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天3次和三天1次大便,哪個更危險?排便有這3個癥狀,當心是腸癌警報

shiyingbao

排便是每天最痛快的事情之一,它不僅能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還可以向我們發出疾病信號,每天排便一次是腸胃比較健康的表現。

但就是這么簡單的一件事,卻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在排便次數上,年輕人可能一天上兩三次,中老年人三四天才上一次。

不管是拉得多還是拉得少,都不符合“每天一便”的標準,很多人難免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的大便還好嗎,會不會是身體出了問題?

一、一天大便三次,三天大便一次,哪個更健康?

每天的排便次數受很多因素影響,主要有飲食不當、久坐不動,服用藥物、急性腸炎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排便次數增多或減少。

比如成年男性飯量大,吃得多就拉得多,因為代謝比較快。進食果蔬谷物多于肉類、經常運動的人,也會讓腸道蠕動加快,不容易積攢大便。

如果你每天吃得多、吃得健康、堅持運動,并且大便形態松軟成形、顏色正常,那么一天拉三次就是正常的。

而吃得過少、久坐不動,會使排便次數減少,這是因為糞便殘渣夠多,才能刺激直腸,反饋給大腦產生便意,糞便殘渣過少就需要時間去累積。

如果一直是三天大便一次,拉屎的時候沒有痛苦,也是屬于正常范圍。但嬰幼兒不要超過兩天才排便,因為越晚拉越干,可能會導致肛門出血。

研究發現,不管是一天大便三次,還是三天大便一次,都屬于正常范圍。而比起排便次數多少,更重要是看排便習慣、大便形態、顏色是否正常等表現。

二、排便出現這些表現,有可能是腸癌的征兆

黏液血便

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大便帶血,并且表面有大量黏液,很難用水沖干凈,經常在馬桶邊緣留下印記,這就是黏液血便。

黏液血便是腸癌最常見的表現之一,這是當腫瘤發展到一定階段,發生破潰、出血,就會有黏液血便表現。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腸癌患者在發病之前,有明顯的排便習慣改變。比如以前一天排便三次,現在三天都毫無便意,或過去有便秘表現,最近卻頻繁腹瀉。

這種變化若持續有3個月以上,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很可能是腸癌導致的,及時到醫院完善腸鏡檢查。

大便形狀出現異常

正常的大便軟硬適中,且多呈香蕉或香腸的形狀,長度往往在3-5cm之間。當腸道內部出現病變,就會使大便形狀出現異常改變。

如果大便呈細長、扁片狀、細鉛筆狀等表現,可能與直腸腫瘤、直腸狹窄、直腸癌有關,建議大家平常多觀察自己的大便形狀。

三、改變3個方法,助你順暢排便

排便順暢,人生煩惱少一半!尤其對于中老年人群,保持大便通暢,不僅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而且還能預防老年癡呆的發生。

1、調整飲食結構

調整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盡量保證每天能夠攝入20-35克膳食纖維。常見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燕麥、紅米等谷物,芥藍、菠菜等蔬菜,獼猴桃、火龍果等水果,黃豆、紅豆等豆類。

此外,還應該盡量少食多餐、細嚼慢咽,腸胃不好的人少吃生冷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2、控制排便時長

排便時間不宜太長,盡量控制在5-10分鐘,如果超過10分鐘還沒解決,可以站起再坐下,把時間間隔開。

避免一次蹲坐3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否則容易導致便秘和痔瘡,也不利于頸腰椎健康。同時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比如凌晨或傍晚。

3、千萬不要憋便

有便意要及時排便,千萬不要憋便不排,會使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被身體進一步吸收,體積變小,最終難以刺激腸道產生便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