你在成年后與愛人相處時,你可能會因為他沒有花更多時間來陪伴你,感覺受到了冷落而發怒;也有可能覺得對方過于粘人,讓你喘不過氣、無所適從,使你用激烈的方式來試圖掙脫束縛。
攻擊可能是對權力的角逐。
在對憤怒這種情緒的研究中,最常見的表達憤怒的動機就是權力的角逐。同樣,愛是與控制緊密聯系的,在每一段親密關系中,權力都是不可忽視的方面,你們會比在其他關系中更能夠激烈地感受到權力的爭斗:誰的要求會更受到滿足,誰的意見會更受到重視,誰的決定會更占上風?
有時候,你覺得對方的力量比你強,感受到權力遭受了剝奪,你總是在他的控制中。這種失控的狀態會讓你恐慌和不適,你希望能夠奪回控制權。當你發現用別的方法都無法達到目的的時候,你就會將對權力的爭取演變成真正的攻擊。
當親密關系中發生這樣的攻擊和傷害時,無論你是發動攻擊的一方,還是被攻擊的一方,都需要你們雙方共同的重視,這也有可能成為你們關系修正和改善的契機。
以上。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對《知我心理學》的,我們將給所有我們的粉絲獻上知識大禮包『免費心理學習精選資料包』,想領取的小伙伴們,歡迎并私信我們領取。
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干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