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生病就喝粥?多吃蔬菜助排便?別再被這4個“偽常識”忽悠了!

shiyingbao

俗話說“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吃吃喝喝本來是件簡單又平常的事情,但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關于吃喝的各種問題也越來越多。

在這個全民養生的時代,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告別了飲料雪糕,保溫杯里泡枸杞也已是基本操作,而養生達人2.0甚至已經開始了“天天喝粥”的狀態。

再加上,“生病了就喝粥”、“便秘時多吃菜”、“晨起一杯淡鹽水,“排毒”又養顏?”等等說法層出不窮,作為普通人,可能沒有去深究過原理就已經信以為真了。

然而事實是,這些所謂的“常識”可能并不正確,照著做反而會讓身體越來越“受傷”。

今天就來揭開四個“偽常識”的真相,趕緊看看這些年你錯信了幾個?

生病就喝粥,喝粥能養胃?

張文宏醫生曾經說過“生病期間少喝白粥”,很多人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就覺得很奇怪,因為這和平時所知道的“常識”不太一樣。

的確,“生病了就喝粥”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默認做法,但具體分析起來,真的有大問題。

我們先從它的構成分析分析,粥里面88.9%都是水分,其他就是些糊化的淀粉(碳水化合物),很明顯,它根本沒有什么特別營養物加成。

而且,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等其他營養成分含量都非常低,對于很多正處于康復期病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唯一的先天優勢就是易消化。

感冒發燒后,你的食欲會下降,吞咽也困難,腸胃功能更是亂成一團,消化不了大補油膩的食物,所以這個時候要是來一碗清粥,又軟,水分又多還易吸收,多少能為你的身體補充點養分和水分。

但是,你可別光喝粥啊,生病后你的身體需要充足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才能讓你健康,如果你生病期間只喝點白粥,那蛋白質等營養嚴重跟不上,反而會影響身體恢復。

而且,就算添加了肉、菜等食材,營養價值上升了,經過熬煮后它仍不需太多咀嚼,這會導致唾液淀粉酶分泌減少,消化時間延長。

另外,如果你長期喝粥或者吃特別軟爛的食物,胃的消化功能就會逐漸退化,還會加重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

對于嚴重的潰瘍患者或者有泛酸問題的朋友,吃了太多湯湯水水,只會刺激身體分泌出更多的胃酸,甚至出現反酸的現象加重你的癥狀。

健康建議

對于吞咽困難、只能吃流質的病人來說,喝粥是不錯的選擇;但對于可正常進食的人來說,最好合理攝入多種肉蛋奶、豆制品、水果蔬菜等,補充充足的營養素來恢復身體機能。

另外還要注意,粥不宜長期、大量食用。

所以,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喝粥養胃也要看情況下決斷,想要養好你的腸胃,規律飲食,營養均衡,戒煙戒酒,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就這一套下來不光腸胃變好了,你整個人的狀態都倍兒精神!

便秘時,多吃蔬菜助排便?

蔬菜中富含膳食纖維,所以不少人覺得便秘時多吃點菜有助于潤腸通便。

但是,便秘的誘因其實有很多,比如運動過少、腸道菌群數量下降、肛門疾病、藥物副作用等,多吃蔬果對于其中部分便秘確有一定成效,但卻不是“萬能方”。

比如功能性便秘,通過飲食能改善,但要視不同原因進行調整,不都是多吃菜。

而且,盲目地大量攝入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反而可能增加消化負擔,加重病情。

健康建議

①由于膳食纖維缺乏、運動過少、肥胖、年老體弱等導致的無張力性便秘:可以適當多吃粗糧、蔬菜及帶皮水果,增加食物中的膳食纖維量,促進腸胃蠕動;

②胃腸道疾病、某種神經失調或使用瀉藥過久導致的痙攣性便秘:應食用質軟、光滑、低纖維飲食,如蛋類、牛奶、魚、嫩肉等,減少腸道刺激;

③由于腸梗阻而導致的阻塞性便秘:建議遵醫囑通過手術或其他治療手段去除病因。

晨起一杯淡鹽水,“排毒”又養顏?

水,對人體健康的好處是不可否認的,比如,可以幫助維持人體器官的正常運轉,所以很多人都有早起后先來一杯水的習慣,那么,晨起喝水真的可以養生嗎?

