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兒童肥胖的危害(兒童肥胖如何減肥)

shiyingbao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過于肥胖,這是因為過于肥胖非常不利于孩子身體健康,極易出現各種并發癥。那么兒童肥胖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危害?平常要怎么預防和治療呢?

  • 什么是兒童肥胖

    醫學上對小兒肥胖癥的界定就是:孩子體重超過平均體重(依照身高計算)20%以上。這是一種常見的營養性疾病。肥胖癥可以分類兩種類型,一種是沒有明顯的病因,被稱為單純性肥胖癥,多數孩子都是得了這種類型的肥胖癥;如果有比較明顯的病因,就是繼發性肥胖癥,一般這種肥胖癥是因為內分泌代謝發生混亂或者是大腦得了疾病。根據研究,孩子患冠心病、糖尿病之類的疾病與肥胖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在單純性肥胖癥早期,就要進行治療。

  • 兒童肥胖的原因

    1.遺傳因素

    研究表明,遺傳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不僅會作用于孩子的骨骼發育,而且能夠決定身體會消耗多少能量以及脂肪會流失多少熱量。因此如果父母比較胖,那么孩子胖的可能性會很高。

    2.營養失衡

    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有很多能量需要被消耗掉,所以孩子需要不斷從食物中獲取各種營養元素。尤其需要充足的熱量、品質比較高的蛋白質、各種各樣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果食物的營養比較豐富,而且均衡,那么可以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產生積極的影響。如果孩子的營養狀況長時間處于失衡狀態,也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好的影響。

    吃得太多以及食物種類過少,是導致孩子肥胖的重要原因。一般說來,如果孩子吃太多含有大量脂肪或者糖分的食物,那么肥胖的概率會比較大。孩子都偏好甜食,不少孩子因為喜歡吃薯片、冰淇淋等高熱量食物而肥胖。這些食物一般都沒什么營養,如果孩子靠吃這些食物成長,那么孩子往往會缺乏某些營養,而且體內會有非常多的脂肪和糖分。

    3.缺乏運動

    運動能夠讓孩子的發育變得更快更好,而且可以改善孩子的體制,加快身體新陳代謝的速度,還可以讓孩子的呼吸系統、運動系統和心血管功能變得更加完善。此外通過運動,孩子的骨骼和肌肉也能得到足夠的鍛煉。

    現在的孩子缺少與外界交流的機會,一般都是呆在家里,集體活動的機會也很少,孩子的運動量特別不夠,這樣對孩子體能的消耗有限制作用。如果孩子營養過剩,那么脂肪會很自然地在孩子身體上堆積。身上肉越多,身體就會變得越發沉重,孩子也會變得更懶。

  • 兒童肥胖的危害

    成年人過于肥胖,很容易引起其它并發癥。過于肥胖的孩子長大后肥胖幾率也會比較高,但是沒有足夠的數據可以證明肥胖兒童到底有多危險。但是如果不對此類兒童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且進行科學的治療,那么孩子可能會患上成人疾病。兒童時期患上肥胖癥很容易導致以下這些并發癥。

    1.糖尿病

    以往患病的都是成年人,但是在過去的十年時間中,患T2MD(二型糖尿病)孩子的增加速度令人擔憂。建議體重超過標準或者身體至少有兩項風險因素的孩子,在十歲或者青春期開始時進行T2DM檢查,之后每隔兩年檢查一次。主要風險因素是指,孩子一級或二級的親戚有患病史,或者孩子屬于某種特定人群,身體有抵抗胰島素的可能性:包括患上高血壓、黑棘皮病等。

    2.代謝綜合癥

    患有肥胖癥的成年人群體群體所具有的代謝變化被稱為代謝綜合征(簡稱MS)。不同的根據導致MS有不同的定義。如果甘油三酯的含量超過了一百一十毫克每分升,或者是超過了1.2毫摩爾每升都是不正常的情況;如果HDL的設置不超過40,腰圍不小于百分之九十也是不正常的;血壓不低于百分之九十也不正常。如果孩子肥胖癥很嚴重,那么孩子就會有接近一半的機會會患上MS,而且身體質量指數每增加0.5-U,風險就會高上一分。

