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廣州發現了一條神奇的小街道,放眼全國都很特殊。
全長不到300米,卻有超過20家烤肉手抓羊大盤雞,不下10家產地細分度驚人的羊肉店,以及各種兇猛的大西北碳水。
氣勢如虹的馕店,在新疆當地都沒見過這么全的
在這里,一切皆可清真,連漢堡、茶餐廳、黃燜雞、麻辣燙也是清真的!
麻辣燙湯底換成了牛骨湯,有種獨特而醇厚的鮮香。
走在路上,一串串異域文字在招牌上游走,中東人、非洲人、西北人熙熙攘攘,因為信仰和相似的飲食習慣聚集到一起,形成一個獨特的小社區。
土耳其、非洲、泰、燒烤組合成綠意西餐廳,引人尋思的因果關系
這條小街道,存在了幾十年,也神秘了幾十年,本地人鮮少涉足。所以,這些密密麻麻的清真餐廳,你在某點評幾乎都搜不到;)
我們扎進去整整吃了5天,投入碳水和脂肪洶涌的漩渦里,出來以后,連說話都帶著點買買提的味道……
(具體地點嘛,最后說
)
第一次走進這里,
就像來到馕的博物館……
先來看看這里的最強碳水——馕。
一般餐廳賣的馕也就兩三種,最常見的叫窩窩馕,長得有點像意式Pizza。
直到走進這條街,才見識到馕的品種竟然有近200種,各種大小和配料,架勢之大,遠遠看著就被震懾到。
@凱維薩爾餐廳
不僅是多,再看這些馕的體積與造型,已經走到了藝術品的高度
比人還高的馕坑就在店外,走過路過,無法錯過。
不同種類的馕,其實做法萬變不離其宗。新疆人把整個過程簡化為倆字:打馕。@凱維薩爾餐廳
有位小哥每天在這坑前打馕,手法熟練,適時往坑內灑水,讓水火在馕坑內糅合出高溫與氣流,馕的香氣便緩緩綻放,是告訴路人新馕將要出爐的信號。
蔥油馕,加入了蔥油烤制,濃濃蔥香味,口感也相對濕潤一些。
牛肉馕,內里包了飽滿的牛肉顆粒,肥瘦交加,口感十分扎實。
烤包子,內餡是肥瘦飽滿的羊肉,外脆內香。@凱維薩爾餐廳
一般新疆餐廳里的馕都會提前做好,但在這里,你只要稍微蹲守一下,就能吃現烤的新馕!
@凱維薩爾餐廳
馕的外觀樸實,很難把人一眼擊中,但請相信我,你要是吃過滾燙熱乎的新馕,過去所有對馕的偏見,都會一口清空。
買了塊新馕回家,吃到第三天,內里還是綿的:)
直接用手掰著來吃,外皮略帶焦脆,看起來干巴巴的一塊,水份卻拿捏得死死的,那種綿密柔軟,協同小麥香氣一起,會讓人越吃越上癮。
馕除了直接吃,也有很多搭配吃法,例如與羊肉串作陪。
馕包羊肉串@凱維薩爾餐廳
包羊肉串用的馕,記得交待店家灑上孜然與辣椒粉,香上加香。
新疆人在吃之前,會先抽出紙巾,擦一擦羊肉串鐵釬上的尖尖部分,之后一手把馕對折,壓住羊肉串,另一手就同時抽出鐵釬,把羊肉擼下來!
