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BBC雙胞胎醫生吃糖吃肉實驗之辟謠之辟謠,孰是孰非?!

shiyingbao

點擊題目下方【聽心了語】,一鍵關注

近日,一篇名為《BBC人體實驗:雙胞胎醫生一人吃糖,一人吃脂肪,最后誰變胖?》的文章在朋友圈里熱傳。

文章說,不久前,兩位英國醫生拿自己做人體試驗,與英美7位醫學、營養學、體育界專家一起,完成了一次瘋狂而嚴謹的測試,顛覆了全球對肥胖的認知。

實驗的內容是,兩個同卵雙胞胎兄弟克里斯和贊德,一個人只吃糖,另一人只吃脂肪,堅持一個月后,看看兩人究竟誰會變胖。

但是不到半天劇情大反轉,《辟謠:這個“BBC人體實驗”,其實是一篇營銷軟文》緊隨而出。

孰是孰非?!

熱點求真:一

這是BBC兩年前的紀錄片!

這篇網文的內容幾乎全部取材于一部BBC(英國廣播公司)拍攝的紀錄片——名為《Sugar vs. Fat》(譯為:糖脂大戰)。

不過,這部紀錄片早在2014年1月,就已經在BBC的電視節目里播出,而不是文章中說的“前不久”。

2014年2月,這部紀錄片很快就被配上了中文字幕,在國內的網絡上流傳。現在,只要你輸入“糖脂大戰”,在騰訊、土豆、b站等視頻網站上能看到有中文字幕版本的這部BBC紀錄片。

此外,網文表述較為夸張,比如“吃糖的人更聰明”、“吃糖的比吃肉的更強壯”等,BBC紀錄片并沒有這么簡單粗暴地下結論。

“這個測試是電視表演”

那么,這部BBC紀錄片得出的結論是否可信?

2014年1月31日,節目播出后不久,瑞典知名醫學專家安德烈亞斯·恩菲爾德特( )就曾寫文章指出了紀錄片的不少毛病。

恩菲爾德特醫生是瑞典最受歡迎的、關于健康方面的博客作家。他有關健康的著作在瑞典銷量排名第一,并被翻譯成8國語言。

恩菲爾德特說,這是一個有趣的設定,同卵雙胞胎兄弟,分別吃糖和吃脂肪一個月。不過,他們最終其實是在“確認”預設的想法,是一種“電視表演”。

首先,恩菲爾德特指出,做模擬的股票交易并不能測試大腦功能。

“因為短期股票交易只是一個純粹的運氣游戲。已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受過訓練的猴子有50%的機會擊敗受過良好教育的股票經紀人。為什么?因為一切都是運氣。換句話說,這個測試是垃圾,但是吃糖的兄弟贏了。”

糖尿病?錯得離譜!

第二,恩菲爾德特說,體能測試,吃糖的克里斯獲勝也可以預見。因為那種最后沖刺的無氧運動,需要一些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提供爆發力。但這并不能證明誰的體能強,誰的體能弱。

另外,恩菲爾德特指出,在BBC的紀錄片里,那個醫生說,吃肉的贊德幾乎要得糖尿病。這簡直錯得離譜!

“我簡直懷疑他是否清楚什么是糖尿病。”

恩菲爾德特解釋,贊德在吃肉一個月后測得的空腹血糖為5.9。這是一個正常值。“空腹血糖達到6.0mmol/L都被認為是正常的。”空腹血糖每天都有很大的變化。“可能是今天5.9,明天是5.1。”

他說,很多研究都表明,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對控制“肥胖和糖尿病”確實有效。這可能有副作用(特別是在第一周或第二周),但肯定不會導致糖尿病。

只吃油炸食品,都會讓你減肥

另外,英國醫生柯漢德·艾哈奈穆甘( )指出,這個實驗方法有明顯的缺陷。

“一個人吃肉,意味著不能吃任何碳水化合物。一個人吃糖,意味著避免脂肪。盡管吃得盡可能多,但他們倆肯定能減肥。”

“為什么?因為當你排除整個類別的食物時,你的選擇是有限的。最終,會導致你少吃。”

“這就是為什么巧克力圣代、漢堡包,甚至油炸食品,也同樣都會讓你減肥。因為如果你只能吃巧克力圣代,而不能吃任何東西,你最終會吃得很少。”