試想一下,你晚上睡了7、8個小時,而在這段時間里,你沒有吃也沒有喝,身體機能卻需要正常的運作,呼吸、排汗、新陳代謝都在繼續,身體內的水分也跑掉了一部分,晨起后正是饑渴的狀態,此時喝一杯水,就好可以緩解這些情況。

但是,并不是什么水都能喝,喝了錯的水,反而會給身體造成一些損傷,尤其是過了50歲以后的人們,對人體健康更是不利的。

包括淡鹽水,就不建議晨起時喝,因為淡鹽水中含有較多的鈉離子,早起飲用反而可能加重高滲性脫水,導致口干加劇,水分流失更多。

而且早晨是人體血壓升高的第一個高峰,喝鹽水可能會致使血壓上升得更高,對于本身就有高血壓等疾病的人來說很容易引起危險。

健康建議

早上喝水養生,關鍵是要喝對。建議大家盡量選擇適溫的白開水,溫度大概控制在40°左右,才能更好地滋潤腸道,補充人體在夜間消耗的水分。

而且,還需要注意喝水的速度和飲用量,喝對了才是真的養生。

比如,喝的時候要勻速飲用,切忌大口猛灌,否則會對腸胃造成很大的影響;飲用量大概保持在200ml左右,在晨起后、早餐前飲用即可。

除此之外,當你運動量過大、大量出汗時,或者腹瀉以后可以喝杯淡鹽水,因為這樣可以幫助穩定組織液的滲透壓,維持機體的正常代謝活動。

飯前開水燙碗,有效殺菌更衛生?

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公眾習慣、生活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對人民群眾影響頗深的就是“就餐場所”的改變。

比如,在很多起疫情傳播鏈中,在同一個就餐場所里被感染的情況并不罕見,所以,很多人被迫習慣了在家做飯吃飯,尤其是疫情剛發生時,不能點外賣也不能出門就餐,只能自己在家動手做。

就算是疫情有所好轉的現在,很多人外出就餐時甚至已經習慣了“飯前先用開水燙碗、燙筷子”,以期可以用這種“全方位地防毒殺菌”的操作來避免感染上肺炎。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用開水燙碗,并不能殺死病毒。

一般來說,殘留在餐具上的微生物主要有幽門螺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甲乙肝病毒等。

其中,幽門螺桿菌的滅菌溫度需高于80℃;金黃色葡萄球菌需在80℃以上高溫環境下、并持續30分鐘才能被消滅。

想必大家也看出來了,如果想要達到預期的消毒效果,那就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溫度和時間。

一般來說,如果將物品放在100°的沸水里,保持5分鐘以上,一部分的細菌和微生物才能被殺死或者滅活。

換句話說,長時間的高溫才能有效殺滅大部分微生物。而餐廳提供的熱水多在七八十攝氏度,沖燙時間通常也只有十幾秒,所以很難起到明顯的殺菌消毒效果。

所以,溫度不夠,時間不夠,在餐館里用開水燙碗這個操作自然也是無效果的,頂多讓大家有個心理安慰罷了。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心理安慰,造成了更多更嚴重的后果,因為當我們用開水燙碗以后,理所當然地覺得沒有安全衛生的問題了,然后就開始拿著還是有潛在危險的碗筷大口吃肉喝湯,危險也就悄然降臨了!

健康建議

外出就餐既然無法避免,那就請做好防疫措施,以下防疫指南,請牢記!

首先,自然是盡可能地避免聚餐;其次,在疫情期間盡量不集中堂食,鼓勵打包帶走,單獨就餐。

如果實在是只能堂食,且附近沒有新冠肺炎可疑癥狀的出現,那就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除了吃飯的時候,在飯前飯后都需要戴好口罩,飯前摘下,飯后也不要忘記戴上;

飯前可以先用手摸一下餐具的表面有沒有水漬或油污,再聞一下氣味,若有刺鼻的消毒水味,則說明餐具沒有洗干凈;

如果是在家做飯,最好每周把碗筷放入100℃的沸水中,煮15分鐘左右,以起到消毒殺菌的效果。

看了這么多,Get到正確的“養生”秘訣了吧?

健康養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能靠啥“偏方”就能一步登天,要從生活細節中入手,再加上持之以恒的耐心,才能真正“養”出好身體哦~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