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8年10月9日,王石參加紐約舉行的“亞洲創新變革者”頒獎典禮。由于在綠色環保領域的貢獻,王石榮獲“亞洲創新變革者”大獎。
王石登上領獎臺,發表了獲獎感言。在感言的最后,他說:“Thanks to my wife Meme(田樸珺的英文名,譯文:感謝我的妻子田樸珺)。”
也就是說,田樸珺已經嫁給了王石。
田樸珺以妻子身份陪伴王石,參加有米國前總統克林頓、米國前總統肯尼迪的女兒卡羅琳.肯尼迪、米國名流蘇珊.洛克菲勒出席的晚宴。
王石與田樸珺在晚宴上與外國友人親切交談(下圖)
她的情史,就像是進行石油勘探的過程。
一個女演員嫁給地產界曾經名動天下的王石,兩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王石,新聞勁爆。
田樸珺在演藝界并不出名,她的另一個身份是專欄作家。她曾經寫過爆文《我的男閨蜜:你所不知道的陳可辛》、《褚時健的創業故事》。
她還出版過隨筆集《習慣就好》、
她是一個三流水平的作家。
她和王石是如何相識相知相愛的?他們的愛情故事如何能讓王石拋棄發妻,娶了這個三流作家的呢?
田樸珺在《后宮.甄嬛傳》中的劇照(下圖)
田樸珺,女,演員,1981年生于上海,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
2003年,她參演電影《神勇鐵金剛》,在劇中飾演珍納。
2004年,她參演電影《三更2之餃子》,在劇中飾演龍套。這里,她結識了電影制作人陳可辛。
2005年,她參演電影《韓城攻略》,在劇中飾演翻譯金智英。
2008年,她參演電視連續劇《相思樹》,在劇中飾演康慧。
2012年,她客串電視連續劇《后宮.甄嬛傳》,在劇中飾演敦親王福晉。
2013年,由她擔任制片的電影《中國合伙人》上線。
2014年,她出版隨筆集《習慣就好》。
王石宣布田樸珺為自己妻子(下圖)
二、
田樸珺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家庭,父母均為冶金工人。母親郝秀華,她的父親查不到。
她小學時就讀于上海寶山區月浦二小,初中就讀于寶鋼三中。大約2000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
她小時候外表清秀但略顯成熟,性格活潑。平時喜歡戴個超大的眼鏡,喜愛與校外人士交往。曾經在中考作弊被當場抓獲。
學校開除她了嗎?不清楚。
后來她考進中央戲劇學院。
2003年,田樸珺因為私下接廣告,影響了學業,缺課十天。她被告知無須參加期末考試,試卷被沒收,被中戲強制退學。
眼見得演員當不成了。
沒想到峰回路轉,某一天,她接到了香港導演王晶的電話。
請她去香港演戲。
田樸珺在香港混的日子(下圖,紅圈者)
2004年,她參演電影《三更2之餃子》,企圖走性感道路。
田樸珺的劇照(下圖)
不過她的折騰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她依然籍籍無名。
2006年,她從香港回大陸報名長江商學院讀EMBA,修讀傳媒管理課程。
認識了不少老板。
2008年,她參演了電視連續劇《相思樹》。
由于演藝獲得的報酬微薄,她不得不兼職揾食。
根據她的隨筆集《習慣就好》記載,她從2004年(大概時間)開始兼職賣樓。在此期間認識了地產大佬馮侖。
馮侖(下圖)
三、
馮侖,王石的男閨蜜。1959年生,陜西西安市人,萬通公司董事長。
1982年,他畢業于西北大學。
1984年,他畢業于中央黨校。
1984——1991年,他在體制內工作。
1991年,他創立萬通地產。1993年,萬通地產改制成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他任未來論壇創始理事。
他曾經被評為中國地產十大風云人物。
他是王石的密友。
王石(下圖)
四、
王石。
他曾經是地產界的重磅人物。
王石,男,1951年生于廣西柳州。畢業于蘭州交通大學。
1977年,他在大學畢業后,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然后,他遇上了他的前妻,他的貴人。
她塑造了王石,如同米開朗琪羅塑造了,著名雕像《大衛》。
王石的前妻王江穗(下圖)
五、
王江穗,女,生年不詳,她老爸來頭很大,名叫王寧,是1980——1990年代的廣東省委副書記、主管政法方面的工作。
王寧(1923——2013),1982年12月,開始任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兼省委政法委書記。
他于2000年8月離休,2013年去世。
在他任職期間,王石的事業順風順水。
1977年,王石認識了王江穗。
他打了一場愛情遭遇戰。