熱點求真:二

首先呢,不得不心疼下全世界的雙胞胎們,經常要為科學探究作犧牲。但真正科學的研究實驗是要求有足夠大的實驗樣本量,才能得出一定結論的。而文中的紀錄片,樣本量只有 2 。

我們分7點總結一下這篇文章背后的問題。

問題一

一人吃糖一人吃脂肪?沒這么簡單

實驗內容看起來很簡單,營養學家為這兩兄弟,制訂定了嚴格的「實驗食譜」:

克里斯只吃糖,這是事實:主要有面包、甜甜圈、意大利面、土豆、米飯、蔬菜水果,甚至可樂和白糖。糖分超高,蛋白質較低,只含有極少量油脂。

贊德只吃脂肪,這不準確:主要有奶酪、肉、牛排、帶皮雞肉、火腿和蛋黃,嚴禁水果,只有極少的蔬菜。你會發現,脂肪超高的同時蛋白質也超高,甚至可能蛋白質要超過脂肪。

這樣「極端飲食」一個月后,再通過儀器或模擬試驗,測試身體各項指標,記錄體重、體脂比、膽固醇、胰島素、血糖等的變化。

但這些測試的設計和結果,也有問題。

問題二

腦力測試不能說明多吃糖聰明

實驗進行兩周后,先要測試兩種極端飲食對大腦的影響:讓兩個人在證券交易所工作一天。

這樣得出的結論,「似乎是」吃糖的大勝吃脂肪的。

而科學解讀應該是這樣的

? 證券交易是種博弈活動,不能客觀地作為智力或大腦功能測試,贏多贏少還是要運氣,只是碰巧吃糖的贏得多;

?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大腦,只能靠糖供應能量。只吃脂肪,也就是低糖、缺糖飲食,顯然大腦表現會不好。但這完全不能說明,只吃糖的飲食更好、多吃糖更聰明;

? 如果吃高脂肪低糖飲食到 4 周或 6 周后,大腦供能不足的感受是會逐漸變弱的,可以由脂肪轉化成酮體供能,但這個測試沒有挑在那么一個時候。

? 應該強調的是:不要極端飲食,要保證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而不是添加糖)。

問題三

低糖飲食只會暴飲暴食

實驗進行三周后,是饑餓測試:看誰的饑餓感來得更快、更強。給兩個人安排相同能量的早餐:克里斯的依然全是糖分,贊德的全是脂肪,到了 3 個小時后再讓他們自由挑選午餐食物(還是在要求類別中)。

這樣得出的結論,「似乎是」少吃糖的飽腹感強、更扛餓。

而科學解讀應該是這樣的

? 吃高蛋白質食物,有助于減緩消化速度和胃排空,產生更強的飽腹感,是沒錯的;

? 但文章中有提到「脂肪轉化成了高蛋白質,所以不容易餓且吃得少」是錯的:脂肪不可能轉化為蛋白質;

? 極端的低糖無糖飲食,更容易讓人有暴飲暴食的行為;

? 應該強調的是:不要極端飲食,要保證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而不是添加糖)和較高的蛋白質。

問題四

吃糖不會讓人更強壯

接下來是體能測試,看看三周后誰的體能更強。

兩人先要騎一小時自行車變得精疲力盡。然后,給克里斯吃兩小塊糖,給贊德吃兩小塊黃油,糖和黃油的熱量值完全一樣。最后,讓兩人向山頂沖刺,看看誰更快。

吃糖的克里斯迅速超前,輕松地把吃脂肪和蛋白質的贊德甩在了后面。

這樣得出的結論,「似乎是」吃糖的比吃脂肪的更強壯。

而科學解讀應該是這樣的

? 消化吸收和能量轉換都是需要時間的,而這個測試沒有考慮到;半小時的時間還不足以將黃油完全消化和吸收,當然不能很好地轉化成能量來利用;

