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孩子們都普遍的偏瘦,其實他們多多少少都會有著偏食的現象,其實這中現象的發生對于孩子的身體會產生一定的危害,那么對于育兒的問題還有啥呢,下面給大家了解一下小兒補液快速掌握這幾個原則的內容。
小兒補液快速掌握這幾個原則
在使用小兒補液的時候是要注意原則,根據脫水的程度來選擇劑量,脫水的性質不同,需要滋補的方法不同,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只有到醫院里才可以使用,不可以自己在家里擅自給孩子購買回來服用,因為普通人是掌握不好服用劑量的,沒有經過檢查的身體擅自服用,會引起許多并發癥。
補液注意事項
小兒補液的原則
:
⑴根據脫水程度的輕重,確定補液總量。
⑵根據脫水性質,有無酸中毒及低血鉀等,確定補液種類。
⑶補液時,一般先快后慢,先濃后淡,先鹽后糖,見尿補鉀的原則進行。補液總量應按規定速度補完。
怎樣知道孩子發病的嚴重程度?怎樣簡單判斷孩子的脫水程度呢?
通常根據腹瀉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輕、中、重三型。
輕型
:無脫水及中毒癥狀,孩子精神好,食欲影響不明顯。
中型
:出現輕度至中度脫水癥狀或有輕度中毒癥狀。
重型
;出現重度脫水或已有煩躁不安、精神萎靡、面色蒼白等明
顯中毒癥狀
脫水主要從孩子的前囟門、眼窩、皮膚彈性、眼淚、尿量、口渴程度等方面來判斷。
輕度脫水
:小兒前囟門稍塌,啼哭淚少,皮膚不像平時那樣嫩滑,尿量比平時略少。
中度脫水
:可表現精神不好,愛哭鬧但眼淚很少,眼窩和前囟門
凹陷明顯,皮膚和口唇干燥,尿量明顯減少。
重度脫水
:小兒由于水分的大量丟失,上述癥狀更明顯,精神萎靡,由于口渴,表現為拼命吸吮奶汁或水分,口唇及舌面干焦起刺,6個小時以上未排尿,腹部或大腿內側的皮膚明顯松懈。此時若不去醫院就會危及生命。
調制口服補液鹽的誤區
腹瀉引起孩子脫水又未及上醫院時,口服補液是爭取時間、挽救
孩子的方法之一。應告知家長仔細閱讀說明書,在配制時切忌用滾熱
的開水,否則會影響其成分而起化學變化。由于里面已有糖分,不要
再加糖。要按照要求的量加水,不要過于濃,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我
曾遇見一位家長,為孩子補液心切,將兩袋補液鹽倒入500ml容量的
茶杯中,使孩子出現肌張力增高、易激惹等表現,查血生化顯示血鈉
已達到165mmol/L(正常在130~150mmol/L)。
補液量:輕度脫水時按50~60ml/kg,中度脫水按80~100ml/k
g。累積丟失補液時間應在4~6小時。若經過補液脫水已糾正,但孩
子仍有腹瀉,則按照“拉多少補多少的”原則補液,此時ORS(口服
補液鹽)的濃度可較前稍淡(如原為500ml水/袋,現可加到750ml水
/袋)。配好的補液鹽放置不能超過24小時,若已超過應棄去。
如何知道每次的大便含水量?有一個簡單的方法:用一個有刻度
的容器,放入一定容量的水(如30ml),將其倒在一個(塊)干尿褲
(布)上,觀察滲入的程度并以此為度,有條件的家庭可用秤來稱尿
布(尿褲)的重量從而估算大便的水分。大便無水分則停口服補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