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東南部有個地級的黃石市,面積較小,只有4500多平方公里。除了4個市轄區,黃石只轄一市一縣,大冶市面積1500多平方公里,面積最大的是陽新縣,約2780平方公里。
在湖北省的縣級行政區里,陽新的知名度并不高,不如神農架、紅安、天門、麻城、枝江等地更受。但是陽新的地理位置卻非常重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之地。陽新位于黃石主城區東南,往東不遠就是萬里長江,往西是咸寧。不過,陽新特殊的地理位置最重要的一個標簽,就是它是江西省的西北大門。
江西省被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湖南省環繞,可北可南,可東可西。江西的北大門自然就是扼長江之頸的九江(古稱江州、潯陽),安徽省黃山市(舊稱徽州)可以說是江西省的東北大門,陽新則扼守江西省的西北要道上。陽新位于鄂贛兩省交界上,過了并不算太高的幕阜山,山那頭就是江西地界。
江西有沒有中心城市?當然有了,就是省會南昌。唐朝的江南西道、江西觀察使,宋朝的江南西路,治所皆設在南昌。對控制江西的王朝來言,守住南昌,就基本能守住江西。五代十國的南唐被周世宗柴榮攻占淮南十四州后,剩下的地盤中最重要的就是江西了。中主李璟為避北朝兵鋒,將洪州(南昌舊稱)升為南都,成為南唐的國都之一。而反過來說,江西以外的王朝想得到江西,那就必須先占領南昌,然后再向東取饒(上饒市西部、景德鎮)、信(上饒市東部、鷹潭)等州,向南次第取吉安、贛州等地,江西可定。
那么,北兵如何取南昌呢?如果攻正北面的大門九江,難度較大。九江扼守長江之險,東有鄱陽湖為屏障,古人稱九江為“九江不守,則南昌之患在眼前。”江西之兵勢必死守九江,以捍衛南昌。在這種情況下,陽新的地理優勢就突顯出來了。
九江固然有長江天險,九江城卻在長江南岸,而陽新恰也在長江南岸,又不隸屬江西。一旦北兵占領陽新,九江之于南昌的戰略地位就有所下降,因為北兵可不費周章地穿幕阜山進入江西,也就是九江沒有長江之險的側翼。而且在冷兵器時代可阻止大軍前進的鄱陽湖,恰在九江與南昌一線的東邊。換言之,陽新和南昌之間,除了幕阜山,就是一條不寬的修水而已。
陽新襟帶幕阜山,橫大江之南,西北是湖北的中心——重鎮武昌,東南是江西的中心——重鎮南昌。陽新居二昌之間,為要塞之地。早在西漢時,就有人向謀反的淮南王劉安建議,出兵死守下雉(今陽新縣以東不遠處),就是絕塞豫章郡(今江西省全境)之門。
北宋被金朝所滅,康王趙構“泥馬渡江”建立了南宋。但早期的南宋根本不成規模,就是個馬車上的逃亡小朝廷,被強悍的金軍滿世界追打。南宋在江南根本不穩,而要守住江南,必須死守住江西,以江西為江南之屏藩,南昌的戰略地位突顯。金朝自然也看到了這一點,要把南宋小朝廷堵死在江南,就必須拿下江西南昌。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月,金軍大舉進攻長江東岸的黃州(湖北黃岡),拿下之后,金軍從黃州渡過長江,從興國軍(宋時的軍多設在形勢險要之處)所隸屬的大冶(今黃石大冶),再經興國軍治所永興縣(今陽新縣城),取山路直入江西境內。金軍大舉入贛境,沒費太大的力氣就攻下了洪州,差點把新生的南宋王朝送進歷史。如果金朝能控制南昌進而控制江西,就能斬斷南宋江南本部與湖廣、四川的聯系,金軍就能把南宋打成第二個南唐,亡之日不遠矣。若真如此,陽新這么一個小縣城,可以說將會改寫歷史。最終,南宋還是挺過了金朝的超強度打擊,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勢。
自南宋之后,南昌始終是江西地區的中心城市,守江西必守南昌,是歷代兵家的共識。而要守住南昌,陽新不能不守,把湖北陽新稱為江西南昌的西北大門,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