? 沖刺型的無氧運動前要補充糖原,是沒有錯的,但糖只是在短時間能夠迅速地升高血糖、儲備糖原、供應能量而已,跟人整體的強壯與否,沒有關系。

問題五

空腹血糖本身就不是穩定指標

終于到了一個月,實驗結束。

膽固醇方面:兩兄弟都沒有什么變化,即使是吃脂肪更多的贊德。聽起來反常但其實很正常,因為人體內的膽固醇水平,并不受飲食膽固醇量直接影響。

再來看兩個人的空腹血糖測試:

這樣得出的結論,「似乎是」多吃脂肪的反而快要得糖尿病了,而吃糖更為健康。

而科學解讀應該是這樣的

? 人的血糖水平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而每天的空腹血糖都可以有很大的波動變化,只是某一次的空腹血糖結果,完全不能說明是糖尿病;

? 兩人的胰島素產生能力、敏感度有一定的變化,但同理,實驗時間太短,不能說明什么問題。

問題六

體重變輕的關鍵可能是吃得少

最后的體重變化結果是:兩個人,都瘦了!

這也是大家都覺得神奇的:單純吃糖,或單純吃肉脂肪,竟然沒有引發肥胖。

這樣得出的結論,「似乎是」無節制狂吃一個月垃圾食品,體重也會減輕!吃糖雖然減得少,但吃脂肪減掉更多體重是因為消耗了更多肌肉,才更不好。

而科學解讀應該是這樣的

當極端飲食排除了一整個某類別時,你可以選擇的食物其實是很有限的,最終只會導致你少吃、能量不會超標。

問題七

視頻和文章發布者存在利益相關

這篇網絡文章的內容,來自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的紀錄片《Sugar vs. Fat》(譯為:糖脂大戰),其實是 2014 時就播出的,而不是文章中說的「前不久」。

那一部有醫生、科學家參與的紀錄片,是否可信呢?

? 這類電視節目是帶著「預設結果」,為了最終展現這個結果,一點點策劃拍攝出來的:你所看到的都是媒體想讓你看到的。

? 看似是「對照」實驗,但從一開始就沒有排除雙胞胎在身體狀況的差異,像生活習慣、內分泌情況等因素,是不嚴謹的;更不用說上面分析到的種種漏洞問題了;

? 當這部紀錄片被配上了中文字幕后,開始在國內的網絡上流傳:其中配的文字表述比較夸張,比如「吃糖的人更聰明」「吃糖的比吃肉的更強壯」等,在 BBC 紀錄片中都沒有這類結論。

如果你留心過這篇網絡文章的來源,會發現它其實是一家含糖運動飲料廠商,很顯然這是一篇營銷軟文。

而關于減肥、健身、健康,希望大家記住一句話:

多做運動,不要嘗試極端飲食,糖、脂肪、蛋白質,一個都不能少。

熱點求真:三

《BBC人體實驗:雙胞胎醫生一人吃糖,一人吃脂肪,最后誰變胖?》一文,最近大火,但是不到半天劇情大反轉,《辟謠:這個“BBC人體實驗”,其實是一篇營銷軟文》緊隨而出。

《BBC人體實驗》貼與《辟謠》貼,孰對孰錯?首先要肯定《BBC人體實驗》中的大多數知識點是正確的,而《辟謠》貼的技術含量,主要體現在對于傳媒的理解和部分知識點的準確性。

第一天轉載《BBC人體實驗:雙胞胎醫生一人吃糖,一人吃脂肪,最后誰變胖?》

點評:《BBC人體實驗》一文的多數知識點,是已經成千上百次科學實驗所驗證過的,只不過本文是再一次重復了前人的各項實驗。多數實驗結論,已無爭議性。《BBC人體實驗》眾多知識點可以總結為兩個結論:

第一、由單純吃肉吃糖,引申出的哥本哈根飲食和阿特金森飲食法,遛遛團隊認為不適合亞洲人。《BBC人體實驗》的結論是,不適合人類。

第二、凡是食物配比中,50%糖,50%脂肪(50%是粗略配比,有可能糖多一些,脂肪少一些),也就是冰淇淋、芝士蛋糕、油條、薯條等精加工食品,都會引起肥胖,而且人的大腦對于這些精加工食品,失去抵抗力。

因此,最好的飲食方法是不吃人工合成食品(薯片,快餐等),少吃精加工食品,按照膳食寶塔結構飲食,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發布

