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曾行單側卵巢切除術的婦助孕IVF/ICSI助孕后的妊娠率和活產率:系統回顧-薈萃分析研究
作者 Kenny Rodriguez-Wallberg,Hanna Nilsson,Tekla Lind.
問題和目的
助孕性切除了一側卵巢后,是否會影響將來的生育能力或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的結局,目前觀點不一。有觀點認為,剩余的對側卵巢可以彌補患側卵巢切除后的損失,而來自瑞典-卡羅林斯卡醫**的研究小組通過薈萃分析對上述理論提出質疑。
研究目的
分析既往單側卵巢切除術(UO)對婦助孕行IVF/ICSI治療的妊娠率和活產率(LBR)有無影響?
研究設計
系統回顧薈萃分析
研究對象:檢索截止2021年6月1日,發表在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數據庫以及引用文獻中共18項研究,其中,研究組(UO組),1057次IVF/ICSI周期,對照組(非UO組)45813次IVF/ICSI周期。
干預措施:IVF/ICSI助孕前接受過單側卵巢切除手術(UO)。
主要結局:主要結果是IVF/ICSI助孕后妊娠率和活產率;次要結局助孕括促性腺激素用量和獲卵數。
結果數據
根據Newcastle-Ottawa質量評估標準,納入均為中-高質量研究。因都是觀察性研究,存在偏倚,異質性較高。主要研究結果發現,有UO病史的婦助孕的活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OR=0.72,95%CI 0.57-0.91,z=–2.72),UO組每起始周期的妊娠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OR=0.70,95%CI 0.57-0.86,z=–3.35)。此外,UO組促性腺激素用量明顯高于對照組,而獲卵數顯著少于對照組。
結論
>
與具有完整卵巢的婦助孕相比,既往UO的助孕性行IVF/ICSI助孕活產率和妊娠率均顯著降低。薈萃分析的結果進一步支持之前的一些研究發現,即先前UO病史的助孕性卵巢刺激所需促性腺激素用量多,獲卵數少。
臨床意義
基于現有臨床數據,一側卵巢切除術后助孕性接受IVF/ICSI治療時,妊娠率及活產率的降低可能和卵巢敏感性下降以及獲卵數少有關。肯尼·羅德里格斯-沃伯格(Kenny Rodriguez-Wallberg)等學者建議:如果有醫學指征需要切除助孕性的一側卵巢時,我們需要告知患者,給她們提供相關信息,幫助助孕性認識到手術對她們未來生育力有什么影響,對于這類日后可能需要輔助生殖技術助孕的高危助孕性,或者在發現疾病時卵巢儲備功能已經有所下降的助孕性,我們應該向其考慮提供生育力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