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千萬不要送孩子到香港上學(區域及語言差異讓學生后悔了)

shiyingbao

香港于2009年開始實施新的教育制度,即小學6年,中學6年,大學4年,學制變長后,香港各高校的大學課程內容更趨向多樣化,學生選擇變多,除了學制以外,香港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崇尚學術自由和開放式教育,因此曾經有不少家長把孩子送到香港上學,但現在這種現象越來越少見了。

香港上學
學前教育、中小學、高中
官立學校、資助學校、私立學校
學生自行購買課本
開放式教育
中文、粵語、英語
素質教育

千萬不要送孩子到香港上學

香港與內地的教育存在很大差異,首先香港使用的是繁體字,而內地普遍使用的是簡體字,這對于習慣了簡體字孩子的來說,看到繁體字會比較排斥,需要時間適用,另外學習內容、教材也與內地完全不同,可以說是有很大差異,除此之外,不建議送孩子到香港上學的理由還有這些:

1、存在歧視

香港目前依然有部分人存在地域歧視,送孩子到香港上學后,孩子在學校可能會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很多家長不建議送孩子到香港上學。

2、教育模式

香港的中小學教育主要以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為主,送孩子去香港上學可能并不能學到太多知識,如果孩子自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到最后可能一無是處。

3、語言差異

內地長大的孩子大多只會說普通話,而香港以粵語為主,如果送孩子到香港上學,很難讓孩子迅速融入進去,而如果孩子未能融入環境就容易遭受排擠,這對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打擊。

現如今內地和香港的差距越來越小,在教育方面也都各有優勢,優秀的孩子在哪里都會發光,所以家長完全沒有必要舍近求遠送孩子到香港上學,孩子小時候家長要多陪伴在身邊,以身作則把優良的品質傳遞給孩子。

在香港上學的內地學生后悔了

在香港上學的孩子最后都回了內地,其原因主要是語言方面以及教育模式的問題,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習的內容也會越多,如果孩子去香港上學的時間比較晚,那么是很難適應的,所需要的適應時間也會被無限的拉長,嚴重影響到學習的進展,到最后不得不選擇回到內地繼續上學。

香港的升學壓力和競爭激烈程度并不比內地弱,孩子到香港后不僅要適應香港的生活,還要適應學習方式的轉變,可以說是十分辛苦,提早去香港的孩子,適應能力會強一些,但如果孩子已經長大了又送到香港上學,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后家長也十分后悔選擇送孩子到香港上學。

家長經驗分享

有的家長曾把孩子送到香港上學現在卻后悔了,有的家長在了解了香港教育的真相后毅然決然的把孩子送回內地,對于要不要送孩子到香港上學,下面還分享了一些其他家長的經驗,這對于想要把孩子送往香港上學的家長也有其參考價值:

香港的基礎教育極其薄弱,香港中小學生不能形成有效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部分通識科目,例如歷史、地理、數學等,基本上處于文盲階段,而就高等教育而言,香港本地高等教育共有10所大學,考上大學也并非易事,目前更多的香港中學生選擇出國讀書或者尋找在內地的學習機會。
 

朝花夕拾

過去很多家長送孩子去香港念書,看中的就是香港國際化環境,以及與歐美接軌的教育體系,但現在看來香港的教育還是存在諸多問題,只不過是曾經的東方明珠依靠內地的轉口貿易,經濟騰飛了,如今的內地經濟與香港差距越來越大小,甚至綜合競爭力更強,送孩子去香港接受教育,很難培養孩子的自信。
 

一絲不茍

目前香港的教育制度是混亂的,這不是我們家長可以解決的層面,我們是讀完幼稚園就回內地讀書了,內地現在有很多選擇,公立私立國際,我們沒有內地身份就選私立或者國際,還有一個就是,繁體字已經式微,你去國外看,主要被承認的還是簡體,而且字體只是我們獲取知識的工具,我沒必要為了用個漂亮點的工具增加學習難度。
 

含羞草

教育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一環,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環,除了學校教育外,家長更應該注重家庭教育,在孩子幼年時期,父母應該多一些陪伴,父母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也會對其產生深刻的影響,要引導孩子、鼓勵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