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醫解讀“魚生火,肉生痰”

shiyingbao

導讀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在養育孩子方面,父母和祖父母總在擔心孩子會營養不良,于是水果、蛋奶、魚肉,特別豐富,殊不知這樣反倒會讓孩子的脾胃受傷,于是總愛生病。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食育?這是個非常值得現代家長學習的問題。

民間有一些有關育兒的俗語,乍看上去和我們通常的認識不同,例如“魚生火、肉生痰”,魚、肉不是我們的營養來源嗎?怎么會變成導致疾病的痰和火呢?

引子:吃蝦仁會“上火”

有個家長抱著孩子來看“上火”。原來孩子的臉頰及后背密布著紅色的丘疹,這是典型的“濕疹”。細問一下才知道,心急的爸爸給11個月的寶寶吃了一只蝦仁,隨后孩子就渾身瘙癢、哭鬧不安,長出“濕疹”。

為什么會“魚生火、肉生痰”?

魚和肉等食物是我們營養的主要來源,怎么會變成“痰”和“火”影響健康呢?我們的脾胃就像一個“加工廠”,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必須在這里經過加工才能被消化、吸收。孩子的脾胃不比成人,這個“加工廠”生產能力有限。因此孩子的食譜也很講究,例如嬰兒都吃乳類食物,長大后才能逐漸添加輔食。如果給寶寶的“加工廠”增加過多的工作任務,例如不間斷的吃零食、或者飲食的量大質優,就會損傷脾胃?!皺C器”損壞了,就不能生產合格產品,大量的殘次品在體內堆積,就會導致疾病。比如,寶寶如果不能充分消化食物,大分子的蛋白顆粒就會進入血液中,變成抗原引起濕疹。

另外,很多孩子睡眠時呼吸音粗,甚至打呼嚕,醫生檢查常會發現腺樣體肥大或扁桃體腫大,這些都是“肉生痰”的表現。也是由于孩子脾胃功能較差,“加工廠”出產殘次品,痰濁阻于氣道,凝結成腫塊所致。孩子脾胃功能不健全還會引起腹痛、消化不良等其他疾病。

“魚生火、肉生痰”的關鍵在哪里?

合格產品就是食物經過充分消化并吸收的營養物質,殘次品就是影響健康的“痰”和“火”。而生產合格產品的前提是“機器”工作良好。脾胃虛如同“機器”運轉不良,關鍵不是給發動機用汽油還是柴油,而是減輕“機器”負擔,及時維修。因此,保護好孩子的脾胃比吃任何營養補品都重要。

很多人容易“上火”,老百姓錯誤地認為“上火”就是火力壯、內熱重,總想著清熱降火,吃了大量的黃連上清丸、牛黃上清丸等清火藥,病情還是反復不愈。其實,“上火”并不都是內熱重,而是跟魚肉等飲食結構有關,歸根結底還是由于脾胃虛弱。因此,上火清脾胃,脾胃越清越虛,越清越上火。

怎么吃才不生痰、不上火?

而今說到“魚生火、肉生痰”,不能不說說食品安全問題。近年來食品安全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從媒體報道可以得知,現今市場上豐富的豬肉、雞鴨肉、魚肉等大多是在養殖場經激素飼養產生的,這種生產方式縮短了養殖周期,提高了產量和經濟利潤,但卻帶來了健康隱患。甚至草莓、蘋果、香蕉等農作物的種植也采用激素催熟。另外,孩子的零食、牛奶以及各種營養品是否添加了某些不良材料都是值得大眾關注的話題。因為現代孩子的性早熟、腫瘤年輕化等社會問題大多與此有關。很多表面靚麗的“美味”其實早已失去昔日的營養價值,甚至含有莫名的毒素,這就是現代特有的“魚生火、肉生痰”的意義。

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怎么給孩子選擇放心、營養的食譜呢?中醫理念提出兩個原則:1.注重調護孩子的脾胃功能。2.選擇適合孩子的天然食物。

中醫認為“脾常虛”是孩子的生理特點。所謂“脾常虛”就是孩子的消化功能不健全,如果家長不懂科學育兒的道理,給孩子吃大量的或者不易消化的食物,就很容易損傷脾胃,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就會引起很多新的問題。因此,“魚生火、肉生痰”說的不是食物的問題,而是孩子脾胃的問題。不是不能吃魚和肉,而是要合理、適量地吃??偟膩碚f,孩子的食譜以清淡、簡約為好。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各地自然環境下生長的動植物比較適合當地生活的人。所以,吃當地應季食物最為健康、養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常會見到或聽到某些去外地工作或旅游的朋友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另外,吃外地特產引起胃腸不適的情況也時有耳聞。因此,家長不應以獵奇、跟風、拔苗助長的心態選擇孩子的食譜,應以孩子經常吃、容易消化的粗糧為主。食材盡量選擇放心的有機無污染的農家??偟膩碚f以返璞歸真為好。

哪些食物容易生痰化火?

中醫對各種食物按寒、熱、溫、涼作了詳細的分類,例如雞肉、羊肉偏溫,豬肉偏涼等。但是否生痰化火取決于孩子的脾胃功能。就自然生長的魚和肉而言,總的來說脾虛的孩子多吃雞肉、羊肉、魚蝦、尤其是海鮮都容易生痰化火。

食物有寒、熱、溫、涼的偏性分別對不同體質的人有一定的調理作用。有人根據這個原則提出“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

吃出來的病能吃回去嗎?

要做到“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身邊必須有高明的中醫指導。因為無論是判斷各人的體質,還是弄清食物的性味都絕對是個專業問題,不是簡單了解像山藥、蓮子、扁豆等幾個健脾食物就能輕松解決的問題。

“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的根本是要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這是我們家長必須重視,而且能夠做到的。俗話說“病從口入”,因此,中醫認為治療疾病最好的良方莫過于節戒飲食。所謂節戒飲食就是要節制欲望、戒除貪心,改掉好吃的毛病。據有關統計顯示,古代老百姓的飲食構成基本是天然谷物和有機作物,人均每年吃10斤天然生長的肉。不是因為古人生活條件差,前輩們懂得中醫智慧才特別注重養生。

蘿卜白菜保平安,如何讓孩子多吃點菜?

如果家長看完本文,心血來潮給孩子做了蔬菜,自己卻在一旁大魚大肉,我想孩子打死也不會吃菜的。所以,要想孩子吃菜就得家長先做表率。

找我看病的媽媽為了讓孩子配合就醫,常許諾孩子回去吃肯德基、麥當勞,孩子以為這些才是好東西,等吃習慣了,媽媽又抱怨孩子只吃肉不吃菜。我們用錯誤的價值觀教育孩子,怎么可能要求孩子有正確的行為呢?因此,媽媽首先要形成正確的營養觀。當你想到“魚生火、肉生痰”,想到“美味佳肴”可能就是激素的時候,你還忍心往孩子碗里夾魚和肉嗎?

王成礁

主治醫師

擅長治療:小兒哮喘、咳嗽、過敏性鼻炎、咽炎、感冒、發熱、嘔吐、厭食、疳積、便秘、腹瀉、腹痛、遺尿、多汗、生長發育遲緩、蕁麻疹、免疫力低下等常見病

出診時間:周一、周六全天,周二上午,周四、周五、周日下午

北京惠民中醫兒童醫院

北京市醫保定點單位

國企控股 專家團隊強大

專為0~18歲人群提供診療服務

寶寶健康 有您 有我 有專家!

就診時間:周一至周日 08:00~17:00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