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饒信走筆】橫峰青板采風作品選登(十七)|徐彩良:金雞山之美

shiyingbao

金雞山之美

徐彩良

青板是鄰縣橫峰縣的一個鄉,因“青石板橋”隨處可見,故而名之。又一說是因著“青山綠水,鄉村樣板”的美譽而得名,以“青色”“綠色”“紅色”“古色”“秀色”而聞名。

青板鄉尤以金雞村而遠近聞名,如金雞一樣歌著嘹亮的歌聲。金雞村坐落在青板鄉西南部,因傳說有金雞棲息于此而得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方志敏、邵式平于此舉行了著名的“金雞山大捷”會戰,三十八小時內三戰三捷,抵住了國民黨反動派對“弋(陽)橫(峰)暴動”的反撲,挽救了整個游擊區“危機四伏,大有坍臺之勢”的頹勢。而那金雞山看上去山高地險,易守難攻,的確是道天然屏障。

金雞山的“村史館”值得一看,里面有金雞山的神話傳說。很早以前,金雞山腳下住著一戶以打石鑿磨為生的危姓石匠。他家養了一頭母豬,生了11頭小豬。奇怪的是母豬每天白晝都要帶著豬仔出去,但無人知其具體去向。原來這頭母豬是一頭神豬,因金雞山上棲息了一只金鳳凰,而傳說中“雞”“豬”不能同欄,所以大白天神豬就帶著豬仔在山上翻滾石頭,想要借此震動金雞的窩巢,把金雞驚走。金雞在它們的干擾和威脅下,不得不東躲西藏,而石匠對此并不知情。

一天傍晚,危石匠發現金雞在前面拉屎,他上前一看,只見雞屎顏色黃澄澄的,俯下身子拾起一掂量,沉甸甸的。他知道,這只雞并不是一只凡雞,而是一只能造福一方的神雞。出于對神雞的敬畏,他想找到金雞的窩巢,用自己手藝人的技術,給金雞一個更舒適的家園,于是他置金屎于不顧,緊跟金雞不舍,然而金雞倏地一下不見了。

第二天,危石匠遍山仔細尋覓。雖荊棘遍野,石塊滿山,他無不歷經,但最終一無所獲。正當危石匠躊躇不前時,忽然看見自家的母豬帶著一群豬仔在山頂用嘴犁山不止,于是他發出呼豬聲,“啰啰!啰!”誰知這一呼喚,母豬及豬仔頃刻間變成了大小石頭,自山頂滾下山腳,一聲巨響,金雞也展翅飛走了。至今,在金雞棲住的石巖遺址上,山頂金雞展翅的雄姿,山腰間大小石頭錯落的憨態,活靈活現,尚為人們所樂道。

“凡間煙火氣,最撫世人心。”恰逢那天金雞山舉辦美節日。想來這些年,全國各處鄉村都在挖掘、宣傳特色美食和文化內涵,繼而為群眾搭建鄉村文化平臺,豐富群眾文體生活,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而美食,幾乎是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我的感覺中,似乎除了風景,就屬美食有具體內涵了。

來到小鎮的街道上,果然是人山人海,旌旗招展的熱鬧景象。各色小吃甜點飲料擺滿了街道的兩邊,有包子、燈盞粿、燒烤、籽麻糖、油條、西瓜……不說應有盡有吧,不過也夠豐盛的了。邊上的小弄堂里還在舉行“拳王爭霸賽”,不是比武打拳哦,而是“劃拳”呢。“哥倆好”“五魁首”“六六順”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同行的好幾個師友對“拳王爭霸賽”很感興趣。而我更喜歡看街上的美食節,不過我對美食的興趣,更多的只在于吃,至于制作,幾乎沒怎么留意過。橫峰盛產“大米粿”和“葛粉”,據說大多出自青板,這也算得是比較有名的兩種農副產品了。

說到葛粉,就是葛根粉,把葛藤熬制曬干,研成粉末狀以便存放。需要時沖水泡服,可解熱除煩,生津止渴,用于煩熱,口渴,醉酒,喉痹,瘡癤等。因為葛藤富含葛根素、異黃酮和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與微量元素,葛根素在醫學上有擴張冠狀動脈和腦動脈的作用,異黃酮能夠有效地抑制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可降低血壓和血脂,能顯著增加缺血組織的血液供應量。富含的維生素A、維生素C、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多種營養物質。經常食用葛根可以為身體提供所需的營養,同時還有助于補血。而且葛根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之功效。我認為,葛粉確實比“一些飲料要更好喝一些。

大米粿最負盛名的當屬鄰縣弋陽的“年糕”,青板明代嘉靖前就屬弋陽縣的管轄范圍,現在也是毗鄰而居。大米粿,顧名思義,就是大米做成的粿條(或圓形的粿塊),較之米飯,韌勁更大,更有嚼勁,應該與機器壓榨有關吧。

還有一種比較有名的以大米為原料制成的粿類,那就是燈盞粿。燈盞粿是本省本市的地方特色小吃,因外形呈燈盞狀而得名,外皮由大米制成,中間添餡,餡大多數有新鮮香菇,鮮豬肉,黃豆芽,鮮竹筍等(也可因個人口味不同酌情增減),最后放入竹制小蒸籠中用大火蒸半小時左右即可,色香味俱全,食后回味無窮,齒頰留香。其外皮原料就是普通的大米,用石磨磨成漿,然后放在鍋里熬成粿胚,再捏成燈盞形,然后炒餡填進燈盞形的粿殼里。不過其制作程序略嫌繁瑣,當中的細節分寸尤其難以掌握。比如如果用機器磨漿,味道就比石磨的要差很多。粿胚的質量完全決定了燈盞粿的味道,粿胚什么時候起鍋也完全憑感覺,不能太濕也不能太干。將粿胚捏成燈盞的形狀也是手藝活,就像捏陶瓷一樣,一定要光滑勻稱才好看。燈盞粿的餡也很有講究,最好吃的有人說是青南瓜切成細絲,再加上放上四分之一的青豆切碎,再加點鮮香菇,油要放得適中。餡在鍋里炒至八九分熟,再添到粿胚里去蒸,蒸的時候不要打開來看,而且要蒸透。蒸好了以后,再在餡上淋一層薄薄的熟豬油。好的粿胚滑嫩不粘牙,再加上南瓜的鮮美和豆子的清香,味道絕妙。

當然,大米還可以有其他很多種做法,除“大米粿”和燈盞粿外,還有夾子粿、立夏粿(又名夏羹粿)、清明粿、油炸粿、抖漿粿、千層糕、米粉米線、蕎麥粿、麻糍粿等。

作者簡介

徐彩良,作者簡介:江西鉛山人,就職于鉛山縣中醫院,從事麻醉專業27年。業余喜愛詩書畫印,現為江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往 期 作 品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