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通常把胎齡小于37周就出生的嬰兒稱作早產兒。早產兒體重大都在500g至2500g之間,器官功能等各方面能力弱于足月嬰兒。早產兒有哪些特征?常見疾病有哪些?有害如何護理早產兒呢?
早產兒
我國以出生時的胎齡判斷寶寶是否早產,一般情況下,胎齡<37周就出生的寶寶稱為早產兒。體重大都在500g至2500g之間,器官功能及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足月兒差。其中,胎齡小于32周又稱之為極早產兒。其患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而言要高于足月出生的孩子。早產兒需要接受治療和特殊護理,確保健康后才可回家。回家后也要進行各方面的特殊護理,方可使寶寶健康成長。
早產兒特征
1.身體
(1)頭部:頭顱較大,約為全身長度的三分之一,囟門較為寬大,頭發短且少,表現為短絨狀,耳殼軟平。
(2)皮膚:鮮紅色皮膚,膚質薄嫩,伴有水腫現象且膚色發亮。胎齡與胎毛多少有關,前者越小后者越濃密。其胎脂豐厚,皮下脂肪卻不多。手腳指甲均較為柔軟,且長度較短,一般不超過趾(指)端長度。
(3)胸腹部:孩子胸廓外形似圓筒形狀,肋骨柔軟,兩側肋骨中間內外肌肉無力。吸氣時,胸部可能出現胸壁凹陷的情況。同時,寶寶腹壁較健康兒童偏薄弱,一旦護理不當,易出現臍疝癥狀。
(4)乳腺結節:無法觸摸到乳腺結節,即使胎齡36周后出生,也僅能觸摸到很小的乳腺結節,一般直徑小于3mm。
(5)跖紋:足紋很淺,只能在足前端部位看見1~2條,足根部光滑。
(5)生殖器官:男性早產兒的睪丸未降至或者說沒有全部降到陰囊。而女性早產兒生殖器官則表現為大小陰唇分開明顯,大陰唇不能完全蓋住小陰唇的現象。
2.體重
早產兒出生后體重增長明顯,滿一周歲時,體重約為剛出生時的5—7倍,但足月出生的寶寶這個數據僅為3倍。
3.體溫
由于肌肉少,張力低,體表面積大造成失熱較多,加之皮下脂肪少,保存熱量的能力低,且嬰兒太小,攝取能量、排汗出汗及活動能力都很差導致大部分早產兒體溫調節問難,穩定性不好。
4.抵抗力
早產兒從母體所獲得的能夠增強抵抗力的免疫球蛋白很少,這就導致了其免疫功能及對細菌的殺傷力和對病毒的抵抗力都比足月兒差,有時候輕微的感染都會會帶來敗血病的風險。此外,對眼睛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很容易導致視網膜出血,進而導致失明,醫學上稱之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5.呼吸
因為不足月,寶寶的呼吸器官和中樞神經發育不全,所以大多數早產兒出生后都會缺氧甚至呼吸困難。比如呼吸功能不穩定,伴隨不規律呼吸暫停,呼吸急速微弱等。且早產兒啼哭聲小而弱,易患上吸入性肺炎和肺透明膜病。
6.飲食營養與消化
早產兒吸吮奶及吞咽消化吸收的能力都比較弱,很容易導致進食困難,喂養不易,加之胃容量小,很容易導致被嗆、咳嗽、溢乳、腹瀉、腹脹等不良反應。此外,大多數早產兒對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較差,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但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較好。某些營養物質如維生素A、維生素D的儲存量少,容易導致貧血、低血糖,患營養缺乏癥。
7.排泄系統
排泄不好,生理性黃疸維持時間長而且較重,排泄時間長,易發生水中毒、面臨脫水的危險。胎齡越小,腎小球功能發育越不完善,制約其濾過率,可致使孩子少尿或無尿;腎功能差導致不能更好的回收電解質及葡萄糖,易發生電解質紊亂。
8.造血系統
