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的寶寶,寶寶每天吃的都是來源于媽媽,所以媽媽吃什么是至關重要的,不要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糯米,豆類及豆制品,地瓜等,吃完這些就直接過給寶寶了,寶寶的消化系統沒有發育完成,接收不了那些食物的營養!
容易引發胃脹氣的食物:
1.高淀粉類的食物就易很引起脹氣,蘿卜、土豆、紅薯、芋頭、南瓜、板栗等,這些食物含豐富的淀粉、糖類、纖維素。
2.豆制品尤其脹氣。豆制品(包括豆腐、豆漿、豆腐腦等)中有數種抗營養因子,其中兩種是與胃腸道有關的。扁豆、大豆和豌豆等豆類食物富含蛋白質,但也含有人體無法吸收的糖和纖維,容易導致脹氣。豆類最好與容易消化的米飯和藜麥等全谷食物搭配食用。
3.十字花科蔬菜引起脹氣,如西蘭花、花椰菜、芽甘藍和卷心菜中含有一種復合糖叫蜜三糖,這種糖比其他種類的糖更難被人體吸收,當它在腸內被艱難吸收的同時,就會產生氣體引起脹氣。西蘭花、卷心菜和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所含的復合糖(能被腸道菌發酵利用),在發酵之前都處于未消化狀態,容易產生氣體,導致脹氣。
4.乳糖不耐易脹氣。如果喝牛奶一小時內,感到脹氣或腹瀉,甚至更嚴重,這是典型的乳糖不耐受的癥狀。吃過奶酪或喝完牛奶感覺肚子脹氣,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所致。乳糖不耐受患者最好選擇低乳糖的替代品。
5.過咸食物。高鈉飲食會引發水腫,導致脹氣。湯料、面包等大多數加工食品含鹽較多,少吃為佳。大量喝水有助于排除體內多余鹽分。
還有這些原因:
(1)吞食過多的空氣:寶寶以奶瓶喂食時,吸吮如果太急容易吸入過多空氣,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適當或瓶身傾斜時,空氣也會經由奶嘴縫隙讓寶寶吸入肚內,以及寶寶過度哭鬧也容易導致脹氣。
(2)消化不良:腸道因糞便堆積,使產氣的壞菌增生,或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腸炎等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易產生大量的氣體。
(3)腸胃蠕動障礙:分為單純功能性的稱為“假性腸阻塞”,和腸胃道真正缺乏神經節的“先天性巨腸癥”。這類問題的嚴重程度不同,可從慢性便秘和腹脹到嚴重嘔吐觀察,可以是暫時或終身的。
寶寶胃脹氣,這樣做:
1、腹部按摩
適度的按摩能夠促進腸蠕動和排氣,從而緩解寶寶肚子脹氣。具體做法是:
2、生活調理
腹脹是消化系統疾病常伴有的癥狀和體征,所以按摩時應詳細診察其致病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理。合理喂養,培養小兒正常的飲食習慣,避免腹部受到寒冷刺激。
3、家庭護理
腹部使用驅風油、用溫毛巾敷蓋也有幫助,這些有助于腸胃蠕動和氣體排出,以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4、異常脹氣應速就醫
總之,寶寶的肚子如果脹得很大、很硬,加上寶寶看起來很不舒服的樣子,一般加上有嘔吐或喘就更為不妙。碰到以下情況的腹脹,父母應特別注意并盡快帶寶寶就醫檢查治療:
預防寶寶胃脹氣,這樣做:
措施1:不要讓寶寶餓得太久后才喂奶。寶寶餓的時間太長,吸吮時就會過于急促而吞入大量的空氣。所以要按時給寶寶喂奶,并且在喂奶之后,輕輕拍打寶寶背部來促進打嗝,使腸胃的氣體由食道排出。
林志穎曬照親授拍嗝法(空心掌,上背部)
措施2:當寶寶哭的時候很容易脹氣,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多給予安慰,或是擁抱他,通過調整他的情緒來避免脹氣的加重程度。
措施3:多給寶寶的腹部進行按摩,可順時針按摩5分鐘。或腹部使用溫毛巾敷蓋也有幫助,這些有助于腸胃蠕動和氣體排出,以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措施4:如果母乳中含的糖分過多,糖分在寶寶的肚子里過度發酵,也容易使寶寶出現腸脹氣,這時媽媽就應該注意限制自己的攝糖量了。此外,如果懷疑自己的進食可能引起寶寶腹脹,那么,母乳喂養的媽媽就應該將那些有嫌疑的食物,如豆類、玉米、紅薯、花菜以及辛辣食物從飲食中剔除掉。
措施5:人工喂養的寶寶,應當注意讓奶水充滿奶瓶嘴的前端,不要有斜面,以免讓寶寶吸入空氣。母乳喂養的寶寶,如果在寶寶吃奶的時候,寶寶的嘴與母親乳房的位置擺放不適當的話,那么,寶寶就有可能吸進過多的空氣,以至于嗝氣或腹脹。正確的姿勢是最好讓寶寶的臉正對媽媽的乳房以保證他的嘴將乳頭和乳暈全都含住。
措施6:某些固體食物也可能導致嗝氣、腹脹。比如谷物粗糧,有些蔬菜如豌豆泥、黃豆泥等都含有可導致大腸脹氣的纖維。而獼猴桃、梨、菠蘿、果汁等含有高濃度糖分也是導致嬰兒腹脹的誘因,應少吃。
措施7:寶寶若出現腹脹合并嘔吐、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肛門排便排氣不暢,甚至有發燒、解血便的情形,或肚子有壓痛感,或合并呼吸急促,或在腹部能摸到類似腫塊的東西,應特別注意并盡快帶寶寶就醫檢查治療。
好看,請點這里哦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