把馕一片一片地掰出,將羊肉夾在中間,就是自制肉夾饃嘛!一整塊入口,羊肉油脂滲到馕里,是脂肪加碳水的狂歡。
這家馕店同時也是一家餐廳,可以吃到不少地道新疆菜。@凱維薩爾餐廳
大西北的各種美味碳水
都在這條街一站式吃遍
這座城里,也只有這一條街,能將大西北碳水輪著吃個遍。
首先是來自新疆的拌面,被稱為“拉條子”,據說當地人一天就能吃掉80萬份。
木耳炒肉拌面@伊梨老牌子拌面
每到飯點,這條街就涌起排山倒海的吃面氣勢——即點即拉的面條,富有節奏地撞擊著案板,在街中形成此起彼伏的聲浪,無數坨面團被反復折疊、拉伸。
新疆拉條子非常筋道,一方面是,面團被拉得長而有韌勁,根根達到筷子粗細,入口咀嚼,如同用牙齒和拌面角力。
另一方面是,新疆產的小麥粉面筋含量高,做出來的拉條子口感特別Q彈。雖然坊間不少新疆拌面店,但要論做得地道,還是在這條街里。
正宗的新疆拌面不會叫“新疆拌面”,而是以澆頭為名,上菜時澆頭與面條分開裝盤,讓你自行拌勻。
當地人認證地道的有過油肉拌面、辣皮子拌面等,都能在這條街上吃到。雖然很多看起來紅紅火火,其實不怎么辣,紅色更多來自新疆的紅甜椒、紅蕃茄,賦予拌面獨特的酸甜清鮮。
過油肉拌面@伊梨老牌子拌面
而且,澆頭還能單點!同時將不同的澆頭淋于面上,實現拌面界的混搭。
在這條街吃拌面,也秉承當地的習俗——無限免費續面。如果覺得一份不飽的話,不要害羞,舉手讓店家再加一份吧。
丁丁炒面@伊梨老牌子拌面
再小眾的碳水,在這條街上都有立足之地,例如臨夏涼皮。放眼廣州,只有兩家臨夏小吃店,竟然都聚在了這條街里。
這份僅售10塊的涼皮,也是手工做的!先以高筋面粉加水搓成團,之后在水中反復搓洗,使蛋白質與淀粉分離后,就能蒸熟切成條狀,通體晶瑩透亮,在當地叫“釀皮子”。
有不少店的涼皮,都是用粉水勾兌而成的,只有手工制作的涼皮,才能吃起來筯道而香味充足。
這家店以辣椒油、芥末油、芝麻醬、蒜湯等多種調料混合成湯汁,涼皮只需拌一拌,就披掛上一抹艷紅。
以前覺得涼皮挺類同的,全是清涼爽口的味道,但是嘗過這份釀皮子,竟有了改觀。湯汁特別濃稠,每一條涼皮都充分掛汁,吃起來咬勁與濃湯融合,有著復雜而平衡的香氣,香濃得在口腔久久化不開。
阿牙涼皮@臨夏風味小吃
涼皮里的面筯也很能打!把它深深地按壓,直到孔隙間吸滿了醬汁,飽滿的纖維讓醬香更濃郁,呲溜呲溜停不下來。
這條街上,還有另一種極其小眾的面食——漿水面,在別的西北面店里很少見到。
下單的時候,新疆媽媽聽到我們要點這道面,馬上問一句:你們吃過漿水面嗎?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才敢走到后廚拉條子。
所謂漿水,是以蔬菜發酵而成的一道湯,最常見的選擇是芹菜、黃豆芽、綠豆芽、蘿卜、土豆、包菜等。@伊犁老牌子拌面
它有一股特殊的發酵酸味,把人分成喜惡兩極。有人覺得它酸臭,像房間里一直找不到的陳年襪子。有人覺得它酸爽,例如我,呲溜呲溜就吸了一大碗。
這神奇的漿水,你甚至可以買回家自己發酵
還有人見人愛的手抓飯。
手抓飯@凱維薩爾餐廳
從南疆到北疆,不同民族制作的手抓飯都有不同。這條街上比較常見的是維吾爾族風格的,有大塊帶骨羊肉,放的是新疆紅蘿卜。
傳統的抓飯充分吸收湯汁與羊油,追求豐腴甜美的口感,在廣東卻不被廣泛接受,而在這里吃到的版本,除了保留新疆特有的洋蔥、胡蘿卜的甜度外,其它方面明顯作出調整,飯粒分明,油份適中,入口不會過肥。
撩了一下店家:“這口味是為了迎合本地人改良過嗎?”“不是,我們廣東住久了,口味也清淡了!”
這份飯在街上頗受歡迎,過來吃的都是維族大兄弟,坐下來直接就用手抓著吃,襯得用勺子吃的我們,多么的另類。
從源頭開始掌控的肉肉
各種風味都有!