王石與前妻王江穗(下圖)
六、
小時候的王石沒有正經讀過什么書。
后來,他參了軍,汽車兵。
1974年,從部隊復員后在鐵路局當工人的王石,被群眾推薦到蘭州交通大學學習。畢業后,王石被分配到廣州鐵路局當技術員。
王石碰到了女孩王江穗。
她的美麗,就像是一根剝完皮的飽滿的香蕉。
王石永遠記得第一次見到王江穗的樣子:
她戴著軍帽,上身穿著一件雪白的的確良上衣,上衣的衣領子隱約露出內衣的一抹紅色,猶如大雪覆蓋的戰場遺留的一抹血痕。
她的下身穿著當時常見的草黃色軍褲。她用一根暗棕色的皮帶勒住腹部,猶如袁世凱用告密的絞索勒住了譚嗣同的咽喉。
她的眼神清澈,清澈得像深圳水庫儲存的,準備送往香港市民鍋灶上的自來水。
她遇到王石的時候。
王石與前妻王江穗(下圖)
王石正在朗誦一首詩,是詩人食指的代表作,《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動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聲尖利的汽笛長鳴
北京車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陣劇烈地抖動
我吃驚地望著窗外
不知發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驟然一陣疼痛,一定是
媽媽綴扣子的針線穿透了我的胸膛
這時,我的心變成了一只風箏
風箏的線就在媽媽手中
線繩繃得太緊了,就要扯斷了
我不得不把頭探出車廂的窗欞
直到這時,直到這個時候
我才明白發生了什么事情
——一陣告別的聲浪
就要卷走車站
北京就在我的腳下
已經緩緩地移動
我再次向北京揮動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領
然后對她大聲地叫喊
永遠記著我,媽媽啊北京
終于抓住了什么東西
管他是誰的手,不能松
因為這是我的北京
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下圖)
王石背完這首短詩,王江穗就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他,猶如司馬相如彈完古琴曲《鳳求凰》,卓文君就不可救藥地愛上他一樣。
王石也愛上了這位颯爽的妹子,因為他發現,她的雙眸和她的背景一樣,都深不可測。
王石的老爸是某局的副局長,在王江穗的爸爸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門戶的差異沒有阻擋他們愛情的腳步。他們很快就結婚了。
1980年,王石參加某招聘考試,順利地進入廣東省外經委,負責招商引資工作。
1983年,不甘平庸的王石辦了停薪留職手續,下海經商創業。
他的商場初體驗,是倒賣玉米,他虧慘了。
萬科公司(下圖)
七、
王石偶然發現,路邊矗立著許多高大的白鐵皮金屬罐,經過打聽,王石打聽到罐里裝的都是玉米。
當時深圳的玉米都是從香港運過來的,香港的玉米是從泰國、米國、東北運過來的。
王石立即從中發現了商機,如果直接從東北購買玉米,用火車運到深圳,豈不是能繞過香港海關,省一大筆關稅?
說干就干,他找到深圳收購玉米的大戶,正大康地,做飼料的公司。
正大康地的經理告訴他,公司早就想這么干了,但是解決不了車皮問題,買了玉米運不過來。
王石覺得有戲,他拍起了胸脯:
“車皮我來解決,但我拉來的玉米,你們可要照單全收。”
正大康地的經理答應了他的要求。
運輸問題,王石首先想到的是海運,海運便宜。但是當時東北到深圳,還沒有開通貨物運輸的海運航線。
王石找到廣州海運局,請求開通“大連——深圳赤灣碼頭”的貨運航線。
王江穗的背景發生了作用,海運局的答復是:
“只要有貨源,隨時開通。”
搞定了航線,王石直奔東北,收購了30噸玉米,賣給了飼料公司。
從東北運來的玉米源源不斷,一來就被搶購一空,金錢不斷落入王石的口袋,叮當作響。
海運風險大,遇上臺風又會停運,影響生意。
王江穗和王石又一力奔走,左右協調,打通了東北往深圳的鐵路運輸線,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這一切,都沒有逃過命運之神的眼珠子。他決定和王石開個玩笑。
1983年8月,玩笑先生登場了。
起初,玉米生意一切順利。
天有不測風云。
香港媒體突然報道:“雞飼料含有致癌物質”,香港市民人心惶惶,棄雞不吃。雞只滯銷,傳導到產業鏈上游,飼料賣不掉。
當時香港市場是珠三角地區出口肉雞的主要市場,玉米是飼料的主要組成部分。飼料賣不掉,玉米自然滯銷。
王石看著一倉庫的玉米一籌莫展。
由于保存不當,王石堆在倉庫里的滯銷玉米開始發霉發芽。還有一些沒地方放,堆在鐵路沿線,損耗嚴重。
深圳交通指揮部看這樣不行,影響鐵路運營安全,就對王石下了最后通牒:限他三天之內,把玉米處理完畢,否則沒收!
