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超聲檢測排卵中的子宮內膜指標

shiyingbao

在排卵監測過程中,經常聽B超醫生報到 “內膜厚9mm,A型號”,“內膜厚10mm,A--B類型”。一些患者在診所被告知“子宮內膜薄”,但另一家醫院的醫生宣布“子宮內膜正常”。子宮內膜的分類和厚度是什么?時什么關系怎么樣?與懷孕有什么關系?


超聲監測排卵中的子宮內膜指標

正常排卵女性的月經表現為卵泡生長、成熟、排卵、黃體生成、黃體萎縮等周期性變化,導致子宮內膜剝離出血。子宮內膜是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最重要的靶器官。隨著卵泡生長中雌激素的增加,它們會增厚,隨著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撤退而崩潰。


子宮內膜在結構上分為兩層,功能層和基底層。功能層是每個周期月經后剝離的內膜層,厚度變化。基底層厚度恒定,含有大量的內膜干細胞,每個周期將內膜細胞輸送到功能層。功能層在月經周期中有規律的變化,有個體差異,即使是同一個女人,有時也有一些不同的周期。


超聲檢測排卵中的子宮內膜指標


圖:卵巢和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


在月經周期的不同時期,子宮內膜在B超下有不同的表現。


月經期


由于月經期間子宮內膜脫落,宮腔積血,含有子宮內膜碎片,子宮內膜線經常在超聲波上分離,沒有固定的形式,因此無法測量其厚度。此時,測量子宮內膜厚度是沒有意義的。


早期卵泡(第7~10天)


此時,當月經剛剛干凈時,子宮內膜是增生期的開始階段,是整個周期中最薄的時期。最薄時形成強回聲線,通常描述為“線性”,厚度為2~4mm左右,周圍有聲暈。


卵泡中期(第11~13天)


隨著卵泡的發育,雌激素水平逐漸升高,子宮內膜逐漸增厚(4~8mm),B超下內膜功能層為暗色,宮腔及前后基底線為淺色回聲,構成“三線征”,又稱“唇樣”,我們稱之為“A”型內膜。


超聲檢測排卵中的子宮內膜指標


圖:A型子宮內膜


晚期卵泡及排卵期(第14~15天)


此時,由于卵泡發育速度的增加,雌激素迅速增加,子宮內膜也加速增長,在卵泡成熟和排卵前一天增加到9~12mm左右。隨著內膜的增厚,B看到內膜回聲逐日增強,原來的“三線”變得模糊,功能層與基底層的界限不明。我們稱之為“”A-B”或“B”型內膜。


超聲檢測排卵中的子宮內膜指標


圖:B型子宮內膜


排卵后黃體期(第15~28天)


排卵后,在黃體分泌孕酮的作用下,子宮內膜在分泌期發生變化,子宮內膜腺腔充滿分泌糖原。在此期間,子宮內膜厚度可能略有增加,B超下見內膜轉化為均勻高回聲,宮腔線消失,但輪廓清晰,稱為“C”型。


超聲檢測排卵中的子宮內膜指標


圖:C型子宮內膜


卵泡和子宮內膜就像一年四季的循環。兩者同步生長。子宮內膜的厚度和分類與卵泡的生長、發育和雌孕激素水平的變化有最直接的關系。一般來說,子宮內膜厚度的評價應在卵泡成熟時進行。如果卵泡不發育,只觀察子宮內膜,厚度往往達不到標準,此時不能認為“子宮內膜薄”。


卵泡直徑達到18~22mm,最合適的子宮內膜厚度一般為8~14mm,子宮內膜的形態可以是“A”型或“B“型,或兩型過渡期”A-B”型。


如果內膜在周期中不能呈現周期性變化,則繼續呈現“C類型表明內膜質量差,胚胎可能很難植入。就像種子要生根發芽一樣,除了種子質量好之外,還必須有肥沃的土壤。


在B超排卵監測過程中,如果卵泡發育和子宮內膜厚度分類不協調或形態異常,提示可能出現問題,并告訴我們很多信息:


例如,內膜早早變成“”B-C類型表明內膜已經提前受到孕酮的影響,卵泡可能已經變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