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貝出生后,很多新媽媽總是很擔心寶貝的生長發育狀況,而寶寶的體重是衡量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想知道寶寶的體重是否符合標準嗎?哪些因素會影響寶寶的體重?寶寶體重不長怎么辦?
嬰兒體重標準
判斷寶寶生長發育是否正常有很多標準,寶寶的體重、身長、頭圍、上壁圍……這些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小朋友的發育情況,而在這些之中,體重和身長尤為重要,這二者可以反映出寶寶發育的重要情況。
下面附一張我國城市兒童體重、身長、頭圍、胸圍的計量表(長度:厘米 重量:公斤),供媽媽們參考:
年齡 男孩 女孩 身長 體重 頭圍 胸圍 身長 體重 頭圍 胸圍 初生 50.6 3.27 34.3 32.8 50.0 3.17 33.7 32.6 1月 56.5 4.97 38.1 37.9 55.5 4.64 37.3 36.9 2月 59.6 5.95 39.7 40.0 58.4 5.49 38.7 38.9 3月 62.3 6.73 41.0 41.3 60.9 6.23 40.0 40.3 4月 64.6 7.32 42.0 42.3 62.9 6.69 41.0 41.1 5月 65.9 7.70 42.9 42.9 64.5 7.19 41.9 41.9 6月 68.1 8.22 43.9 43.8 66.7 7.62 42.8 42.7 8月 70.6 8.71 44.9 44.7 69.1 8.14 43.7 43.4 10月 72.9 9.14 45.7 45.4 71.4 8.57 44.5 45.0 12月 75.6 9.66 46.3 46.1 74.1 9.04 45.2 45.0 18月 80.7 10.67 47.3 47.6 79.4 10.08 46.2 46.6 25月 90.4 12.84 48.8 50.2 89.3 12.28 47.7 49.0 36月 93.8 13.63 49.1 50.8 92.8 13.10 48.1 49.8 嬰兒體重增長規律
首先,媽媽要了解自己的寶寶剛出生時的體重和每日吃奶量,這很重要。醫生會把嬰兒的體重增長分成三種情況:增長的快、慢、中度。
1.體重測量方法
計算嬰兒體重的計算方法:出生體重+ 6 × 0.7+(月齡-6)×0.5
任何體重測量方法不可能適合每一個人,有時候,寶寶體重增長慢,不代表寶寶生病了。
(1)寶寶剛出生時,體重大概是6斤左右,在第5個月——6個月大的時候,大概有12斤左右,是出生時體重的雙倍。但是出生時就比較大的嬰兒,在5個月--6個月大的時候,他的體重增加可能不容易增長到雙倍。
(2)常規情況下,出生2個月的嬰兒,每月體重平均增加1斤,等寶寶長到10—12月時,體重增加變緩,每月約增重0.6斤。在寶寶2歲后,每個月大概增加0.4斤。
以上這些數據僅供新媽媽們參考。寶寶的體重以及身高的增長,不是一直呈現直線增長的趨勢的,偶爾也會快或者慢,這是普遍的生理現象。
2.體重測量時間段
在寶寶出生后的第2、4、6、9、12個月時,新媽媽們可以給寶寶各量一次寶寶的體重;在寶寶滿1-3歲時,可以每相隔6個月量一次;在寶寶滿3-7歲時,可以1年量一回。然后將每回給寶寶量體重的結果在生長圖上做一下標記,繪成體重曲線,接著對寶寶的體重曲線整體的狀況做評價。經過對比,若寶寶的體重曲線與體重曲線標準值平行,代表寶寶很健康,成長得很好;若寶寶的體重曲線與標準值相比,較為平緩或者向下傾斜,媽媽們就要注意了,這表示寶寶生長緩慢。
3.體重測量數據
下面提供一些數據,僅供新媽媽們參考:
(1)寶寶正常足月出生的時候,體重大概2.5-3.999kg左右。
(2)在寶寶剛出生的3個月,孩子每周體重會增加0.18-0.2kg,在4-6個月大時,每周會增加0.15-0.18kg,6-9個月時大概每周增加0.09-0.12kg,9-12個月時大概每周增加0.06-0.09kg。
(3)依照體重增長倍數計算,6個月的寶寶體重大約是出生體重的兩倍,1周歲的寶寶體重約是出生時的三倍,寶寶2周歲時,這一數據增加到四倍,等到寶寶三周歲時,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4.6倍左右。由此綜合,生長發育正常的寶寶,出生后第二年,體重平均增加2.5—3kg。