接受了碳水的洗禮,便輪到了肉與脂肪的轟炸。
這條街的肉,都不是泛泛之輩。
作為城中清真牛羊肉的主要供應地,光是肉的鮮度就吊打大部分餐廳,更不用說品類的豐富性,一條街就能吃遍各種特色做法。
首先是滿街飄香的烤肉,以紅柳木串起烤制,當地人認為紅柳枝剝皮后,會分泌一種植物汁液,為羊肉添加風味,是新疆最正統的烤法。
不過,能不能吃出區別就是玄學了。況且,對于新疆人來說,紅柳是重要的固沙植物,能保護綠洲。相對而言,還是鐵釬烤肉更值得推薦。
除了做法正宗,可選的部位不少,且分得精細。
羊肉串,只選后腿的肌腱與脂肪,事先會剔除筯膜,羊排也會選油脂較厚的部位,總之保證了每串羊肉,烤出來都肥瘦相間,吃起來滿嘴脂香。
內臟愛好者,還可以選羊腰子、羊肝等別處少見的部位。
可惜自從這條街禁止室內使用炭火之后,便轉為了電爐烤肉,雖然感覺上少了煙火氣,風味倒是不俗。新鮮羊肉的脂肪肥厚,入口油水與香氣同時爆炸,汁水四溢,好罪惡,但是停不下來~
@清真阿西婭烤肉
每串肉的分量都不少,只賣10塊錢。
@清真阿西婭烤肉
吃烤羊肉串前,可以看一下店家陳列的羊肉串,有均勻的油脂分布的最佳。
還有另一種本地少見的羊肉吃法——東鄉族的手抓羊肉,這個民族烹羊的手法很妙,將整羊在大鍋中先煮后燉,待肉質熟透后,再分成不同的部位。
看起來粗獷,肉質卻很軟嫩,脂肪厚達三指,吃起來卻香而不油。這種不加高湯熬制的羊肉,必須要很新鮮才能做到最佳口感。
@清真伊清源爆炒羊肉
夾起肉來,只需蘸一點點椒鹽調味,油脂與羊香便充分交融。
但是這家店羊肉雖好,羊肉湯卻過咸,不推薦哦。
還推薦你點一道羊肉湯!碗不大,肉很足,湯頭灑了干薄荷,以清新之氣中和羊肉的膩味。最妙的是,湯頭鮮得澄清,竟有種粵式吊湯的精妙。這也是冷凍羊肉所無法呈現的。
@凱維薩爾餐廳
以上這些羊的細分做法,實現的首要條件,就是掌握羊肉的種類、鮮度,還有部位的主動權。
恰恰好,這條街滿足得順理成章。
這里每走五步,就有一家清真鮮肉店,我懷疑,全城所有的羊肉,都是在這條街里進貨的。
@天天新鮮肉店
??前方生猛預警??
一排排原只懸掛的羊肉,正在街道兩旁等待就地解體,整羊售賣,意味著想要的部位全都有。
清真肉店都特別實誠,替你們問過了,可批發可零售,價格友好。買多買少,店家同樣和善,也可直接詢問產地等問題,都會熱心解答,是貨比三家的好地方。
一家看起來不過10平方米的鮮肉店,來自新疆、內蒙、山東的羊一應俱全,一天至少能賣出200頭。一家的體量,能頂幾個大型菜市場。
而這條街的餐館,可謂近水樓臺,進貨只需步行,還能與相熟的肉店指定部位,從切割到餐桌只不過幾分鐘。
由于一天要賣出太多的肉肉,普通的砧板,已經滿足不了這條街的肉店了:)
吃完羊肉,也別忘了雞!這條街上最歡迎的是大盤雞與椒麻雞。
兩種做法,一方代表麻香涼爽,一方代表濃油香辣。
@臨夏風味小吃
椒麻雞,是在雞肉煨煮到九成熟后,放涼、手撕,之后拌入花椒油、芥末油、辣椒油、雞湯等材料組合的賦味湯料,與洋蔥、木耳等食材一起攪拌均勻而成。
幾乎每家店都能點到椒麻雞,但風味都有微妙差異,討好不同地域客人的口味。
這家的椒麻雞,會加較重的藤椒油,吃起來帶著清新之氣。@清真阿西婭麻辣燙
西北人愛吃的雞肉就和面食一樣,都追求咬感十足、充滿韌勁,所以骨架大,肉緊實的老母雞,就是制作這道菜的關鍵。吃的時候,要讓雞肉在湯汁里泡一泡,雞肉脆韌耐嚼,麻辣鮮香之氣充滿口腔。
這家的椒麻雞口感偏麻偏辣,吃起來份外開胃。@臨夏風味小吃
還在這里吃到了份量十足的大盤雞!點了小份,老板善意提醒:小份是給一個人吃的,你們不夠吃的!