    3.雄性激素過多癥

    對青少年階段的女生和青年階段的婦女來說,中心性或者是腹部脂肪太多的原因可能是是體內分泌過量的雄性激素。處于青少年階段的女生患肥胖癥后,對胰島素的抵抗作用也與腹部堆積的脂肪的量有關,如果女生得了肥胖癥,那么可能會導致其經期混亂,并且極可能患上早期的多囊卵巢綜合癥。

    4.心血管疾病

    肥胖癥會改變患者心臟結構和血液動力的變化。

    (1)如果身內堆積過多脂肪,那么血量和心臟的輸出量比起之前大。

    (2)如果孩子在睡覺過程中會出現呼吸暫停的情況或者患有與肥胖有關的肺通氣不足,那么孩子可能會患上肺動脈高血壓。

    (3)如果孩子是病態肥胖癥,那么就可能罹患心臟病。

    (4)因為肥胖,孩子身體的內皮會出現功能上的不足,頸部動脈會有更厚的內膜,主動脈和管動脈也會出現早期的指紋和纖維斑塊。

    (5)還不確定患有肥胖癥的孩子是否會像成人一樣,患上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的幾率變高。

    (6)肥胖的人群基本上都會得高血壓。而兒童高血壓的主要發病原因就是兒童肥胖。

    5.呼吸問題

    呼吸問題最主要是哮喘癥和其它一些呼吸問題。但是哮喘和肥胖、超重之間有沒有聯系還未有定論。從表面看來,哮喘與肥胖發病率成正比。睡眠障礙性肥胖的孩子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幾率很高,是體重正常孩子的4-6倍。

    6.內臟疾病

    如果肝部發生的異常情況與肥胖癥有關,那么這種肝部疾病稱為非酒精脂肪肝疾病。非酒精性的脂肪性肝炎有可能發展成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大多數兒童和大人得這種病是沒有什么明顯的癥狀,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肚子的右上部分很痛,腹部也覺得不舒服。有些患者會有類似于肝腫大和肝臟疾病的皮膚癥狀。例如,手上會長出紅色疹子,血管上出現蜘蛛痣,而且形體消瘦,甚至患上黃疸以及肝性腦病。患有膽囊疾病、過胖、高胰島素血癥、MS和短內體重減幅較大的人群,得膽結石的幾率會很大,但是其中的因果關系還不完全清楚。在早期就要及時認識到膽囊性疾病的嚴重之處,并進行有效處理。如果得了肥胖癥的孩子,肚子一直疼痛不止,那么需要考慮膽囊疾病的可能性。

    7.整形外科問題

    如果孩子過于肥胖,那么很容易出現骨頭畸型問題。因為過于肥胖對身體造成的壓力過大,可導致孩子生長板受到傷害,從而造成膝外翻、髕骨疼痛、扁平足之類的疾病。

    8.皮膚病問題

    如果孩子體重超重的話,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得黑棘皮病,這種病的主要癥狀是脖子后面、兩腋部位、體褶處以及身體的關節處都會有大量色素沉積,而且角質化的現象很嚴重,也會出現比較柔軟的斑塊。其他肥胖癥兒童還容易出現毛發角化之類的皮膚問題。

    9.神經學問題

    此類孩子還可能患上一些腦部疾病,比如假腦瘤、特發性顱內高血壓,主要的癥狀是頭痛,視力異常,耳朵有轟鳴聲,第六神經還有局部麻痹等。盡管顱內高血壓的得病率會因為BMI的增加而提高到十五倍,但是體重僅僅高出標準體重百分之十的人,得顱內高血壓的幾率也高于常人。