2016年5月13日上午10時,國新辦舉行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發布會。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常繼樂監察專員,中國營養學會楊月欣理事長,翟鳳英常務副理事長,丁鋼強、馬冠生副理事長以及于康教授等營養領域專家參加了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問。會議由熊煌副司長主持。此次發布會共有50余家媒體80余名記者參會。

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常繼樂監察專員宣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正式發布,他介紹了新版《指南》的主要內容和修訂意義。

為了指導居民合理選擇食物,科學搭配食物,吃的營養,吃的健康,從而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我國于1989年首次發布了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之后于1997年和2007年進行了兩次修訂。為了更加切合當前我國居民營養狀況和健康需求, 2014年起,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委托中國營養學會再次啟動指南修訂工作。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新書發布,先睹為快!

1.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關鍵推薦: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 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2. 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關鍵推薦:

各年齡段人群都應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食不過量,控制總能量攝入,保持能量平衡。 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 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

3. 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關鍵推薦: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奶類富含鈣,大豆富含優質蛋白質。 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應占1/2。 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吃各種各樣的奶制品,相當于每天液態奶300g。 經常吃豆制品,適量吃堅果。

4. 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關鍵推薦:

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 每周吃魚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類280~350g,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g。 優先選擇魚和禽。 吃雞蛋不棄蛋黃。 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制品。

5.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關鍵推薦:

培養清淡飲食習慣,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g,每天烹調油25~30g。 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2g。 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g,女性不超過15g。

6. 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關鍵推薦:

珍惜食物,按需備餐,提倡分餐不浪費。 選擇新鮮衛生的食物和適宜的烹調方式。 食物制備生熟分開、熟食二次加熱要熱透。 學會閱讀食品標簽,合理選擇食品。 多回家吃飯,享受食物和親情。 傳承優良文化,興飲食文明新風。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16)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2016)

中國兒童平衡膳食算盤

《BBC人體實驗:雙胞胎醫生一人吃糖,一人吃脂肪,最后誰變胖?》

【 原文如下 】

到底如何減肥?肥胖的元兇是糖還是脂肪?不久前,兩位英國醫生拿自己做人體試驗,與英美其他7位醫學、營養學、體育界專家一起,完成了一次瘋狂而嚴謹的測試,顛覆了全球對肥胖的認知。怎樣有效、健康減肥?為了您的身材和健康,請看仔細

“我們是雙胞胎,我們都是醫生,我們都愛美食。

“糖和脂肪,到底誰更可怕?

“我是克里斯,是傳染病學專家。

“我是贊德,我是熱帶醫學專家。

我們是同卵雙胞胎,我們的基因完全相同,到底是什么導致了肥胖,我們一起來做這個實驗。

營養學家阿曼達·厄塞爾為兩人制定了嚴格的‘實驗食譜’。

克里斯執行一份糖分超高的膳食計劃只含有極少量的油脂。

面包/甜甜圈/意大利面/土豆/米飯,蔬菜水果,甚至可樂和白糖,吃到你不愿意吃為止。

贊德執行一份脂肪超高的膳食計劃,奶酪/肉/牛排/帶皮雞肉/漢堡/蛋黃不管吃多少都可以。

嚴禁水果,只有極少的蔬菜,你的女朋友不想和你接吻,你會口臭,第二是便秘。

真是難以堅持的極端膳食方案,但我們必須堅持一個月。

理查德·麥肯齊醫生用精密設備詳細記錄各項身體數據,包括體脂比/膽固醇/胰島素/血糖等。

看看一個月后會發生什么變化?