上菜之后,我們心里暗叫:幸好沒聽你的!
小份的大盤雞,有這么大。@凱維薩爾餐廳
新疆菜的份量,就連最追求實在的廣州人,也感到自愧不如。新疆小伙伴說,這份大盤雞很接近當地版本,該有的配菜樣樣不少,雞肉做得尤其嫩,咸辣微麻,非常下飯。
@海瑞琪新疆風味餐廳
這條街容納了不同風格的大盤雞,組成高低起伏的味覺體驗,吃起來絕不會審“味”疲勞,盡管調味有差異,但都做到了好的標準。
大盤雞說來簡單,但吃過坊間不少餐廳做的版本,雞是雞,菜是菜,沒有融合,這里能做到“共冶一爐”,每寸雞肉,都浸潤著洋蔥的鮮甜,土豆也頗入味。
@凱維薩爾餐廳
別忘了大盤雞的絕配——褲帶面!充分吸收著赤紅湯汁,又是一份撩撥食欲的拌面。
這里的香料和食材
也太足了叭
來都來了,別忘了逛逛這條街上的大西北食材店、清真食物小作坊、穆斯林超市!齊全的程度,能讓人一鍵開店!
手工做的涼拌菜,來自更加小眾的地方——青海省西寧,當地愛用來配拌面吃,有十幾種可選。
大西北的各種粉粉面面,這里的品種多到叫不出名字,有干的,也有新鮮做的,論斤賣:)
大西北調味料自然不在話下。
因為人種眾多,也能買到很多中東、印度等地的香料。
一家手工老酸奶,不是傳統的新疆酸奶風味,酸得難以入口,而是味道更柔和,口感更軟滑的版本,吃完一堆脂肪和碳水,剛好可以買一個消消膩。
@穆撒獨家配方老酸奶
還有新疆知名的西域春牛奶,各種蔬果飲料,飯后喝有助于消化的磚茶,這條街也能買到,品種之多,要靠自己細細探索。
店內還有本地少見的土蜂蜜,全都來自新疆伊犁,蜂蜜有天然的結晶,是沒有勾兌任何糖份與添加劑的表現。
品質最優的是黨參蜜,其次是山花蜜。
這個是“百花粉”,應該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蜜蜂在采集多種植物花粉后,會在蜂巢外把腳上的花粉刮下來,這些就是“百花粉”。
顏色越多越豐富,證明百花粉的品質越好,拿來沖泡著喝,據說是有養顏功效。
到了揭曉時間!
這條街道名為寶漢直街,如果沒人帶路,根本不會發現這里別有洞天。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陸續聚居了來自中東、非洲和西北地區的人口,他們盡管語言不通,卻因為同樣的信仰而來到這里,漸漸在這條街,形成了豐富的清真風味。
近期來的時候,明顯發現街道不如從前熱鬧,和一些店主聊天得知,居住在這里的外地人士,大多因為疫情回不來了。難得的是,生意差了,味道卻守住了。
一些趣味遞增的Tips:
1、寶漢直街連通著數條巷弄,如樹杈狀延展,有不少店就藏在這些不起眼的小巷里,例如這條下塘東勝街,就在馕店旁邊,左手水果攤,右手清真茶餐廳()入口長這樣,如果不是新疆小伙伴帶路,完全就錯過一條寶藏小巷。
2、下塘東勝街里就是這樣別有洞天,家庭式的清真超市、壓面店、食材外賣店,都藏在這里面。
3、穿過下塘東勝街密集的食店區,繼續往前走就會穿越到巷中菜市場,在這里,可以買到新疆常吃的螺紋辣椒、圓茄子等蔬果食材。
4、在這條街上,一切皆可清真,有些店名實在有意思,例如清真漢堡(?)清真黃燜雞煲飯(?)清真拉面網絡(?)清真火鍋(?),還有清真茶餐廳(?),過來尋味時不妨作為一個趣味點欣賞。
List給你們準備好了,來迎接脂肪與碳水吧~
圖、文| Sun Sun
編輯| eimo
設計 | 金金、冰粉兒 感謝Marcia對本文作出的貢獻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