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秦王朝(大秦王朝歷史簡介)

shiyingbao

大秦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集權制王朝,自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至十五年后亡于秦二世之手。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乃顓臾后裔,被舜賜贏姓。周朝時贏姓后裔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

 

《史記·秦本紀》

春秋戰國時期,經過自秦穆公至秦王政歷代君王的努力,加上地理位置的優越,秦國最終從春秋戰國的血腥爭霸中沖殺出來,建立了大一統的秦王朝。

 

秦滅六國

秦統一六國后,又進一步北擊匈奴,南下百越,其疆域在周王朝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東起遼東,西至玉門關、隴西,北抵長城,南達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帶,面積超過500萬平方公里,基本奠定了后世中國的版圖。

 

秦朝疆域圖

在政治上,秦改周朝的分封制為郡縣制,首次確立了中央王朝和皇帝的絕對權威,并設置了與之配套的三公九卿制的中央官僚機構。秦所創下的這套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治制度,成為后世歷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統一度量衡

 

統一貨幣

在經濟上,秦實行土地私有制,使社會進入地主---農民模式的階級社會。其統一度量衡、貨幣、車軌、文字等,使我國在文化上首次實現真正的大一統。此外,秦所創的法律也一直沿用到唐代才有較大的變動。

 

統一車轍

 

統一文字

總體而言,秦代雖短,但其在我國歷史上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秦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時,為維持龐大的官僚機構和軍隊,進行了多次大規模戰爭,以及修筑萬里長城和阿房宮等大型工程,對人民橫征暴斂過重,再加之過于嚴酷的法律,以及對知識分子的打擊,使人民“苦秦久矣”,最終引發大規模農民起義,加上六國貴族的響應,歷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