兩周之后,先來檢測極端的飲食對大腦的影響,畢竟人生很多重要決策都靠大腦……

兩人將在證券交易所工作一天,這是最高強度的腦力工作。

羅賓·卡納里克教授將詳細記錄飲食對他們的大腦及操作造成的影響。

贊德長期吃肉,沒吃糖,而糖是大腦最主要、最好的營養,人體將脂肪轉化成糖的效率又很低,贊德體內糖的存量遠遠不足了。

大腦的某些部位只能靠糖來維持,且血液中的糖60%由大腦消耗,贊德的記憶、反應、計算能力都在變弱。

而吃糖的克里斯記憶力強反應迅速,記得住全新的縮寫/代碼/交易語言,他干得不錯,甚至差點愛上這行。

吃糖的克里斯,大勝吃肉的贊德,這證明,缺少糖/碳水化合物,大腦狀態不佳,無法勝任強腦力工作,吃碳水化合物/糖,更聰明。

但美國的羅伯特·拉斯汀醫生認為“過量的糖會導致肥胖和疾病,克里斯攝入的糖是否會過量呢?還是讓最終的數據來證明。

三周之后,進行第二項饑餓測試,看看哪種飲食,讓人的饑餓感來得更快/更大,也就是,看誰吃得更多……

阿曼達·厄塞爾為兩人,準備了同樣卡路里的早餐。

當然,贊德全是脂肪性卡路里,克里斯則是滿滿的糖分。

這是三小時后進行的午餐,贊德不怎么餓,且馬上就飽了,而吃糖的克里斯一直在吃吃吃。

執行高脂膳食的贊德,只攝入了825卡路里。

而吃碳水化合物的克里斯則攝入了1250卡路里,兩人早餐的卡路里一樣多,但克里斯餓得更快更嚴重,最終攝入的熱量遠超贊德。

高蛋白食物更容易產生飽腹感,贊德吃的脂肪轉化成了高蛋白,所以不容易餓,且吃得少。

饑餓測試證明,吃肉——

反倒會讓人攝入相對更少的熱量,降低暴飲暴食、和肥胖的幾率。

吃肉,反倒不容易胖。

接下來是第三項體能測試,看看三周后誰的體能更強or更弱了……

奈杰爾·米歇爾是體能教練,曾獲環法自行車賽冠軍,他讓兩人先騎一小時自行車讓他們精疲力盡。

然后,給贊德吃兩小塊黃油,給克里斯吃兩小塊糖,黃油和糖的熱量值完全一樣。

然后兩人向山頂沖刺看看誰更快!

吃糖的克里斯迅速超前,輕松地把吃肉的贊德甩在后面。

克里斯吃下的糖進入血液,血糖濃度極高,為7.1,這也為疲勞的肌肉提供了能量。

而贊德的血糖只有5.1,他吃下的黃油很難迅速轉化成糖,只能依靠消耗肌肉慢慢生成糖,而消耗肌肉,對健康不利。

只吃肉不吃糖,鍛煉會減少肌肉,但鍛煉時吃糖,會吸收太快,很容易引發肥胖和糖尿病。

運動員劇烈運動時要補充糖,平常人健身要無糖少糖,我的職業要求我對運動員的身體進行嚴格控制和保護。

我的隊員決賽時用補充糖分,除此一律用保持體重和健康,這里面非常嚴格。

這證明吃糖的、比吃肉的更強壯。不吃碳水化合物/糖,一味健身會消耗肌肉,讓你更弱。

終于到了一個月,兩人回到實驗室看看各自的膳食方案對自身的體重和健康有什么影響……

吃糖的克里斯,體重減輕了1公斤,在無節制狂吃了一個月垃圾食品之后,體重居然減輕了1公斤!

0.5公斤是脂肪,0.5公斤是肌肉。

吃肉的贊德,體重減輕了3.5公斤!吃肉,減掉的體重更多!

1.5公斤是脂肪,2公斤是肌肉,吃肉卻消耗更多肌肉,對健康不利。

神奇的是,在膽固醇方面贊德與一個月前一模一樣,克里斯也幾乎沒有變化。吃肉,并沒有提高膽固醇!

接下來,在血糖方面結果令人震驚!

成天吃糖的克里斯,血糖正常,他的身體強化了胰島素的制造機能,能更好地促進糖的代謝。

克里斯放開吃糖一個月但一切正常,羅伯特·拉斯汀醫生可以不用擔心了。

吃肉的贊德,血糖由5.1升到5.9,距離糖尿病只有0.2!

不吃糖抑制了胰島素的產生同時刺激身體自己制造糖分,而這些糖在血液里無法代謝,血糖不斷升高,逼近糖尿病。

真相,往往非常復雜,吃糖,沒有引發糖尿病。吃肉,卻有糖尿病的危險。

整個過程最神奇的是單純吃糖,或單純吃肉,即使想吃多少吃多少,糖和脂肪在體內也沒有過量沒有引發肥胖。

但是肥胖的人確實越來越多,那么到底是什么把人們喂胖了?