  • 兒童肥胖的標準

    有兩種方法來衡量孩子是否肥胖。我國大部分醫院或者診所采取的衡量標準,是根據理想之中孩子的身高體重作為標準,但是這種標準排除了個子不高,體重過重的孩子。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使用的標準是體質指數,也就是BMI。

    3~7歲的孩子體質指數指標

    年齡男(BMI均值)女(BMI均值)
    3歲15.6215.34
    4歲15.4315.02
    5歲15.4314.78
    6-7歲15.5814.77

    計算方法:體重/身高2,體重的單位是kg,身高的單位是m,如果成年人BMI超過二十四,那么就屬肥胖。因為3-7歲的兒童正生長發育,所以不同年齡段的標準并不一樣。但是體質指數超過平均值的孩子,仍屬于肥胖人群。

    3~7歲常規的理想身高體重標準

    年齡(男孩)體重均值(kg)身高均值(cm)
    3歲15.4399.34
    4歲17.76106.27
    5歲20.40113.86
    6-7歲23.46121.06


    年齡(女孩)體重均值(kg)身高均值(cm)
    3歲14.9097.71
    4歲17.24105.50
    5歲19.37112.54
    6-7歲21.99119.11

    如果孩子體重高出標準體重的百分之十,那么孩子就屬于超重,這是一種很常見的鑒定孩子是否肥胖的辦法。

    小貼士:兒童的科學體重

    孩子理想體重的科學標準

    1-6個月標準體重(kg)=出生體重(kg)+月齡×0.6
    7-12個月標準體重(kg)=出生體重(kg)+月齡×0.5
    1歲以上標準體重(kg)=8+年齡×2

    計算公式是(實際體重/標準體重-1)×100%,如果孩子的體重比標準體重多了百分之十,那么孩子就是屬于超重,如果體重比標準體重多了百分之二十,那么孩子就是肥胖人群。

    兒童肥胖程度分為三個等級

    輕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20%~30%
    中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30%~50%
    重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50%以上
  • 兒童肥胖預防方法

    1.胎兒期——預防胎兒過重

    懷孕期間的女性一定要補充足夠的營養物質,但是也要注意過猶不及。如果孕婦的體重以比較快的速度在增長,那么往往會造成孩子出生的時候體重太重,將來肥胖的機會也比較大。因此,如果想要讓孩子的體重不要超標,孕婦需要定期測量一下自己的體重,看自己的體重是不是符合正常的妊娠的規律。如果是正常的情況,那么孕婦前三個月體重會增加一點五公斤到三公斤;之后體重每個星期會增加四百克;等到孩子足月,孕婦的體重比起還未懷孕前會多十二點公斤。第二,孕婦要根據自己體重變化的情況來決定自己要吸收多少熱量。最后,孕婦還是需要一定的運動的,例如散步、不需要太多體力的活動等。

    2.嬰兒期——鼓勵母乳喂養

    研究證明,與喝奶粉相比,喝母乳的孩子肥胖幾率更小,相應的孩子喝母乳的時間越久,肥胖的可能性越小。給孩子喂母乳,孩子每餐的量和間隔時間更能精確掌控,讓孩子不要吸收太多的熱量。而奶粉喂養的孩子,可能被過度喂養,會因為吸收的營養過多而變胖。

    3.兒童期——平衡膳食+規律運動+檢測體重

    如果孩子自小就養成了比較好的飲食習慣和運動的習慣,那么對孩子的一生都非常有益。

    (1)家長需要幫助自己的孩子養成比較好的飲食習慣。家長需要理解,孩子自身會根據生長發育需求攝入足夠的熱量,因此只需要給他提供種類多樣的食物。讓孩子自己決定需不需要吃、吃多少。平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來激勵孩子養成比較好的飲食習慣。

