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時下正值三九,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可以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不過,冬天陽氣趨于內斂,陽旺于內,過多食用溫熱肉食,又可能會出現口舌生瘡、口干口渴、咽喉腫痛、心胸煩熱、小便黃赤、失眠多夢等內熱上火的癥狀。所以還需要搭配食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瀉火作用的蔬果。
具體如何選擇,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后養生蔬菜
01
葉菜
?大白菜:性涼,味甘,歸胃、大腸經,能養胃消食,清熱除煩,解渴生津。
?娃娃菜:性平微寒,味甘,歸腸、胃經,能解渴利尿,通利腸胃,清熱生津。
?西洋菜:性寒,味甘、微苦,歸肺、膀胱經,能清熱止咳、清燥潤肺、化痰止咳、利尿。
?芥菜:性平偏溫,味辛,歸肺、胃經,能溫中利氣,通肺開胃。
?菠菜:性涼,味甘、澀,歸腸、胃經,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
02
根菜
?白蘿卜:性涼,味辛、甘,歸肺、胃經,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
?胡蘿卜:性微涼,味甘,歸肺、脾經,能健脾和中,滋肝明目。
?土豆:性平,味甘,歸胃、大腸經,能和胃健中,解毒消腫。
?蓮藕:性平,味甘,歸心、脾、胃經,能清熱生津,散瘀止血。
?山藥:性平,味甘,歸脾、肺、胃、腎經,能健脾補肺,固腎益精。
?芋頭:性平,味甘、辛,歸腸、胃經,能健脾補虛、補益肝腎、散結解毒、潤腸通便。
?萵苣:性涼,味甘,歸胃、大腸經,能利五臟,通經脈,清胃熱,清熱利尿。
冬至后養生肉類
01
雞肉
中醫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益五臟、補虛損的功效。
就營養來說,雞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類,富含磷、鐵、銅和鋅等微量元素,非常適合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的人來吃。
02
牛肉
牛肉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的功效。
牛肉的肌氨酸含量比其它任何食品都高,還富含鐵、鋅、鎂等微量元素,因此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腰膝酸軟的人都特別適合吃牛肉。
03
羊肉
羊肉有溫補氣血、祛寒暖腎、益氣補虛的功效。
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含量還比其他肉類要高,而且肉質細膩,容易消化,適合脾胃虛弱,經常腹部冷痛、手腳冰涼的人食用。
04
鯽魚
古語有云:“冬鯽夏鯉”。
冬季天寒地凍,鯽魚更能適應寒冷的水溫、積極覓食,因此,冬季的鯽魚肉肥籽多,味尤鮮美。
中醫認為,鯽魚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利水滋腎等功效,冬季用它滋補不易上火。
對于產后女性來說,食用鯽魚有助于促進子宮收縮,幫助產婦盡快排出惡露,兼有催奶功效。
05
生蠔
冬至到清明,蠔肉肥晶晶。
冬至過后,蠔肉味道鮮美,有補益五臟、滋陰養血、潤澤肌膚的功效。
生蠔為海產品,咸味入腎,故其還具有一定補腎精腎陰的功效。
冬至后養生水果
01
蘋果
冬天吃蘋果是潤燥的好方法。蘋果具有生津止渴、潤肺健脾、養心益氣等功效,能促進胃腸蠕動,調理腸胃,治便秘助消化,還能預防膽結石。
02
梨
梨有止咳的功效,非常適合冬季吃。其水分充足,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碘,能維持細胞組織的健康狀態,幫助器官排毒、凈化,還能軟化血管,促使血液將更多的鈣質運送到骨骼。
03
荸薺
荸薺自古有“地下雪梨”之譽。冬至到小寒,是荸薺糖分含量最高的時候。
中醫認為,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瀉內火的功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