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生兒的生理特征(新生兒的外貌特征)

shiyingbao

新父母對于新生兒總是關愛有加,但由于常常是初次為人父母,對于新生兒的一些基本特征都不是很了解。新生兒有什么生理特征、外貌特征以及感覺特征呢?又有哪些特殊生理狀況需要新父母注意呢?聰明的新生兒是什么樣的?一起進入文章來一探究竟吧。

  • 新生兒的生理特征

    1.呼吸系統

    初生兒會立即開始呼吸,但因為呼吸器官發展還不完善,呼吸可能會呈現頻率較快、呼吸深度較淺的狀態,不是很有規則,大約40-60次/分鐘,早產寶寶甚至可能會有暫停呼吸的狀況。

    2.循環系統

    與常人相比,新生寶寶心臟跳動比較快,大約120-160次/分鐘,血壓大約6.12~10.64kPa(46~80mmHg) ,部分嬰兒可能伴有心臟跳動雜音。

    3.消化系統

    新生兒在出生之后的12個小時內開始排便,有的會在娩出的過程中就開始排便。孩子剛開始排出的咖啡色或是深綠色的糞便就是胎便,當吃了母乳以后,顏色就會變為棕黃混合,一天會排數次。如果在出生后的24小時之內都沒有排便,并且腹脹、嘔吐,應及時去看醫生。

    4.泌尿系統

    在降生6個小時內,新生兒就會排尿,但前兩天的尿量會比較少,但每天至少60ml。如果出生后24小時至28小時都沒排尿,需要喂20-30毫升的10%的葡萄糖水,再觀察是否排尿。如果還是沒有排尿,則應及時去看醫生。

    5.神經系統

    新生兒的大腦興奮度較低,容易入睡,并且睡眠時間長,大致在18-22小時,只有少數嬰兒會產生睡眠時間較短的狀況。長大后,孩子往往就睡得少,玩得多一些了。

    6.體溫

    剛從母體里出來時,孩子的體溫會降低,之后就會逐漸升高至36-37度,并且易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由于神經系統還未發展到成熟階段,初生兒是不能很好地實現體溫的自我調節,因此極易被外界環境溫度所干擾。因而當外部環境的溫度過高時,初生寶寶可能就會產生脫水熱,反之,過低就可能導致肺炎或硬腫癥。

    7.免疫

    與常人相比,新生寶寶的免疫能力比較弱,易受感染性疾病的傳染,因而要做好防感染工作。

    8.粘膜

    新生兒由于黏膜分泌物的堆積,會在口腔黏膜中出現黃白色的小斑點,即“馬牙”,馬牙在幾個星期或是幾個月后就會自動消失。新生兒臉蛋肥嘟嘟,在臉頰兩邊還會有兩塊厚厚的小脂肪。別以為這是孩子賣萌用的,其實這叫做“螳螂嘴”,特別用來幫助寶寶吮吸。為避免感染,父母不能割掉或擦掉二者。

    9.能量和體液代謝

    在降臨的首日,新生寶寶所要的總能量應該達到100~120千卡/千克,每天用以代謝的能量應達到50千卡/千克。新父母只需要正確地用母乳、牛乳或者配方乳喂養新生兒即可達到能量需求。

  • 新生兒的外貌特征

    1.皮膚

    剛出生的嬰兒皮膚呈現紅色,摸上去涼涼的,看上去皺皺的,有些嬰兒會有一層灰白色的胎脂,以后會慢慢吸收。早產兒長出的軟軟絨毛會出生后在一到二周后消失。

    2.頭部

    嬰兒的頭部比較大,約占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一,可能會因產道的擠壓產生變形的情況。由于頭發濕濕地貼住頭皮,頭皮就可能會因為部分水腫產生產瘤,產瘤會在之后自動消失。頭部的前后囪呈菱形和三角形,前囪閉合大約在12-18個月,后囪閉合大約在2-4個月。

