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在備孕時,費盡各種心思,終于懷上了寶寶。懷孕期間,為了保障胎兒健康發育,孕媽也是各種小心翼翼。經歷了10個月的時間,終于將寶寶生了下來,很多媽媽就以為終于可以放輕松了,但是沒想到還要度過坐月子這一關。尤其是在產后第一天,這3件事對產婦和寶寶很關鍵,要咬牙堅持住!
生完孩子后,這3件事產婦要一一做好,對產后恢復和寶寶發育好!
一,按壓肚子,排惡露
生完孩子之后,如若你是剖腹產的話,就會被馬上推回病房,如果你是順產的話,可能需要在產房內等待兩個小時左右時間,因為醫生需要觀察產婦身體狀況,避免出現產后大出血情況。
當產婦回到病房之后,醫生會讓產婦按壓肚子,是為了讓子宮內的惡露盡快排出,進而有助于子宮收縮和恢復。這個過程對于剖腹產的產婦來說是異常痛苦的,但為了產后恢復好,希望產婦能夠咬牙堅持。
二,產后開奶
生完孩子之后,醫生會建議孕婦盡快開奶,最好是在產后兩小時內,讓寶寶吃上初乳。產婦開奶時會讓寶寶吸吮媽媽的奶頭,這樣有助于乳汁分泌,也有助于促進子宮收縮,有助于排惡露。而且讓寶寶盡快吃上初乳,初乳中含有更多的抗體,寶寶吃了之后,有利于提高寶寶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也有助于寶寶健康發育。
三、盡快排尿
對于順產的產婦來說,產后不長時間,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動,就可以自主排尿。但對于剖腹產的產婦來說,產后會有導尿管,但即使有導尿管,產婦排尿也會非常困難,因為會非常的痛。但是一定不要因為疼,而不盡快排尿,不然很容易造成膀胱充盈,影響子宮收縮,甚至可能會造成產后大出血。
產后第一天,以上這三件事,希望你能夠咬牙堅持,有助于產后恢復,也有助于寶寶發育!
四、產后惡露關乎子宮恢復
“剛生完孩子,一般惡露要來多久,月經又什么時候會恢復?”
剛生完孩子的媽媽,不僅需要關注寶寶的生長情況,只要寶寶一有什么小問題,自己就會胡思亂想、提心吊膽的;
還要擠出空隙的時間關心自己身體恢復的好不好,很多事忙呢!其中,產后惡露和產后月經都是準媽媽們比較關心的話題。
什么是惡露?
所謂的惡露是指分娩后隨子宮蛻膜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從陰道排出。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持續4~6周,總量為250~500毫升。由于惡露的顏色、內容物和時間不同,它可分為:
1、紅色惡露:產后第一周,惡露的量較多,顏色鮮紅,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塊和壞死的蛻膜組織,稱為紅色惡露。血性惡露持續3~4天,子宮出血量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為漿性惡露。
2、漿性惡露:一周以后至半個月內,惡露中的血液量減少,較多的是壞死的蛻膜、宮頸黏液、陰道分泌物及細菌,使得惡露變為淺紅色的漿液,此時的惡露稱為漿性惡露。漿性惡露持續十天左右,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變為白色惡露。
3、白色惡露:半個月以后至三周以內,惡露中不再含有血液了,但含大量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和細菌,使惡露變得黏稠,色澤較白,所以稱為白色惡露。白色惡露持續三周干凈。
待惡露完全排干凈,一般已到產后5-6周左右了。若子宮復舊有異常,或者產后宮腔內有殘留胎盤、大量胎盤組織、或者合并有感染時,惡露增多,血性惡露的持續時間更長,并伴有臭味。
月經復潮的時間
月經恢復的時間會有較大的個體差異,除哺乳因素,還與生產方式(順產還是剖宮產)、營養、運動、疾病、產時及產褥期情況、精神狀態、情緒等情況有關。
對于哺乳的產婦,可能月經來潮會有所延遲,甚至哺乳期間一直不來月經都是有可能的,因為哺乳期間,血液中較高的泌乳素水平可以抑制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這樣分泌的雌孕激素就會減少,形成暫時的閉經。平均復潮時間約在產后第4-6個月,也就是惡露干凈后1-5個月。
對于不哺乳的產婦,月經通通常在產后6-10周左右恢復來潮,也就是惡露完全干凈1-5周左右。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