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莞一位15歲男孩身高僅1.45米,兒童成長誤區要當心!

shiyingbao

金羊網訊 據統計,我國青少年兒童矮身材發生率約為3%,全國4-15歲生長遲緩的青少年兒童約700萬,90%的矮身材青少年兒童存在自卑、自閉、抑郁、厭學、社交退縮等心理行為異常。作為兒童生長發育方面的專家,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李玉鳳李玉鳳接診過許多這類的病例。

“前幾天,我接診過一位15歲的男孩子,身高為1.45米。”李玉鳳說,這名男孩子外表看起來很成熟。男孩和家人對李玉鳳表達了對現時身高的擔憂,希望醫生能幫忙他再長高。

隨后,李玉鳳安排男孩去照骨齡,結果出來發現其骨骺線已經完全閉合,沒有再長高的機會了。“確實很遺憾,男孩和家長都很難接受,卻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李玉鳳說,如果男孩和家長能夠及早意識到身高發育偏矮的問題,及早就診,還有挽回的機會。

目前,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每天門診量達到300-400人。其中,因兒童期身高偏矮而來就診的有20人左右。

▍孩子身高怎樣才算達標?

下面來看看1-18歲的男孩和女孩身高標準表,看看你家孩子的身高達標了沒?

注:上述數據根據2016年9省/市兒童發育調查數據研究制定,參考《中華兒科雜志》2016年第二期

上述標準數值可與孩子的實際身高上下浮動3厘米左右

除了查看“身高標準表”,父母還可以對自己的孩子的身高進行簡單的估算,孩子的身高一般先快后慢,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2歲時如果孩子身高為84厘米,2歲以后身高大概每年會增長7厘米。2—12歲孩子身高粗略估計為:身高(厘米)=年齡×7+70(厘米)。

▍兒童成長有哪些誤區?

近些年,因身高問題就診的小孩兒越來越多,這也是“起跑線上”激烈競爭的縮影。但是臨床工作中我們注意到,很多家長對身高的理解是片面甚至錯誤的。那么,家長們對身高的理解,都有哪些誤區呢?

●誤區一:拉伸運動有助長高

運動對身高的促進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有研究表明,經常運動的小孩的最終身高,要比不運動的小孩高出 2~3 cm。

但是日常生活中,總有家長認為,像單杠這樣的拉伸運動對長高最有幫助。更有商家為了迎合這種心理,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拉伸器、拉伸床。

實際上,這種拉伸運動及輔助器材,只能短暫地增加身體大關節關節腔間隙,休息后即可恢復,對孩子的最終身高成長并無益處。

從生理學角度解釋運動對身高的促進,主要是通過刺激骨骺板軟骨細胞的分裂增殖、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以及促進骨骼鈣磷代謝而起作用的。

跳繩、投籃球、引體向上、游泳、快步走等,都對長高大有裨益,應該鼓勵孩子每日堅持這些運動至少半小時左右。

●誤區二:孩子太矮,一定有病

對孩子身高不滿意或是擔心孩子長不高的家長在門診比比皆是,但真的符合“矮小”、需要醫學干預的孩子,占的比例并不高,大多數是家長們盼高心切、自己覺得孩子太矮。

因此,只要您孩子的身高高于矮小參考值,甚至高于平均身高,又沒有其它疾病,不必過于擔心,注意飲食、運動和睡眠就行。

沒病偏要找出病,浪費了時間和金錢不說,對孩子的自尊心也是一種打擊,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但是應該帶孩子定期體檢,有時候不能單單看某個時間點的身高就判斷是否正常,而是要連續監測孩子的身高增長情況,才能及時發現問題。

●誤區三:只是晚長,再等一等

與第二點相反的是,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矮個子不以為然,認為只是“晚長”,等一等就好了,想象著孩子在將來會有一個“猛長”。

雖然很多小孩確實存在“晚長”的現象,但是否為“晚長”,應該交由醫生來判斷,否則很有可能耽誤促進孩子長高的黃金時期。

對矮小的正確治療,起始時間越早,效果越好。

研究表明,即使是生長激素缺乏導致的矮小,在三歲以前使用生長激素治療,成年后的身高與正常人幾乎沒有差別。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能做到 3~4歲就開始治療的孩子是少之又少,現實情況是,這些孩子往往等到了青春期后才來求治,此時的治療效果就遠不如從前了。

因此,當發現孩子個子矮,或者孩子三歲到生長高峰(男孩大約12歲,女孩大約10歲)出現前,每年身高增長少于4cm,就存在生長過緩的可能,應該去看醫生。此時家長不能疏忽大意,耽誤孩子黃金治療時間。

●誤區四:增高藥好處大

與各種疾病一樣,針對長高的食補方法也是層出不窮,盲目相信的家長比比皆是,各種增高藥、補品、大魚大肉紛紛上馬,就連一些所謂的“長高秘方”也被部分家長奉為育兒寶典。

孩子被家長這樣折騰了幾年,個子沒長高不說,反而喂出了性早熟、營養攝入失衡等問題,此時再就診,常常遺憾地發現因為濫服藥物及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孩子已經很難再長高了。

實際上,在衛生部批準的保健食品功能中,并無“增高”這一項,那些打著增高旗號的保健品,都是在吹牛,其欺騙手法雖已經被媒體一遍遍地揭露過,但仍有人不斷上當。

至于那些長高的“民間秘方”,有些可能是混入了性激素,短期內可以顯著促進身高增長,但是同時也加速了骨骺的閉合。一旦骨骺閉合,就難有長高機會,因此最終反而限制了孩子的長高。

▍如何讓孩子長高個兒?

●吃好睡好才能長個

如果父母不高,如何創造后天的條件來彌補先天不足呢?幾位專家建議,要想抓住18歲前這個生長的“黃金季節”,建議從營養、運動、睡眠等方面下工夫。

●蛋白質、礦物質不能缺

10—13歲的青少年,每天需要蛋白質70克,13—18歲需要80克,每天一杯奶是增高的秘訣。礦物質中,一定不能缺了鈣、磷、鋅。還要注意給小胖孩減肥,過胖也會影響身高。

●每天必須戶外活動1小時

嬰幼兒可做主動或被動體操;學齡兒童可做向上跳的運動,如跳皮筋、踢毽和各種球類;青少年可做跳高等彈跳運動及全身性運動,如籃球、排球等。而舉重、杠鈴、鉛球、鐵餅等負重訓練,18歲前最好別練。

●10點前睡覺

生長激素在夜間深睡眠時分泌達高峰。3—6歲兒童要每天睡10—12小時;小學生、初中生9—10小時;高中生每天8—9小時。為了盡快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最好讓孩子晚上10點之前入睡。

●盡量少蹲著

蹲著玩會導致腿部血液循環不暢、骨骼向外彎曲。坐椅子上時讓后背靠緊椅子背,這樣的姿勢有利于脊柱保持挺直。

●衣襪寬松點

衣服太緊會影響血液循環,特別是緊緊箍住腳踝、穿脫都困難的襪子,會影響腿部的血液循環,不利于長高。

●每兩個月量次身高

一般來說,孩子每年的生長速率低于4厘米,與同齡孩子的差距逐漸拉大時,你就要多加留意了,應及早帶孩子到兒科內分泌專科咨詢檢查。

健康的飲食應當是均衡的,平衡肉類、蔬果和飲水的攝入比例,配合積極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才是長高正道。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