足月寶寶誕生后,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量將逐漸減少。早產兒的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量則與體重呈正比,體重越小,數量下降越快。長此以往,可能導致早產兒貧血,嚴重時還會休克,若是再缺少VE還會造成溶血。由于血小板增加的速度要比足月兒慢,因此當受到外傷感染時,易出血嚴重,腦出血、肺出血皆有可能。此外,大多早產兒合成蛋白的能力都較弱,很容易出現水腫。
9.神經系統
胎齡越小其在各方面的神經反應能力越弱,比如對刺激的反應慢、吸吮吞咽能力弱、咳嗽及呼吸微弱、眨眼等動作反應遲緩、對光的敏感度低等。黃疸嚴重時還會導致神經系統受損。
早產兒常見疾病
早產兒器官發育不全,抵抗力弱,很容易患病。最常見的疾病就是早產兒黃疸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 早產兒黃疸
黃疸是體內膽紅素出現代謝障礙而導致的膽紅素濃度過高的結果,表現為皮膚、鞏膜等組織的變黃。而早產兒的黃疸會比足月兒出現的時間早、持續時間長、難以消退,并且黃的指數也相對較高。
早產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情況。生理性黃疸可服用退黃藥物加白糖水或梨水,另外要適當曬曬太陽。如果退黃后又復發加重,并伴有吐奶、貧血、大小便顏色異常體溫不穩定則多為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就醫應照藍光治療。寶寶出現黃疸病癥時,爸媽先不要著急,應冷靜下來細心觀察寶寶的病情發展,拿不準情況建議去正規醫院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
·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由于新生兒出生后不久吸入高濃度氧而使得視網膜血管異常增殖所致的一類疾病,與接受氧治療等因素有關。但致病原因并非只有一個。一旦患病,會導致角膜混濁、視力受損,應該早發現早治療。
1.視網膜病變表現
常出現在出生后3~6周,先是活動期,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血管改變階段、視網膜病變階段、早期增生階段、中度增生階段以及極度增生階段;后是纖維膜形成期,按輕重程度也分為1~5度。
2.早發現早治療
可通過手術治療,如:冷凝治療(肯定短期治療有效果,可使半數病例免于惡化發展,但可引發并發癥)、激光光凝治療(主要用于治療一二階段,效果比冷凝治療更好,穿透性強,并發癥明顯減少)、鞏膜環扎術(病變發展到四五階段可用此方法)和玻璃體切除手術(鞏膜環扎術失敗及第五階段的病患可采用此方法治療,視功能恢復有限)。還有一種療法,在閾值前補氧,以免病變。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治療方法還在研究中。除了早發現早治療外,還要嚴格限制用氧,重視視網膜病變的并發癥,做好防御工作。
早產兒智力
寶寶沒有足月出生,這就意味著從寶寶誕生時起,爸媽就要密切注意寶寶各方面的發育情況,以免早發現早解決。
· 矯正月齡評估生長曲線
尤其是寶寶的智力發育,需參照寶寶的矯正年齡做出評估。矯正月齡=出生后月齡-(40-出生時孕周)/4)
解釋如下:如果新生寶寶的胎齡是36周,已經出生2個月,他的矯正月齡應該是多少呢?可以參考下面的計算:2-(40-36)/4=1,寶寶的矯正月齡為1個月。按1個月的數值,將寶寶的體重、身高、頭圍等身體指標對照嬰兒生長曲線表,查看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 此計算公式可使用到孩子兩周歲。
· 鈉元素可提高早產兒智力