作為醫生,不能用僅兩人的數據,必須用千萬人的實驗,來探索肥胖和疾病的源頭。

我們走上街頭來做一個實驗,線索,或許就在這些甜甜圈中。

不論在紐約還是倫敦,人們的選擇驚人的相似,絕大多數人都最愛最普通的這款油炸糖衣甜甜圈。

這款沒有涂抹奶油也沒有巧克力糖粒的最平淡無奇的甜甜圈。

你為什么選這種甜甜圈?我也不知道。

我嘗過所有的甜甜圈就是最喜歡吃這種甜甜圈。

所有的人都愛它!它是大西洋兩岸銷量最大的食品。

不是單純的糖,也不是單純的脂肪,也不是脂肪和糖的隨意結合,這款油炸糖衣甜甜圈,它是50%糖+50%脂肪的致命組合。

肥胖及毒品神經學家保羅·肯尼用老鼠實驗來證實50%糖+50%脂肪對大腦及身體產生的作用。

讓老鼠無限制的吃糖,老鼠很享受,但并不會變胖。

喂它們吃脂肪,它們吃得更少,它們的身體會做出迅速反應。

熱量夠多了,趕緊停下來。

如果用50%糖+50%脂肪的芝士蛋糕來喂它們,它們馬上就不再健康規律地飲食了。

它不會狼吞虎咽,但它會不停地吃。

而且不愛活動,一直睡睡睡,小老鼠增加了大量的體重。

“50%糖+50%脂肪非常美味

50%糖+50%脂肪非常美味,激活了我們大腦的享樂系統。

我們只想不停地得到這種愉快,這與毒癮是一個道理。

營養學家蘇珊·杰布同樣認同高脂高糖食品會迅速向大腦施壓,截斷大腦發出的停止進食的信息,從而會不停進食,尋求愉快。

之前實驗證明任何一種單一能量或營養,都不會對大腦反饋系統和身體調節系統造成干擾,所以即使不加限制你也不會多吃。

但我們周圍全是豐富廉價的50%糖+50%脂肪的食品。

蛋糕/冰激凌/炸薯條薯片/餅干奶油巧克力/奶油面包/等等食品商業最大特點就是高糖高脂。

久而久之,高糖高脂的美味變成了我們真正的渴望,改變了我們的調節系統,全人類都在不停地吃吃吃。

50%糖+50%脂肪,這種致命組合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

只有在精加工的食品中才存在,它,正是全球變胖的原因所在。

我讀了6年醫學院,當了10年醫生現在才知道,很多以為知道的事情,其實我根本不知道。

最重要的結論是,我們必須遠離50%糖+50%脂肪的精加工食物。

我們周圍全都是它,我們滿腦子都是它。

看不見的時候想吃它,看見的時候一定要吃它。

一旦吃到它就停不下來,吃撐了還想再吃‘最后一口。

是它,讓我們上癮,讓我們攝入太多不需要的熱量。

而其他任何單純的食物都不會這樣,它是健康身體的真正敵人,我們必須戒掉這種食物。

所有的節食法都是錯誤的,你要在食品商業文化之外,重建一個健康全面的膳食習慣,運動也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作為醫生,我們很希望能用一個簡單的規則或者一粒藥丸來解決肥胖及健康的問題。

但是最終我們做不到,一切取決于你!

在西方,致命“50%糖+50%脂肪的精加工食物占領了市場,反觀中國,同樣如此,除了與西方相同的蛋糕、冰激凌、巧克力、餅干、薯片、炸雞之外,中國傳統飲食中,也處處可見高糖高脂的絕妙組合——糖醋排骨、糖醋里脊、糖醋鱸魚、粉蒸肉、小籠包、獅子頭、肉粽;油條、油餅、鍋貼、煎包、油炸丸子、麻球……不勝枚舉,遍地皆是。果然,人們對高糖高脂食物的鐘愛,不分東西南北。

就像贊德和克里斯所說,戒掉或少吃高糖高脂食品,重建你的健康膳食習慣,多加運動。

健康有效減肥,不在節食,不在醫生,不在藥物,而取決于你!

—End—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