4.體重生長規律
在寶寶2歲后,體重每年大約增加2kg,這種情況會一直到青春發育時期。
不同時段寶寶的體重計算方法:
出生半年以內的寶寶體重=出生的體重+寶寶月齡×0.6kg;
7-12個月的寶寶體重=出生的體重+寶寶月齡×0.5kg;
2-7歲的寶寶體重=寶寶年齡×2+8kg。
新生兒體重特點
1.母乳喂養量對體重的影響
寶寶剛出生時候的平均體重是6.4斤左右,正常的男寶寶相比女寶寶而言,要重一點。如果寶寶的體重低于平均的體重,但大于等于5斤,那么屬于是正常體重的嬰兒。生活中經常會碰上這樣的新生兒,他們和其他寶寶在喂養方面沒什么區別,只是有些特殊的新生兒因為太小了,吮吸的能力比較弱,偶爾吃一點點奶就累了。那么在照顧這樣的小寶寶時,新媽媽要格外的有耐心,要細心。在給寶寶喂母乳時,可以采取每餐少吃一點,每天多餐的方式,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寶貝總的喂奶量不下降,同時也能有助于寶貝的消化吸收。
2.嬰兒撫觸促進體重增加
另外,針對出生時體重偏輕的寶寶,可以利用科學的方法,比如新生兒撫觸、新生兒體操等,通過這些形式去促進寶貝分泌胃泌素,讓寶貝的食欲增強,促使寶貝能更好地吸收以及消化。同時,和寶寶進行皮膚上的接觸,可以增加母嬰之間的交流,讓母子的感情更加融洽,有利于寶寶早期的智力發育。在這里需要提醒新媽們,撫觸一定要經過專業的教導,否則不會發揮到好的效果。
3.體重與年齡變化趨勢
寶寶的體重是體現寶寶發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判斷寶貝營養情況、衡量藥量、填補液體的重要根據。剛出生的寶寶,平均體重大概是3kg。正常標準范圍在2.5kg—4kg。小朋友體重與年齡成正比,而且孩子歲數越小,重量就會增加速度就越快。但是有一個特別的地方:
(1)出生2—3天
隨著嬰兒出生,其體內的胎糞、胎脂等會被排除或者吸收,這個過程大約需要2—3天。這個階段寶寶會流失掉很多水分,因為吸允能力差,喝奶又少,體重通常可能減少。醫生稱之為“生理性體重下降”。
(2)出生3—4天
在寶寶出生的第3-4天,寶寶體重可能會減輕到剛出生體重的6%—9%。打個比方說,如果寶寶出生的體重是3800克,到第3-4天的時候,可能減輕了228-342克。隨著寶寶吃奶量的增加,小朋友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慢慢增強,體重也會逐漸增加直至恢復到剛出生時的重量。
(3)出生10天后
此時,若寶寶體重不僅沒有增長到剛出生時的重量,在或者減少的體重已經超過剛出生體重的十分之一,媽媽們請警惕,這就不是“生理性體重下降”。此時應該找找原因,是不是喂養不正確、奶量不充足,還是寶寶身體出現狀況等。
影響嬰兒體重的因素
· 主要原因
寶寶出生體重,主要受以下幾種原因的影響:
1.孕婦的初產年齡:產婦初次生產年齡不到30歲,新生嬰兒體重隨著產婦年齡增長;倘若超過31歲,準媽媽的年齡增長就和嬰兒體重成反比。
2.懷孕周數:胎寶寶在媽媽體內待的時間過短或者是過長,都會對新生寶寶的體重產生影響。孕婦妊娠35—39周,腹中孩子的體重隨孕周的增加而增長;胎齡為40—43周的寶寶,體重增長變慢;胎齡44周后,體重反而減少。
3.胎次及多胎:理論上,第二胎寶寶比第一胎重。而多胞胎新生兒體重一般都較低。
4.準媽媽的健康情況:如果孕婦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新生兒體重將偏低。如果感染病毒等,也會對寶寶的生長發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5.準媽媽的愛好:產婦不宜吸煙,如果產婦吸煙,對胎兒體重有影響,可能造成新生兒體重輕于正常寶寶。
6.胎兒性別:一般新生的女寶寶體重會比新生的男寶寶體重低0.11kg。
7.準媽媽的營養狀況:女性節食或者偏食都可能導致自身營養不良,新生兒體重當然會相應偏低。
· 友情提示