早產兒(提前八周或八周以上出生)尿液流失鈉元素更為嚴重。為彌補鈉元素缺失,在出生頭兩周,醫生常常給早產兒補充鹽分。實驗顯示,早產兒出生后,父母若適量給其補充鹽分,可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智商測試顯示,這種情況下,早產兒的智商測試數值要高于正常寶寶(未補充鹽分)13%。此外,適量補充鹽分還有助于提高寶寶記憶力和語言發育功能。
早產兒喂養
與足月出生的孩子相比,早產寶寶吸吮、吞咽能力相對差,表現為沒有力氣吸允乳頭喝奶甚至不會吃奶。此外,因為沒有足月出生,其本身胃容量就小,喝奶量有限,極易出現漾奶現象。多喂幾口奶或者喂奶不當都可能導致奶水吸入寶寶肺中,造成寶寶不適甚至有性命之憂。所以學會如何給早產寶寶喂奶非常重要。
1.開始喂奶時間
通常在生后6-12h開始喂糖水,24h后開始喂奶,體重小于1000g的嬰兒則一般在生后48-72h開始喂奶。
2.奶量及間隔
喂養奶量計算公式:
出生10天內早產兒每日喂奶量(ml)=(寶寶出生實足天數+10)×體重(千克/100)
10天后每日喂奶量(ml)=1/5-1/4體重(千克)
3.哺喂方法及姿勢
早產兒最好還是吃易于消化吸收的母乳,若不得不吃配方奶也必須找接近于母乳的專門配方奶,切記奶水濃度過高,而且也只能作為母乳的補充。寶寶出生時體重較重,這種情況下孩子可直接哺乳。若寶寶出生后體重過輕,可考慮滴管或胃管喂養,為了避免嗆奶和吐奶可將寶寶抱起來喂奶。如若人工喂養,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奶嘴,太大或太小都將不利于寶寶的正常吃奶。吃奶的時候最好讓寶寶休息幾秒鐘,而且每次給寶寶喂奶后都最好把寶寶抱起來,輕拍寶寶的后背來防止寶寶吐奶。
4.奶粉
對于消化系統不好的未足月早產寶寶,他們更適合飲用母乳或專門設計的早產兒配方奶粉。倘若是奶粉喂養,待寶寶體重恢復正常,達到2500g時,便應該逐步更換為嬰兒配方奶粉。
早產兒護理
1.注意保暖:由于早產兒體溫不穩定,調節困難,因此要多測體溫,努力確保體溫恒定,最高體溫與最低體溫之差不得大于1℃。
2.精心喂養:早產兒更需要母乳喂養。母乳里富含氨基酸等多重營養,這些營養元素有助于早產寶寶更好的吸收和成長。母乳容易被寶寶吸收,益于消化系統的發育,還能提高免疫力。針對不會吸吮或者吸吮力弱的寶寶,建議新媽媽按時按量擠出母乳,再進行喂食。
3.預防并發癥:定期進行視力、肺部、腸道、黃疸等的檢查,觀察是否呼吸困難、體溫不穩定或出血,時常調換臥姿有助于肺部循環,防止肺炎。
4.保持安靜:早產兒需要安靜、清潔的生長環境,因此喂奶、換尿布等時要輕柔,切忌大聲喧嘩或是抽煙。
5.防止感染:保證早產兒生活的房間空氣清新。不要讓無關人等進入早產兒房間。即使是抱孩子,也要先洗手并換上干凈衣服。母親患感冒時應戴口罩哺乳,哺乳前應用肥皂及熱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嬰兒撫觸:經常撫摸孩子刺激孩子眼、手、腳等,可促進孩子智力發育,助于消化吸收和睡眠。出現下面情況,請及時與醫生聯系:
(1)一般認為,寶寶正常體溫值在35℃—38℃,一旦發現寶寶體溫不在此范圍內,說明寶寶身體出現異常,爸媽要嘗試通過物理等療法幫助寶寶維持體溫。若仍沒有讓體溫值回歸正常,需及時與醫聯系就診;
(2)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
(3)吃奶量猛然減少,膚色發黃,哭聲虛弱;
(4)突然性腹脹;
(5)痙攣、抽搐;
早產兒的護理千萬不可操之過急。作為父母要多觀察孩子變化,科學護理。早產兒不比普通兒童,他們先天身體素質不佳,媽媽應該抓住0-2歲這個黃金時間段來糾正。利用這段“黃金時間”精心護理,身體素質足以追趕上足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