    (2)孩子每天都應該有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消耗熱量,也可以避免肥胖。即使是嬰兒期的孩子,家長也不要整天抱著孩子,而是需要幫助孩子完成翻身之類的動作,讓孩子有一定的活動。當孩子有五六個月大的時候,可以訓練孩子在大人的腿上完成跳動、爬、扶著走之類的活動。處于幼兒期的孩子,需要自己走路,而且要學會跑跳,家長也要積極和孩子玩游戲。處在學齡期和青少年期的孩子,每天的運動時間要保證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

    (3)最好定期測量孩子的體重,如果體重以較快的速度增加,則需要提高警惕,盡快改善孩子的飲食結構和運動強度。

  • 兒童肥胖的治療

    1.飲食管理

    無論是什么原因導致的肥胖,一般要先通過飲食來調節。而飲食調節有以下幾個原則:

    (1)控制孩子進食量的時候同時,要確保食物能滿足兒童生長發育所需,讓體重慢慢減少。一開始,只需要讓體重不要再迅速增加。之后就要讓孩子的體重有所下降了,直到孩子的體重僅僅超過標準體重的百分之十左右就不需要控制孩子的飲食了。

    (2)要盡量滿足孩子的食欲,不要讓孩子感到饑餓,最好選擇體積大但是熱量很少的食品。例如芹菜、竹筍之類的食物。如有需要,可在兩餐之間給孩子吃一些點心,但是點心所含的熱量一定壓低,例如不含糖的果凍、話梅之類的食物。

    (3)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中不但能滿足孩子的食欲,還能提供特殊的動力,是孩子成長發育必須營養素。每天所吃的食物中,蛋白質的攝入量不能低于每千克兩克。

    (4)碳水化合物的體積也比較大,而且能夠幫助人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代謝。因此可以把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的食物,但是需要減少含糖量。

    (5)脂肪能夠提供很多的熱量,因此需要控制脂肪的攝入量。例如油炸類食物、甜食都不應該吃。

    (6)一定要減少總的熱量。對于十歲到十四歲之間的肥胖的孩子,每天所攝入的熱量應該控制在5020J左右。但是可以根據孩子具體的情況進行調整。

    (7)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量一定要得到保證。最后讓孩子經常曬曬太陽。

    (8)根據以上的原則,孩子所吃的食物主要是瓜果蔬菜、米飯等。但是還需要通過吃雞蛋、魚類之類的食物來攝入蛋白質。這種飲食的調節需要家長和孩子長期共同努力,一定要經常鼓勵孩子。

    2.解除精神負擔

    有些家長會因為孩子過于肥胖而十分憂慮,到處求醫問藥,甚至會過分指責孩子的飲食習慣,讓孩子變得緊張甚至與之對抗,因此家長要避免這種情況。如果孩子比較受傷,心理不適,需要及時去除孩子的憂慮。要讓孩子有信心,并且幫助孩子改掉吃得多運動少的不良習慣。

    3.增加體格鍛煉

    家長要激起孩子對運動的興趣,讓運動成為孩子的愛好。運動的項目要多種多樣,有慢跑、太極拳、乒乓球等等。如果家族有其他人肥胖,一定要和孩子一起運動,這樣很容易就能看到效果。每天的運動量大概是一個小時,并且逐漸延長。劇烈運動后會很想吃東西,要盡量避免。

    4.偶用藥物療法

    一般不建議給孩子使用藥物。但是有些時候可以給孩子服用苯丙胺來降低孩子的食物,在孩子吃飯前的半個小時吃二點五毫克到五毫克的苯丙胺,每天吃兩次,只要連續吃六個禮拜到八個禮拜。

    5.并發低氧血癥的治療

    當孩子出現呼吸急促、低氧血癥以及心力衰竭時,不僅要為提供3347J左右的低熱量食物,還要打強心劑和利尿劑,并且吸低濃度氧氣來進行搶救。不要給孩子吸太多氧氣,避免對孩子的呼吸造成影響。如果給孩子進行抗凝血的治療,還可以預防出現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