    3.臉部

    新生兒臉部呈現腫脹狀態,眼皮較厚,鼻梁較矮,并且眼部發展不完善,會有生理性遠視以及斜視現象,但在2-4周后就會消失。

    4.鼻子和耳朵

    新生兒鼻腔比較窄,鼻粘膜較軟并且有血管,容易導致鼻塞,部分嬰兒在鼻尖部位有粟粒疹。此外,其耳部軟骨發育較好,形成了耳朵輪廓。

    5.全身

    由于出生前在母親子宮內生長,新生兒依舊四肢縮在一起,小手緊緊握拳,但頭部、頸部及軀干部分會逐漸伸展。

  • 新生兒的感覺特征

    1.視覺

    新生兒一出生就具有光覺反應,在1-2個月時就會眨眼睛,3個月的時候已經能夠尋找活動的玩具。如果想開發寶寶的視覺功能,可以試著選幾件顏色鮮艷的玩具擱在他身邊。

    2.聽覺

    剛出生時只是對聲音有一點反應,兩周的時候就能集中聽力;4個月聽到好聽的聲音會展露笑顏;6個月時聽到媽媽的聲音會有反應;8個月大就能對聲音做出區別。新父母可以通過播放輕柔音樂的方式鍛煉寶寶的聽覺。

    3.觸覺

    新生兒在觸覺方面發展較好,父母可以在1-2月的時候就讓新生兒自己抓住或握住一些玩具;5個月的時候,選些形狀各異的玩具來鍛煉孩子的雙手。

    4.味覺

    在出生一些日子后,新生兒對味覺的敏感度就會很高,對于不一樣的食物,他們表現出的反應也不一樣。為了發展孩子的味覺,新父母可以給他們一定的氣味刺激。

    5.皮膚感覺

    新生兒會產生不安情緒,媽媽可以常常撫摸他的皮膚,以此鍛煉嬰兒的膚感,促進與嬰兒之間的感情,增進嬰兒對外部環境作出的反應。

  • 新生兒的特殊生理狀況

    1.體重減輕

    在出生后2-4天,孩子體重可能會因為飲食較少等原因較出生時下降6%~9%,10天之后就能夠回到正常狀態。并隨月齡的增長,攝取營養物質的增多,體重也會相應增加。

    2.脫水熱

    房間溫度太高或者體內水分不充分往往會造成孩子脫水,引起脫水熱。此時,孩子體溫腋窩的溫度超過37℃, 或肛的溫度超過37.8℃。新生兒患脫水熱后體溫不會超過38度,因而在發現后立即補充水分便能降溫。新父母需要注意對新生兒的環境加以控制,不能太熱,還需及時為新生兒補充水分。

    3.脫皮

    脫皮并不是異常現象,無需太擔心,因為初寶寶的角質層并沒有生長完善,他的表皮與真皮不能夠緊密相接,很有可能會脫落。新生兒全身很多部位都可能發生脫皮,在四肢和耳朵后較為顯著,新父母不需要特殊處理,只需要在寶寶洗澡時讓它自然脫去即可,但如果脫皮伴有紅腫或水泡就要去醫院就診。

    4.新生兒紅斑

    在干冷的外部環境或是毒素影響下,某些孩子在誕生后第一天皮膚會呈現發紅的狀態,且伴有紅色針尖大小的小點。這種癥狀在1至2天后漸漸消退,腳底、腳心和褶皺處多會出現脫屑現象,在完成脫屑后,皮膚會變成粉紅色。

    5.栗粒疹

    大人可能會發覺在孩子的鼻尖、鼻翼和臉頰常常會出現一些小點,通常是黃白色的,大致針尖大小。其實這是皮脂腺堆積造成的栗粒疹,無需太擔心,只要等到蛻皮后這些疹子就會不見了。

    6.生理性黃疸

    孩子誕下48-72小時后或許會有生理性黃疸現象,通常表現在皮膚和黏膜上,這是由于血液中膽紅素濃度過高導致的。通常一到二周后便能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需治療。

    7.短暫的窒息

    新生兒可能會有但時間“窒息”,由于他們無法用嘴呼吸,只能使用鼻子進行呼吸。并且孩子的肺部也沒有發育成熟,不過這種情況等到6個月之后就不大會發生了。因而應及時疏通新生兒堵塞的鼻子,注意不要在新生兒睡覺時遮捂其鼻子。

    8.打噴嚏

    初生寶寶的鼻腔又短又小,鼻腔中的血液流動較快,易受外界環境的輕微刺激如塵埃等而打噴嚏,如塵埃等微小物質進入鼻腔,又或是遇到冷空氣。打噴嚏可以幫助孩子打掃鼻腔,除非遇到流鼻水的狀況,不然新父母無需特別處理。

    9.眼睛斜視

    由于曾在產道內被擠壓,新生兒的眼瞼受到壓迫,可能會出現腫脹的狀況,大約在2至3天內這種狀況就會消失。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的眼球位置還未固定,所以可能會有斗雞眼的狀況,并且此時寶寶的眼部肌肉調節功能還比較差,常常會出現短時間內的斜視,無需大驚小怪。如果在三個月后斜視仍未恢復,新父母應及時帶新生兒就醫。