每一個媽媽都想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要想寶寶健康,從懷孕時就要開始克服惡習。在臨床上,醫生發現某些孕婦缺乏必備的常識,為了身材的恢復即使在懷孕的關鍵時期依然節食、減肥,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胎兒營養吸收不均勻,導致胎兒發育不良。這些習慣不僅對胎兒不利,與孕婦的身體也有很大傷害。擔心胎兒過大留下妊娠紋、懼怕妊娠期的嘔吐反應而節食,可能造成妊娠貧血,孕婦常常心悸、頭暈,胎兒還會慢性缺氧,這種情況下,胎兒無法很好的生長發育,出生后體重過低,對體力智力都有影響,傷害很大。
嬰兒體重計算方法
· 按年齡來算
1.寶寶1-6個月大:出生體重(kg)+月齡×0.6=標準體重(kg)
2.寶寶7-12個月大:出生體重(kg)+月齡×0.5=標準體重(kg)
3.寶寶1歲以上:8+年齡×2=標準體重(kg)
· 按標準體重來算
提醒家長,每個人的體重與很季節、氣候等多種因素息息相關,不是千篇一律的。即使同一天不同時間段,體重也有變化,因此很難用一個確定的數值來判斷體重是否標準。而應該用一個數值范圍來表現,一般在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以內的范圍。超過這個范圍,就是異常體重。
1.輕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標準體重×20%
2.重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標準體重×50%
3.輕度消瘦:低于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5%
4.重度消瘦:低于標準體重-標準體重×25%
TIP:輕度肥胖和輕度消瘦均屬于輕度營養不良,而重度肥胖和重度消瘦則屬于重度營養不良。
當然,所謂標準體重不同國家的制定標準也不同。國家在制定標準體重時根據本國不同年齡組樣本調研所得,根據年齡、身高等數據測算出不同年齡組標準體重范圍,當然,這個范圍不是確定的,也有一定的范圍誤差。
嬰兒體重不長怎么辦
若寶寶沒有明顯的患病原因,體重就是長期不增長,家長可帶孩子求醫。醫生會給寶寶做身體檢查,也會詢問你一些問題,來確定其是不是很健康。如果出現健康問題,還需要確定具體的原因。一般醫生判斷孩子的身體狀況,除了參考生長速度,也會參考很多因素。
1.參考發育里程碑
若自己的寶寶與其他同年齡段的孩子體重差別不大,且其他方面也很正常,那么孩子暫時體重不增長可能也沒什么多大的問題。
2.觀察生長曲線,尋找根本原因
如果醫生發現小朋友生長發育沒有達到正常水平,那么就會去找到其不長體重的根本原因。可適度給不到三周歲的孩子補充營養,因為三歲前,孩子身心發育非常關鍵。仔細觀察生長曲線圖,如果小朋友的重量處于同齡孩子中最輕的3%,或者是比相對應身高的標準體重少20%,這類孩子體重不增長就會被醫生確診為“低體重”或“營養不良”。
3.遵醫囑檢查監測
如有需要,醫生可能也會對寶寶的血液 、尿液等進行檢查,也會衡量寶寶某一時段的熱量吸收情況。醫生還有可能需要觀察媽媽喂寶寶母乳或者是給寶寶喝奶的過程,來確定寶寶的下巴是否可以正常的活動,或者是寶寶是否吮吸困難。
4.自責不如治療
當知道寶寶營養不良或是發育緩慢,確實很讓人焦心無措。這個時候,不要自責或是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只要找到寶寶體重不增加的原因,就可以對癥下藥。除了治療寶貝生理上的疾病,如果有需要,還要根據醫生的建議,增加寶貝的熱量攝入。
5.適時增加配方奶粉或食物熱量
為了幫助寶寶恢復正常體重,當母乳還是不能滿足寶寶的需求時,媽媽們還需要額外增加配方奶粉;針對已經開始吃輔食的寶貝,在保證寶寶有足夠奶量的同時,也需要在寶寶適應的食物中添加富含熱量的食物。根據寶寶的實際月齡需求,嘗試喂食牛奶、雞蛋、面包等谷制品。
6.短時間體重增幅緩慢不代表不達標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寶寶的體重增長緩慢,不一定代表著寶寶的體重一直達不到標準。事實上,寶寶體重不達標一定有原因。一旦問題解決掉了,寶寶就會“加速”發育直至達標。有了醫生的專業診斷及治療,再結合媽媽的悉心呵護,相信很快就能解決寶貝不長體重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