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現在的四川沒有秋天
夏天一過就是冬天了
國慶回老家,穿短袖都熱的大汗淋漓
回蓉后盡然凍得瑟瑟發抖
現在街上,人們的穿著真是五花八門
有的穿上了羽絨服、有人還在穿著一件單衣
……
對于一個注重中醫養生的人來說
溫度永遠比風度更重要
提到中醫養生,那么問題來了!
中醫理論認為,秋季養生應以“養收”為主,達到陰陽平衡的原則,養生需要考慮到起居、飲食、運動、精神等方面。
清淡飲食防秋燥
從中醫角度講,秋天雨水減少,氣候偏燥,燥邪易傷肺、傷津,加之肺為嬌臟,肺氣通于天,不耐寒熱。燥邪傷肺容易出現口咽干燥、干咳少痰、舌苔少津等癥狀。
所以我們需要多吃一些清火潤濕的食物來滋潤臟腑,養陰生津,例如:銀耳、蓮藕、核桃、百合、蓮子等等。
此外四川飲食出了名的麻、辣,但是秋季養生日常飲食宜清淡為主,應注意“少辛辣增酸”。
中醫認為酸味可收斂肺氣,故適當吃些柚子、山楂等酸味食物;少吃辣椒、花椒以及蔥、姜等辛辣食物,避免化熱生火,加重秋燥。
精神調養防秋愁
秋季養生,精神調養也很重要。
秋風蕭瑟、草木枯黃,加之身體困乏,就容易引起悲涼的情緒。
中醫認為悲傷的情緒會影響肺氣宣發。因此,我們要疏通情志宣泄郁悶之情,保持平靜寧和、樂觀豁達的心態。
與朋友登高望遠,舒展情志,或聽聽音樂、寫寫書法陶冶情操舒緩情緒就是不錯的選擇。
早睡早起解秋乏
大家都知道春困秋乏,由夏轉秋后,機體在夏季時損耗的陰津未恢復,人們容易感到四肢無力、精神不佳、倦怠、睡意綿綿、呵欠不斷,這些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秋乏”。
緩解秋乏,我們需要從生活起居進行調整。
早睡早起,不熬夜,建議在晚上10點前入睡,早上6點起床,中午睡個午覺(午覺最好不要超過半個小時)。
另外,秋天正是鍛煉身體的好時機,適當開展健身活動,既能增強體質,也能有助于消除“秋乏”。
圖片來源soogif網站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