    10.干哭無淚

    新生兒有時會出現干哭并不產生眼淚的現象,這是由于新生兒的淚液很少,只夠用以保持眼球的濕潤。直到孩子出生幾個月后,他才能自如流淚,因此此時淚管已經完全打開。

    11.馬牙

    由于黏膜分泌物的堆積,新生寶寶會在口腔黏膜中出現小斑點,呈黃白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馬牙”。這種現象幾個月后會自動消失,無需處理。

    12.乳腺腫大

    通常,媽媽在懷孕期會分泌一定的雌激素。該激素也可能對寶寶產生影響,導致孩子在降臨后一周內,有胸部泌乳、乳腺腫大,乳暈顏色變深等現象。在2-3個禮拜后這種狀況就會自然消失,父母不用進行多余處理。

    13.頻繁打嗝

    因為橫膈膜還未發育完善,新生兒可能會在幾個月內頻繁打嗝,異常興奮或者喂奶也會引起嬰兒打嗝。這種現象在3-4個月會逐漸減少,可以通過喝溫開水來止住打嗝。

    14.溢奶

    新生兒胃部較小且呈橫向狀態,發育也并不完全,胃部的奶汁容易產生倒流現象。溢奶這種現象也是正常的,但如果新生兒出現噴奶的癥狀,且噴出的量很多,則是吐奶,應該及時就診。喂奶后,父母可將嬰兒輕輕抱起,將嬰兒頭部放置于肩的位置,用手持續輕拍嬰兒。

    15.扁平足

    嬰兒的足底扁平現象是正常的,當出現足弓較高時,說明嬰兒在神經等方面可能存在問題,扁平足在4-6歲的時候才會逐漸發育良好。

    16.內八腳和羅圈腿

    由于嬰兒出生前長期在母親子宮內蜷縮生長,嬰兒出生后可能會呈現內八腳和羅圈腿的現象,這種現象會隨著嬰兒的成長運動漸漸消失。

    17.驚跳

    因為寶寶的神經系統還沒有成長完全,所以在入睡后他的身體可能會不由自主地抽動,特別是手指或者腳趾會產生顫動,當受到外部環境影響,例如光線的照射或者聲音的輕微刺激時,雙手也會相應晃動。父母只需輕按嬰兒任意部位使其鎮靜即可。

    18.假月經

    同樣是母體雌激素導致,有的女嬰可能會在誕生后一個禮拜內出現疑似月經的現象。出生后嬰兒的雌性激素漸漸減少,子宮和陰道上皮組織脫落,就會有好似來例假的現象。這種現象比較正常,可以不做處理,2-3天后就會自然恢復。

    19.紅色尿

    嬰兒在出2-5天后,可能會排出紅色的尿液,伴隨著啼哭現象。為了放止尿液結晶或者堵塞父母可以多給嬰兒喂母乳、少量牛乳或者開水來增加嬰兒的排尿量。

    20.青痣

    父母可能會在新生寶寶的屁股上、背上和腰上發現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并不高于皮面的形狀較大的藍灰色斑,這就是青痣,是由特殊的皮膚色素細胞沉著導致的。青痣大致在4歲左右消失,有時會稍稍延遲,這種青痣只出現在東方人身上。

  • 聰明的新生兒有哪些特征

    1.感覺敏銳

    感覺敏銳、反應快的初生寶寶心理會較早發育,很早就開始對外部環境產生反應,因此會更加聰明。

    2.笑得早

    孩子笑得早也是聰明的象征,早早就笑的新生兒通常聰明伶俐,父母也可以關注一些。

    3.個頭大,體重較重

    英國醫學研究協會的理查斯博士通過對近4000名出生于1946年的男女的跟蹤調查,其研究結果顯示:出生時的體重與智力成正比,也就是說,新生兒的體重越重,那么他長大后就可能越聰慧,新生兒如果體重偏低,就可能會影響到他的認知功能。

    在母體中吸收到了充足的營養以及受到過良好的胎教,都會使得孩子出生時個頭較大。體重較重的新生兒身體狀況一般較好,相對于其他新生兒更加活潑,更加吸引人。他們每頓吃得比較多,不需要多次喂食,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以智力開發。因而,較重的新生兒可能擁有更好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