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宗祠(原名“受福堡”,俗稱“黃屋堡”、“黃家祠”)是二世祖的子孫在受福坡選址為二世祖黃珍公所建。來龍山有太祖山、少祖山,左右有雙重輔山(又叫左右肩),前有案山、朝山和內、外明堂,更有東西三河在門前不遠處交匯,山環水抱,實屬“金鳳朝陽”的風水寶地。
祠堂始建于清朝乾隆46年,規模龐大三進的結構,寬闊的廳堂,200多個房間,
祠堂和屋檐雌梁畫棟,四周墻壁上所畫的山水名勝、花鳥蟲魚、名人故事,栩栩如生,加上門柱上的楹聯詩對,在莊嚴肅穆中彌漫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
黃家祠子孫昌盛,不但是我們本地區最大的宗族,而且人才輩出。科舉時代就涌現了眾多的舉人和秀才,而現在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和留學生更是不可勝數。興旺發達的黃家子孫,在各條戰線上都顯示出卓越的才能,做出了耀人業績。
黃屋堡的功績久遠已無法追溯,尚有記載的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其曾是國軍115師的屯兵之地;解放戰爭期間,其曾作梁昌東(解放后任高州縣縣長)等搞革命時的藏身之所;民國期間,其曾是國民政府的戰備倉庫;解放后,其又被改建成培養人才的“新坡小學”。
黃氏家族,源遠流長,人之有祖,如木之有本,樹之有根,山之有脈,水之有源,故中華禮教,最重人倫;百行之本,以孝為先,為人予者,當思木本水源,須重慎終追遠,此乃炎黃子孫之傳統美德,現在咱們如此福萌子孫的黃屋堡祠堂,讓人挖得面目全非,要建幼兒園,但是,黃氏宗親們:千萬不要沖動,只是維權而已。批示建幼兒園的領導們:他們的初心不錯,為后代而著想,但試問領導們:根子荔枝滿山野,有那家祖墳被種荔枝的,誰家都有祖宗,要建幼兒園,可重新征地,總不能毀掉人家祖宗的祠堂變幼兒園吧!回想祖先為我們建就如此基業,輕易讓其變更了,難道我們就不能接力先賢,秉持孝道?吾輩若視而不見,聽而不顧,祠堂即變幼兒園。那將羞辱祖先于九泉,亦必羞辱于世上,到時,吾輩何以面對世人,何以教育后代!
宗祠是祖先靈魂的安放處,是族人凝聚精神的寄存地,是維系一個有血緣關系的家族的親情港灣。透過從那里散發出的古幽古香的氣息,我聽到了它嘭嘭的心跳。
為了響應國家挖掘和挽救歷史文化遺產的號召,2013年,黃家祠堂的賢孝子孫們:黃興海(已逝)、黃興年、黃興貴、黃家憲、黃邦朝、黃邦權、黃廣邦、黃其祥、黃邦太、黃定昌、黃國章、黃卓武、黃忠旺等人士,曾熱心為修繕祠堂積極籌備……他們個個都是好樣的,為他們點贊吧!在原來的基礎上,又添了新的理事會人員進來,興海的兒子黃杰杏,黃亞漢、黃德勇等等,黃家祠堂的后裔們:熱心、積極召之即來,參與到這次祠堂的維權!將修繕祠堂這一善舉,建成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礎和文化活動中心!敬請全體宗親,互相轉告,續薪助火,添磚加瓦!且聽蒼天來庇佑,三七男兒總熾昌。
圖為黃屋堡舊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