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寶寶吐奶的分類(一些危險的吐奶癥狀)

shiyingbao

寶寶吐奶一般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判斷寶寶到底屬于哪一種,媽媽們需要具體視寶寶的表現而定。寶寶吐奶了該怎么辦?平常媽媽如何喂奶才能減少寶寶吐奶的發生呢?此外,一些比較危險的吐奶癥狀,媽媽們也需要學會判斷,并及時帶寶寶就醫,以免影響到寶寶的健康。

  • 寶寶吐奶的分類

    寶寶吐奶的情況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其原因和表現的形式各有不同。

    · 生理性吐奶

    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越小的寶寶越容易出現,尤其是新生兒。嬰兒時期,寶寶的消化道還沒有發育完善,賁門處也比較寬,喂奶時吸入的奶水和空氣不能被正確地分配到該去的管道,因此容易出現吐奶現象。進入胃里的空氣在寶寶吃完奶后會上升,最終被寶寶嗝出,因此小部分奶水也會在此時被吐出來。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吐出的奶汁量較少,吐奶后寶寶會感到比較舒服。

    另外,寶寶的胃部容量是非常小的,媽媽們如果給寶寶喂了很多奶,也容易造成奶水回流,引起寶寶生理性吐奶。而隨著寶寶逐漸發育,這種現象會在大約半歲之后逐漸消失。

    · 病理性吐奶

    顧名思義,是指在某些病癥狀況下寶寶出現的吐奶現象,任何年齡段的寶寶都有可能出現病理性吐奶。這種吐奶的狀況會比較猛烈,也有可能將胃酸一并吐出,媽媽們能聞到寶寶的嘔吐物里有酸臭的味道,而且寶寶會表現得非常難受。病理性吐奶的寶寶不能當作一般吐奶的情況來處理,找出病因從根源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 吐奶和溢奶有什么不同

    吐奶和溢奶有什么不同?很多媽媽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溢奶也可以說成是輕微的生理性吐奶,兩者并沒有太大的區別。溢奶時,寶寶的嘴角不自覺地流出少量的奶汁,而吐奶的表現會更激烈一點。一般來說,溢奶和生理性吐奶隨著寶寶的長大都會慢慢消失,而激烈的吐奶則有可能表示寶寶出現了什么病癥,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 應對吐奶的妙招

    1.拍嗝法

    寶寶的月齡滿3個月后就可以開始豎著抱了,對于這樣的寶寶,拍嗝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吐奶。喂完奶后,媽媽們可以把寶寶豎著抱起來,讓寶寶的頭靠在你的肩膀上,并輕輕拍打背部。等寶寶打出嗝來之后,讓寶寶保持這個姿勢休息一會,再將寶寶放下來。打嗝標志著寶寶胃里的空氣被排了出來,之后再躺下,寶寶的吐奶現象會變得很輕,甚至不吐奶。

    2.少吃多餐法

    如果媽媽們不確定寶寶的食量有多大,建議給寶寶少吃多餐,減少每次喂奶的量,增加喂奶次數。如果寶寶不哭鬧,說明他們并沒有感覺到餓,媽媽們不用太擔心。

    3.按壓乳房法(針對母乳喂養的孩子)

    有的媽媽乳頭的出奶孔比較大,或部分寶寶天生喝奶比較急,喂奶時容易吸入較多的空氣,會嗆著或者吐奶。媽媽們可以用手指有節奏的按壓乳房,減緩出奶量,控制寶寶的吸奶速度。如果給孩子喂的是配方奶,媽媽們可以考慮更換出奶量小一點的奶嘴。

    4.改變沖奶方式法(針對喝配方奶的孩子)

    這個方法是一把雙刃劍,對于有些的寶寶來說,把奶粉沖稠一點或許會緩解吐奶的癥狀,但是對他們的消化功能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爸爸媽媽們要謹慎選擇。

  • 怎么給吐奶的寶寶做緊急處理

    生理性吐奶本身并不是非常緊急的現象,但是在吐奶時,奶水很有可能被誤吸入氣管,引起寶寶嗆奶,這就要引起重視了。氣管堵塞會造成寶寶缺氧,甚至危及生命,當寶寶發生劇烈的嘔吐和嗆奶狀況時,媽媽們要及時處理。

