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子宮腺肌病對IVF結局的影響

shiyingbao

子宮腺肌病(AD)它是一種以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生長為特征的良性疾病,發病率為7%~23%,多發于育齡婦女。臨床表現包括痛經、月經過多、不孕和流產。


子宮腺肌病引起的生育能力下降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子宮收縮異常、子宮內膜容受性下降、蛻膜障礙、前列腺素和細胞因子水平異常、自由基過多和免疫細胞活化。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治療子宮腺肌病合并不孕癥患者的有效措施。本文將對子宮腺肌病進行治療。IVF-ET總結了妊娠結局的影響和優化輔助妊娠策略。


01


子宮腺肌病是對的IVF-ET妊娠結局的影響

2017年,子宮腺肌病患者519例,非腺肌病患者1535例。分析表明,每個移植周期的臨床妊娠率、持續妊娠率和活產率明顯低于非腺肌病患者,流產率明顯高于非腺肌病患者。


Maubon發現著床失敗與JZ帶厚度增加顯著相關:JZ帶平均厚度7mm與>7mm臨床妊娠率分別為63%和26%,JZ最大厚度為10mm及>10mm懷孕率分別為63%和14%。約15%的子宮腺肌病患者同時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為了避免這種混合因素的干擾,一項回顧性研究將973名受試者根據不孕因素分為四組:子宮腺肌病組、子宮內膜異位癥組、


結果表明,子宮腺肌病患者的臨床妊娠率為23.44%,子宮內膜異位癥組為36.62%,子宮腺肌病組為22.72%,子宮腺肌病組為22.72%,子宮腺肌病組為22.72%,對照組為34.55%;四組流產率分別為:40%、14.62%、35%、13.04%;活產率分別為:12.5%、26.48%、11.36%、27.47%。子宮腺肌病是對的IVF-ET臨床妊娠率和活產率對每個移植周期都有不良影響,此外,腺肌病導致流產率增加。


不同類型的子宮腺肌病對生育能力也有不同的影響。黃林等人回顧分析了188例子宮腺肌病患者的MRI圖像分類和生育結果,發現外生和局部子宮腺肌病患者的生育預后相對較好,而內生和彌漫性子宮腺肌病,特別是不對稱的子宮腺肌病,對妊娠有很大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就子宮腺肌病的分類達成共識,進一步完善超聲、MRI根據子宮腺肌病的評價標準和分類系統,量化子宮腺肌病的嚴重程度,有利于輔助生殖結局的早期診斷、個性化干預和預測。


子宮腺肌病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子宮內膜-肌層結合帶(JZ)結構變化導致子宮收縮異常、子宮內膜容受性下降、蛻膜障礙、前列腺素和細胞因子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精子運輸障礙、自由基過多和免疫細胞活化,導致胚胎發育異常。


02


子宮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IVF-ET策略

子宮腺肌病患者接受IVF-ET治療前需要進行綜合評估。影響妊娠因素的患者,如卵巢儲備功能良好、輸卵管梗阻不合并等,可以應用GnRH-a3~6個月后試孕半年,如果試孕失敗,建議行。IVF-ET;建議卵巢儲備下降或其他不孕因素合并IVF-ET。Mijatovic研究表明,子宮腺肌病患者在應用Gn之前接受了這些研究≥3個月長效GnRH-a預處理后,受精率、著床率和臨床妊娠率均明顯提高。卵巢儲備功能下降、老齡化、(≥35歲的腺肌病患者,可采用GnRH拮抗劑、微刺激等非降調方案促排卵。GnRH-a能縮小子宮體積,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Niu發現凍胚移植前接受凍胚等。GnRH-a臨床妊娠率和持續妊娠率均高于對照組。


Park等等的研究也表明接受GnRH-a子宮腺肌病患者預處理IVF/ICSI臨床妊娠率高,在冷凍胚胎移植周期中GnRH-a預處理的好處更為明顯。對于排卵后子宮體積仍大于妊娠12周的腺肌病患者,建議采用排卵后子宮體積仍大于妊娠12周的方法GnRH-a3~6個月后,胚胎移植在子宮體積縮小后進行解凍。對于接受拮抗劑和微刺激促排卵的患者,建議進行冷凍胚胎移植。移植前至少應用一個GnRH-a預處理。


Liang等發現LNG-IUS預處理組的著床率和臨床妊娠率明顯高于對照組(32.1%)VS22.1%,P=0.005;44%VS33.5%,P=0.045)。宮內置入LNG-IUS4周內可觀察到子宮內膜基質細胞的廣泛蛻膜化和腺上皮和腔上皮的萎縮。它可能與雌激素受體、類固醇代謝酶、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有關。最近的研究表明LNG-IUS可能參與調節類固醇激素的信號通路。此外,還有研究發現LNG-IUS可減少雌激素受體α以及孕酮受體A的表達,抑制細胞增殖。輔助生殖技術輔助妊娠反復失敗的子宮腺肌病患者和凍融胚胎移植前的應用GnRH-a3-6個月后子宮體積仍無明顯變化的腺肌病患者,可考慮保守手術,但子宮體積仍無明顯變化的腺肌病患者,≥40歲患者手術效益不明顯。高強度超聲聚焦和射頻技術也是治療子宮腺肌病的有效方法,但可能導致妊娠期子宮肌層薄弱和子宮破裂的風險增加,尚未作為子宮腺肌病患者的常規治療方法。宮腔鏡下囊性腺肌病變切除術或電凝術也有利于治療子宮腺肌病,但缺乏對其對生育能力的研究。


綜上所述,子宮腺肌病對IVF-ET結果有負面影響,臨床需要積極干預。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制定個性化的懷孕援助策略尤為重要。此外,子宮腺肌病影像學分型系統的建立和胚胎移植前LNG-IUS預處理及GnRH-a聯合LNG-IUS需要深入研究預處理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