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完孩子,吃什么可以更快地恢復子宮,排出惡露?

shiyingbao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種“終于卸貨了”的輕松感,在準媽的心里油然而生。不過接踵而來的產后恢復,媽媽要引起注意,只有自己的身體好了,才有能力照顧孩子,不是嗎?

產后惡露不盡的原因是什么?

惡露是指分娩后,由身體排出的分泌物,包含胎盤剝離后的血液,壞死的蛻膜組織,黏液等物質。

分娩后,準媽身體較虛弱,子宮和產道有創(chuàng)傷,以及準媽的身體抵抗力較低,稍不注意,就容易引發(fā)多種不適癥。因此,媽媽應多加休息的同時,通過適當?shù)幕顒印I養(yǎng)的飲食,促進身體各方面的盡快恢復。

比如骨盆底肌的恢復、傷口的愈合、惡露排出等。尤其是惡露排出,影響著子宮的恢復,子宮恢復不好,容易導致產婦身體發(fā)熱,腰部疼痛,子宮出血等并發(fā)癥,影響產后的身體健康。

產后惡露一般分為三種:

血性惡露:產后1-3天,顏色鮮紅,量多,有腥味。

漿液惡露:產后4-6天,顏色淡紅色,含有黏液,Y道分泌物較多。

白色惡露:產后2周左右,顏色為淡褐色或白色,含有表皮細表、胎膜細胞、白色細胞,質粘稠,量稍多。

產后約30天,如果惡露顏色異常,呈膿性,氣味異常,一般認為子宮恢復不好,惡露不盡。那么造成惡露不盡的原因是什么?

1、細菌感染。惡露一直較多,呈膿狀的血性惡露持續(xù)2周以上,有異味,可能是細菌感染。

2、產褥感染。由于在產前或產時做一些相關Y道檢查,產后又不注意清潔,造成產褥感染,導致惡露異常。

3、宮腔感染。產后不注意下地活動,久躺或久坐不動,或者過早過X生活等,子宮有壓疼感,也會造成感染,惡露排不盡。

當然,產婦在如廁時用力,或母乳寶寶頻繁也會造成出血或量多。不管哪種情況,發(fā)現(xiàn)惡露異常,應及時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以免耽誤身體的恢復。

產后吃什么可以更快地恢復子宮,排出惡露?

各地區(qū)因風俗、氣候、體質等原因不一樣,坐月子的方式和飲食習慣也不一樣,準媽盡可能選擇適合自己身體恢復的飲食,保證產后身體的恢復,和足夠的營養(yǎng)供給。

活血化瘀食物,較常見的是在產后3天開始喝生化湯或吃生化丸,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它主要的功效是活血化瘀,溫經(jīng),止痛,助于惡露排出。

紅糖姜水、糯米酒,宜在產后7天左右進食,也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紅糖姜水還有暖宮驅寒的作用,助于子宮恢復,促進惡露排出。糯米酒不僅助于惡露排出,還有滋補的作用。

月子期間,由于產后身體消耗較大,除了通過飲食,幫助排干凈惡露,但也要注意養(yǎng)血補氣,保證身體營養(yǎng)均衡,比如多吃雞蛋、小米粥等高營養(yǎng)食物,雞蛋富含蛋白質和其它營養(yǎng)素,對于產后身體恢復是不可缺少的佳品;小米含有豐富維生素,幫助產生恢復體力,其豐富的纖維有助于腸胃蠕動,減少產后便秘的可能。同時其補氣養(yǎng)血的功效,助于身體的恢復。

我坐月子期間,早餐一般是小米粥或紅糖雞蛋姜湯,既有利于體內的惡露排出,又有暖宮,養(yǎng)血補氣的功效,產后15天,就感覺身體體力方面恢復一大半,惡露排出也較好。

產后促進惡露排出,除了飲食,還有這些方式

醫(yī)生提醒,中國人產后講究坐月子,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如果不下床活動,除了上廁所之外,大部分時間就在床上躺著,這是導致產后肺栓塞的一個重要原因。

1)、產后注意勞逸結合

坐月子,坐月子,老一輩的傳統(tǒng)思想里面就是只能“坐著”或“躺著”的月子,不宜下地走動。其實這種觀念有誤的。產后恢復,除了需多臥床休息,還要多下地活動,多慢走動,促進身體各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子宮收縮,惡露排出。

2)、經(jīng)常進行腹部按摩。每天堅持腹部和子宮位置的按摩,用手掌在腹部進行輕輕的順時針式按摩,有利于促進腹部和子宮的血液循環(huán),助于惡露的排出。頻次為每天3次,每次10分鐘左右。

3)、保持身體的衛(wèi)生。注意保持會Y清潔,每天至少2次,用溫開水進行清洗,保持Y部的干凈,清爽,并勤換衛(wèi)生巾,內衣,內褲,以免造成感染,傷口難以愈合,也影響子宮恢復。

育兒寄語:

最后,惡露不盡會影響媽媽身體的正常恢復,如惡露、氣味、量異常,肚子疼痛時,應及時就醫(yī),都說女性朋友月子坐好了,就等于重生一次,所以多注意飲食均衡,勞逸結合,保持衛(wèi)生等,順利度過月子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有侵權/違規(guī)的內容, 聯(lián)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