    1.將寶寶側向一邊,防止嘔吐物回流。

    一定要幫寶寶清理口腔和鼻腔內的奶汁,防止寶寶再次呼吸時吸入這些污穢物。媽媽們可以隨身攜帶小手帕、小毛巾、棉簽等清潔物品,做到有備無患。

    2.拍打寶寶的背部。

    吐奶時,媽媽們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臉色,如果出現臉色發紫或者是憋氣的癥狀,極有可能是嘔吐物已經嗆到了氣管,此時一定要馬上拍打寶寶的背部讓他們咳出來。讓寶寶趴著拍打背部的效果會剛好,媽媽們可以讓寶寶趴在床上或者是一些硬的物件上拍打。

    3.捏寶寶的腳底板。

    腳底板上分布著許多穴位和神經反映區,用力的捏腳底板能刺激寶寶的意識,讓寶寶感到疼痛而拼命呼吸。這是個壓箱底的方法,如果之后寶寶的臉上又出現了血色,哭聲開始變的漸漸響亮并能大口呼吸了,那應該沒有什么大礙。如果沒有,就要趕緊把寶寶送到醫院。

  • 媽媽喂奶的原則和注意事項

    1.媽媽在喂奶時,應采取臥位的喂奶方式,將寶寶的身體傾斜45°左右抱在臂彎中,讓他的嘴巴與乳頭(或奶嘴)充分的接觸,防止空氣被吸入。

    2.喂奶的過程不要太急,寶寶吸一會奶之后要呼吸一下 ,休息片刻再繼續喂奶。太小的寶寶還不能很好的控制吃奶的頻率,媽媽們要注意把握寶寶的喂奶速度,防止寶寶吃的太急嗆奶。

    3.有的媽媽覺得搖晃寶寶會讓他們有安全感,會在給寶寶喂完奶之后就立馬把寶寶抱起來搖晃,其實這是不對的。吃完奶再去搖晃寶寶反而會使他們的情緒變得不穩定,奶水在胃里橫沖直撞,寶寶很容易吐奶。

    4.吃完奶之后,最好讓寶寶保20~30分鐘的站立姿勢,這樣的姿勢有助于奶水的消化,如果寶寶想躺下來,也最好采取側臥的姿勢,而不是仰臥,更不要隨意翻身。

    5.也許不少媽媽曾注意到,現在市面上有賣“低溢型”奶粉,可能有的媽媽有心給吐奶的寶寶嘗試這種奶粉。這里提醒各位媽媽,低溢奶粉較為粘稠,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寶寶的溢奶癥狀,但是隨便給寶寶換奶粉也是有風險的,媽媽們一定要仔細確認寶寶的身體狀況,最好在得到醫生許可后再給寶寶換奶。

    6.喂奶前后,不要讓寶寶做什么劇烈的運動,也不要讓寶寶太興奮,小寶寶的情緒不穩定,喝奶的時候很容易調皮不安分,這樣反而會有吐奶的危險。

  • 一些危險的吐奶癥狀

    雖然大部分吐奶情況屬于正常現象,但是有些情況仍然預示這危險,媽媽們要格外當心。

    1.寶寶在吐奶時若吐出綠色的膽汁,說明嘔吐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了,如果此時寶寶還是沒有停止嘔吐的趨勢,請立即把寶寶送到醫院診治。

    2.寶寶經常有吐奶的現象并且體重在逐日減輕。日漸消瘦肯定不是什么好征兆,這可能說明寶寶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現了問題,一歲以內的寶寶生長發育極快,營養供給跟不上會影響寶寶各方面的成長。

    3.寶寶的嘔吐物呈噴射狀被吐出。生理性吐奶的癥狀一般比較溫和,吐奶的量也不大,而在生病的狀況下,寶寶倒有可能會呈噴射狀吐奶,而且會發生得越來越頻繁。這是寶寶生病的信號,媽媽們千萬不要忽視。

    4.有的寶寶可能會經常嗆奶,這是十分危險的情況,嗆奶本身可能會引起氣管堵塞,發生窒息等險情,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會危害寶寶的生命安全。經常嗆奶的寶寶可能是會厭軟骨發育不良或者是缺乏維生素A,建議媽媽們帶寶寶到醫院進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