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樣攝入優質蛋白,才有助于提高寶寶抵抗力,讓寶寶少生??!

shiyingbao

有小寶寶的寶爸寶媽們一定有這樣的體會,只要寶寶一生病,家里就亂成一鍋粥,大大小小的人都忙起來,看著寶寶難受哭鬧,大人更難受,恨不得生病的是自己。

特別是嬰幼兒、兒童屬于免疫力地下人群,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的入侵,所以提高孩子抵抗力,讓孩子少生病是每個寶爸爸媽的心愿。

蛋白質是抵抗病毒最關鍵的食物

圖源:

為什么蛋白質在抵抗病毒上有這么重要的作用呢?

這是因為人體內抵抗病毒的抗體、免疫細胞等等,在本質上都是蛋白質!

也就是說,蛋白質是人體抵抗病毒、增強體質的第一道“防線”!

特別是處于成長發育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優質蛋白,來增強體質,抵抗病毒。

優質蛋白,更受歡迎!

同為蛋白質,“優質蛋白”是什么?為什么更受青睞呢?

蛋白質的構成單位是氨基酸,而人體必備的氨基酸有八種。(甲硫氨酸、纈氨酸、賴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蘇氨酸)

有的蛋白質,氨基酸比例更接近人體比例,更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這樣的蛋白質就被稱為優質蛋白。

圖源:寶寶呵護團隊制作

舉個例子來說:

圖源:寶寶呵護團隊制作

如果孩子吃了一個雞蛋,那么雞蛋中的蛋白質,有98%都被孩子吸收掉了。

但是如果孩子吃了幾顆豌豆,那么豌豆中的蛋白質,只有80%被孩子吸收了。

從上面的表格里,大家也能清楚的看到,動物蛋白消化率更高,大多都屬于優質蛋白。

而黃豆等豆類作為植物蛋白,本身蛋白質消化率不佳。

但是加工成豆腐、豆干等豆制品,消化率可以達到92%以上,那身價可就是飛躍式的上漲。

圖源:

優質蛋白

怎樣攝取最合適?

雖然從消化率來看,動物蛋白在質量上略勝一籌,但是因為脂肪、膽固醇等含量也高,并不適宜寶寶長期攝入。

建議可以適當增加大豆蛋白的攝入,同時控制加工肉類的攝入。

更推薦從雞蛋、牛奶、魚肉中補充蛋白質。

圖源:

其實很容易就能看出來,更推薦脂肪含量更低的優質蛋白。

那么對于孩子來說,什么樣的高蛋白食物更值得推薦呢?

◆ 蛋類

排在第一位的,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食物——雞蛋!

圖源:

雞蛋中蛋白質氨基酸比例與人體中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最為接近,因此最好消化吸收,人體利用率高。

況且大到大型商場,小到街邊小賣部,雞蛋到處存在,價格還便宜。

幾乎適用于任何家庭,簡直是營養界的“性價比之王”!

◆ 魚肉

第二位則是魚肉。

圖源:

魚肉的脂肪含量相較于其他肉來說非常低,且深海魚中富含DHA,有助于寶寶的大腦發育。

但是因為地域不同,魚肉對于沿海沿河地區的孩子來說更易攝取得到。

◆ 大豆和堅果

雖然大豆本身的蛋白質下消化率不高,但是經過加工之后的大豆,可謂是“華麗變身”!

豆制品的蛋白質消化率達92%以上。

所以相比于大豆本身來說,菌菌更推薦家長們給孩子吃經過加工的豆制品。

圖源:

而堅果,一方面不飽和脂肪含量較高,另一方面對于孩子來說發生嗆咳的幾率也比較大。

所以如果是用于補充蛋白質的話,效果可能并不如其他食物。

膳食指南也建議3歲以內的寶寶吃堅果,建議磨成粉狀或顆粒狀,減少嗆咳風險。

◆ 紅肉

紅肉屬于動物蛋白,消化率較高,但是相應的,它的飽和脂肪含量也很高。

要知道,相較于不飽和脂肪來說,飽和脂肪對人體的危害更高。

圖源:

在寶寶剛添加輔食時,考慮到要補充紅肉中富含的鐵元素,可以將紅肉添加到輔食中。

但是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輔食的種類越來越多,鐵元素的來源也越來越多。

這時候就可以適當減少紅肉的攝入,轉而用其他更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代替。

◆ 加工紅肉

最后一種,也是菌菌最不推薦的一種蛋白質來源——加工紅肉!

加工紅肉不僅熱量高,易使寶寶發胖,通常還含有不少添加劑,這對寶寶的身體可沒有什么好處!

圖源:

雖然它的蛋白質消化率高,但是為了寶寶的健康,完全可以用雞蛋、魚肉等代替呀。

綜合來看,動物蛋白在消化率上表現更優異一些,但是它的缺點同樣也很明顯。

而豆制品雖然屬于植物蛋白,但是也非常值得寶寶多吃!

孩子每天吃蛋白質

這么多就夠了!

雖然蛋白質每天為人體的供能只占10%~20%,但是充足的蛋白質對孩子的身體非常重要。

家長們可以參考下面這張表格,為寶寶制作食譜,以保證足夠的優質蛋白。

圖源:寶寶呵護團隊制作

除了補充優質蛋白,更重要的在保證孩子營養足夠的基礎上,合理安排飲食結構。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吃“高營養密度”的食物。

過多的蛋白質不僅孩子吸收不了,還會通過腎臟代謝,加重腎臟負擔。

所以說,補充蛋白質是一方面,量還要適宜!

新研究表明

植物蛋白還有這種功效!

美國癌癥研究所在一項針對41萬人的新研究發現:

用豆類等植物蛋白取代部分動物蛋白,可顯著降低死亡率。

雖然對于寶寶來說,談論死亡率還為時尚早。

但不可否認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蛋白對人體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的《2002~2012年中國居民能量營養素攝入狀況及變化趨勢》中提到:

我國人均優質蛋白攝入不足。且從飲食結構來看,我國居民從豬肉等脂肪量高的肉類中獲取的蛋白質偏多。

這也就是說,寶寶在獲取到蛋白質的同時,也吃進去了不少的脂肪。

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首先就是肥胖率增加。

圖源:

且脂肪需要通過肝臟功能在人體中代謝,長期攝入過量的脂肪也會導致肝臟功能下降甚至受損。

所以說,目前的狀況,不僅僅是寶寶蛋白質攝入不足的問題,還有優質蛋白來源構成的問題。

雖然動物蛋白在消化率上表現更加優異,但是適當的增加植物蛋白,特別是大豆蛋白在孩子食譜中的比例,會讓孩子獲得更良好的身體素質!

圖源:

蛋白質是人體免疫系統構成的基礎,保證充足的、優質的蛋白質攝入,寶寶才能有更好的體質去對抗病毒!

從孩子這一輩開始優化營養結構,讓孩子吃得飽的同時吃得更好,提高寶寶抵抗力!

保存下面這張圖片,倡導合理的飲食結構,需要我們每個人的態度。

一次點贊,一次轉發,都是對下一代更優秀的飲食結構的表態!

圖源:寶寶呵護團隊制作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