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眼下當季的水果,那橘子肯定有一席之地。因為如今正值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并且橘子是汁甜味美的維生素C“補給包”,相關研究顯示,一個中等大小的橘子,能滿足孩子每天一半的 VC需求。但是,你知不知道,橘子吃多了會變黃?
檸檬吃多了美白?
說到維C就肯定少不了檸檬了。關于檸檬也流傳著不少的說法。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美白吧,檸檬吃多了美白,檸檬水喝多了還美白。不過,前者可能酸倒牙,后者也許只是鼓勵你多喝水。
首先,我們先想一個問題:黑,是為什么黑?
因為人體皮膚、粘膜、毛發(fā)等處含有黑色素細胞,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經過羥化變成多巴,然后多巴氧化成多巴醌,最后變成黑色素。
黑色素可以防止陽光對人體皮膚的輻射導致的細胞染色體受損,如果黑色素生成不足,可引發(fā)白癜風。
雖然檸檬富含VC,VC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從而減少黑色素的形成,但和通過食物攝入膠原蛋白的道理一樣……
很多人認為吃豬蹄能補充膠原蛋白,但其實,經過消化吸收后,作用在皮膚上面的膠原蛋白非常少,甚至是沒有,先不說你一頓能吃多少(實際意義上的)“大豬蹄子”。
所以,口服VC只能增加一些皮膚中的VC濃度,而作用在皮膚上面的VC和膠原蛋白一樣是非常少的。
吃太多小心變“小黃人”
富含VC的不僅只有檸檬,常見的還有獼猴桃、芒果、番茄、大棗等水果,以及當前季節(jié)必不可少的橘子!
而酸倒牙的檸檬,其實每100克的維生素C含量差不多才22毫克和維生素C含量更為豐富的大棗相比,遠不夠看的(但是大棗熱量相當高,慎吃)。
排名第一的其實是刺梨
243毫克/100克
2585毫克/100克
不過,這些水果吃多了,不僅不能讓你變白,還有可能讓你發(fā)黃,近日就有新聞報道稱橘子吃太多會變成小黃人。
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這種黃,不是營養(yǎng)不良的“蠟黃”,而是“高胡蘿卜素血癥”,也就是血內胡蘿卜素含量過高所引起的皮膚黃染癥,即過多食用胡蘿卜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導致的“黃”。
這些水果除了富含VC之外,還含有胡蘿卜素。
胡蘿卜素
胡蘿卜素是天然色素之一,主要的維生素A源物質。主要分為α-胡蘿卜素、β-胡蘿卜素、γ-胡蘿卜素,還有其他類胡蘿卜素。
橘子吃多了,皮膚確實會發(fā)黃,但可以不治而愈。
每年這個時候醫(yī)院里都會碰到一些因為皮膚發(fā)黃而來診治的病人。
這些人中以小孩為主,來就診的人開始往往擔心是患了急性肝炎,之后才知道是橘子吃多了導致的。主要表現是手心腳心處發(fā)黃——這是因為橘子里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每100克含胡蘿卜素約2460微克,長期大量食用,胡蘿卜素就進入體內,入血后會轉化為維生素A積蓄在體內,在肝臟不能完全將其代謝處理的情況下,血液中的胡蘿卜素就會濃度過高,從而使皮膚呈黃色或橘黃色。所以“高胡蘿卜素血癥”,也被俗稱為“橘黃癥”。
芒果所含有的胡蘿卜素成分也特別高,每100克含胡蘿卜素約897微克。木瓜每100克含胡蘿卜素約870微克。
番茄吃多了也不美白,它雖然不是黃色水果,但它同樣含有胡蘿卜素,番茄主要含有的是番茄紅素,以及少量的β-胡蘿卜素。
胡蘿卜素不僅僅表現為橙黃色,大部分深綠色或紅黃色的蔬菜、水果都含有胡蘿卜素。
而番茄紅素也是胡蘿卜素類中的一種化合物,所具有的是抗氧化作用。
與之不同的是,番茄紅素并不像α、β、γ-胡蘿卜素可以轉變成維生素A。
人體自身不能合成類胡蘿卜素,需要通過食物來攝入以促進生長發(fā)育和構成視覺細胞內的感光物質等。胡蘿卜中的胡蘿卜素,約4107微克/100克。男性、女性每日分別攝入9600微克、8400微克就可以滿足一天的維生素A需求。
當然,蔬菜中油菜、韭菜、茼蒿、香菜等都是1000微克/100克以上,而菠菜、芹菜葉等約為2900微克以上。
所以,我們不要在短時間內過量食用富含胡蘿卜素的食物,平時均衡營養(yǎng),適量食用這些可愛的蔬菜、水果…是沒問題的!短時間內過多攝入含胡蘿卜素較高的水果,不僅不能讓你變白,反而會讓你成為小黃人哦。
但不要緊張,停用這些食物后,短期內就可自行消退。
大家也不必太擔心,“橘黃病”的小黃人們不需要特別診治,只要多喝水,將體內過多的胡蘿卜素排泄出去就好。通常4-6周后,皮膚發(fā)黃的現象就會改善。
根據我國膳食指南的推薦,普通人的每天吃水果的量是200~350 g 左右,折算到柑橘類,差不多也就是2-3個中等大小的橘子。橘子雖好,可不要貪多呀!
參考資料:
[1] 歐陽順利,周密,曹彪,門志偉,高淑琴,里佐威,陸國會,楊健戈.利用二次諧波在體分析番茄中的番茄紅素和β-胡蘿卜素含量[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9,29(12):3362-3364.
[2] 《中國食物成分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有侵權/違規(guī)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