王石沒轍,就通知鐵路周邊所有養魚場的老板,說自己的玉米呢,是霉了一點,可是不影響喂魚,他拉來是4萬塊30噸,愿意以半價,2萬塊30噸賣出去。
就差下跪了。
老板們見他這個軟柿子模樣,拼命壓價,壓到一萬二30噸,這些霉玉米被搶購一空。
算了這筆帳,王石發現,這次賠了110萬,以前賺的40萬全虧進去了,還負債70萬。
王石經過市場調查,發現飼料市場有回暖的跡象。他決定重新賭一把。
他到了大連,找到大連糧油進出口公司,又訂了三萬噸玉米,至于貨款,他開出的是100天后才貼現的支票。
如果他賭輸了,開出了空頭支票,他就要坐牢。
他賭對了一把,王石收購的3萬噸玉米剛到深圳,香港的媒體就發布了消息,之前的報道有誤,飼料中不存在致癌物質。
香港人又愉快的開始吃雞,油炸白斬清燉熏烤椒鹽。飼料廠開始補庫,玉米重新暢銷。王石還清了負債,還賺了300來萬。
他后來不做飼料生意了,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借機上位,成了中國飼料市場一霸。
這是他賺的第一桶金。
后來他辦了教科儀器展銷中心、服裝廠手表廠、印刷廠,什么賺錢干什么。
1988年,萬科涉足地產業,到1991年,萬科成功登錄深圳股票交易所。王石成了第一批股市風云人物。
1993年11月,他空口白牙,舉牌上海的申華實業,攪起股市風云。
申華的股價一日之內,從20多元漲到70多元。
你說王石能賺多少錢。
2005年,萬科房產業務擴展到二十多個大中城市。2011年,萬科銷售收入達到一千億。
1999年,萬科與王辭去萬科總經理職位,只保留董事長的頭銜。
希望多陪伴妻子王江穗。
他的婚姻還是出了問題。據王石的密友馮侖回憶,王石從不參加晚上的應酬,因為王江穗看他看得死死的。
不許應酬。他只好寄情山水。
2003年,52歲的王石登上珠穆朗瑪峰,高興地掏出海事衛星電話,打給王江穗,說要珍惜自己的美好家庭,一起登上人生的頂峰。
王江穗把他的話當了真。
就像公元1864年,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落入曾國荃手里,對曾國荃不殺他的承諾,信以為真一樣。
王石與田樸珺(下圖)
八、
田樸珺有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她看上的東西,絕不會輕易讓它在自己手下溜走。
她在《習慣就好》這本書這樣說:
“有一點我是清楚的,就是不管你去做什么事,唯一的路徑是執著,認真地做事,有一點我深信,就是你所有的努力都會被人看到。”
她相中的油井,一定要打到噴出油來。
她相中了王石。
他是當時中國赫赫有名的一口油井。
王石是在酒會上認識她的。
她的美麗,就像故宮里,通往金鑾殿的道路兩邊,密密排列的漢白玉欄桿。
也許是兩情相悅。
也許是似曾相識。
他們搭上了。
馮侖投資了一家高端旅行社,許多商務人士,都在旅行社的服務名單中。不知是無心之舉,還是刻意安排,王石和田樸珺在同一個旅游團體相遇。
田樸珺的青春,誘人的青春。
她的青春,像一條蛇一樣,引誘王石吃下偷情的蘋果。
2008年,他和她到古巴哈瓦娜旅行,
為了紀念這次旅行,田樸珺把自己的微博名取為“哈瓦娜吶”。
2011年,田樸珺赴米國留學,住在紐約。王石好巧不巧,也去米國留學,住在波士頓。
在紐約,王石連續五天請田樸珺吃飯,三次沒帶錢。
田樸珺發火了:
“你太沒誠意!”
她掏了三次腰包,也沒和王石斷交。
王石請第四頓飯時,她又屁顛屁顛地去了。
這次王石帶來足夠的誠意,和足夠的承諾。
吃到第五頓飯時,
他向田樸珺告白。
2012年1月29日,田樸珺在紐約因為吃不到正宗紅燒肉,王石洗手做羹湯,為她下廚做了一次紅燒肉。
王石傾注一生才學,燒了一碗紅燒肉,奉獻給田樸珺。
他的“紅燒肉之戀”粉墨登場了。
主料:老男人之愛
輔料:田樸珺的寂寞思鄉之情
調料:三分學識,三分生活情趣,三分幽默談吐,三分坦誠的心肝肺
烹飪時間:
五小時或三分鐘均可。
田樸珺發文慶祝,她在異鄉吃到了難得的紅燒肉,
田樸珺在微博中稱呼王石為笨笨(下圖)
紅燒肉之戀證據(下圖)
據田樸珺著隨筆集《習慣就好》載,她的夢想是當記者,結果成了一名演員,最后陰差陽錯,當了一個文筆平庸的作家。
她的得意之作,
是她為了一碗紅燒肉愛上了王石,還愿意嫁給他。
2011年4月,她剛到紐約。學校分配給她的小單間,一個月三千美元。
她付不起。
只好到處流浪。
她碰到了好心的歐倫斯先生,老歐,才有了棲身之所。
碰上了同在異鄉為異客的王石,她的人生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現在她有了豪華別墅了。
她有愛情嗎?好像有吧。
她臉上的幸福裝不出來。
這是田樸珺逼宮成功之后發布的微博(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