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科手術后的飲食恢復需要注意哪些?

shiyingbao

“做手術”在老百姓眼里是一種非常傷害”元氣“的事,在醫生的眼中,則是一種創傷性的治療,而能否從手術的創傷中恢復元氣,盡快恢復,這是每個病人及家屬所關心的問題。

當病人度過了手術關,逐步開始恢復飲食時,“怎么吃?吃什么”就成為了一個被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外科這些“吃”的事兒。

首先我們應該對外科手術有一個粗淺的了解,根據手術部位我們可以粗略地分為腹部手術和非腹部手術,不同部位不同器官的手術,對術后飲食恢復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如甲狀腺、乳腺、疝等非腹部手術,病人麻醉清醒后就可以開始少量進食。但對于腹腔內手術,尤其是胃腸道手術后,則要求在腸功能恢復后再進食。

下面我們來說說“吃什么?怎么吃?”

普外科的術后飲食管理主要分為禁食、清流食、流食、半流食和普通飲食,每種飲食具體內容如下:

禁食:也就是“只可以喝水”的飲食,另外如果汁等也可以選擇,但牛奶、豆漿容易產生腸脹氣,因此不宜飲用,另外也應該避免過甜的液體。禁食適合于術后早期,尚未排氣階段。

清流食:指限制較嚴的流質飲食,原則上以“無渣”為宜,也就是不產生糞便的食物,可以選擇米湯、菜汁等,另外可以在其中適當加入鹽、醬豆腐等,幫助補充一定的鹽分。清流食適合于剛剛開始進食階段。

流食:如稀粥、藕粉、芝麻糊等,原則為易吞咽,易消化,無刺激性。

半流食:大米粥、小米粥、面條、面片、餛飩、蒸蛋羹、豆腐腦、香蕉等都可以選擇,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普通飲食:也就是無特殊限制的一般飲食。

下面來著重說說腹部手術飲食過渡的流程,對于腹部手術的患者,可以開始進食的標志是“排氣”,也就是放屁,這是胃腸道功能恢復的標志,另外,醫生查體時聽診“腸鳴音”的恢復也是重要指標。腸道功能初步恢復后,就可以開始少量飲水了,之后,按照以上順序逐步過渡。

至于腹部非胃腸道手術的患者,一般從術后第一天開始飲水,每次在20-30ml左右,少量多次,如果沒有不舒服,可以以每1-2天一個階段的順序過渡飲食,但應注意選擇清淡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和進食刺激性強的食物,一般一周左右可恢復至正常飲食。

而胃腸道手術的患者恢復則較為緩慢,飲食過渡的順序與非胃腸道手術患者相同,但每階段需維持3-4天左右,流質飲食階段注意少量多次,逐漸加量,開始進食時每次30-40ml,后可逐步增加至200-300ml,每日5-6餐均可,進入半流質飲食階段時,飲食要注意稀軟易消化,盡可能低渣,在手術后早期盡量減少糞便排出量和次數。

同時,術后飲食應注意能量和電解質的補充,因此食物的選擇上應以高蛋白為主,注意添加鹽分,同時避免大魚大肉,高纖維等不易消化、增加腸道負擔的食物。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