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臘八節氣攪熱五谷雜糧,這碗暖暖“過年粥”你喝了嗎?

shiyingbao

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曹磊

過了臘八就是年。1月10日,農歷臘月初八,江城的過年氣息更足了。極目新聞記者走訪了解到,傳統節令里要喝的“臘八粥”將五谷雜糧市場攪動得熱火朝天,各種食材銷量增長,尤其是按不同“食補功效”搭配好的雜糧商品更受消費者青睞。

除了日常五谷雜糧熱銷以外,平時消費量相對較少的藜麥、麥麩、籽粒莧等小眾品類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市場里,江城市民的這一碗“雜糧臘八粥”變得越來越豐富。

臘八節里各種雜糧銷量明顯增長

1月10日下午,漢口興業路一家連鎖超市的雜糧專區里人氣頗旺。眾多消費者在挑選各色各樣的雜糧,有的還在討論怎樣搭配雜糧來煮粥更好吃。

“今天是臘八節,多買幾種雜糧回去煮個臘八粥,也算是過年的一種儀式感。”選擇了幾種不同類型雜糧的鄭阿姨喜歡自己搭配著來吃:“平時也會煮雜糧粥,但品種比較單一,今天過節,就多吃幾種。”

在超市的雜糧區域里,極目新聞記者看到的雜糧就有紅豆、薏仁、黑豆、小黃米、綠豆、紫米等近十種。價格按照不同的品類,每斤從5.8元到10.8元不等,采購的市民大多沒有在意價格的高低,而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品種和口感來買。

雜糧區的導購負責人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每年農歷臘八節當天的雜糧銷量就會明顯增長,1月10日僅半天的銷量就與平時一天的銷量差不多:“都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個習慣讓大家都來買雜糧回家煮臘八粥,銷量明顯增長很正常。”

小眾雜糧谷物進入日常消費市場

探訪中,極目新聞記者發現,與過去農歷臘八節里的傳統雜糧熱銷相比,消費者在今年買來煮粥的雜糧里多了不少小眾的谷物品種。這些平時吃得并不太多的雜糧正在更多地進入日常消費市場。

在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的糧油區里,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售的雜糧品類就有將近二十種,其中如藜麥等此前非常小眾的品類,現在已經成為雜糧中銷量比較靠前的產品。

“大概三、四年前吧,藜麥才開始明顯賣得多,但是現在已經賣得相當好了。十個人來買雜糧,四五個都會要藜麥。”批發商李師傅說,還有像蕎麥、紅米、紫米等小眾雜糧,在臘八節前夕都是主力銷售品種。

在武昌武泰閘經營雜糧生意的劉師傅介紹,藜麥、紫米是最近幾年在零售市場上火起來的雜糧,同類型的還有麥麩、紅米等幾種,都賣得比過去好一些:“主要還是吃雜糧的人變多了,愿意嘗試新品種,價格也都差不多。”

養生風潮下雜糧消費漸趨日常化

盡管臘八節當天煮粥、喝粥的習俗讓雜糧俏銷,但不管是商家還是消費者的反饋都顯示,在日趨濃郁的養生風潮下,雜糧消費已越來越趨于日常化。

“平時吃雜糧早就成了生活習慣,還會自己研究怎么搭配來吃更符合身體需求。”鄭阿姨說,每一種雜糧都有獨特的功用,有的搭配起來有利于祛濕養顏,有的搭配起來有利于提氣養神,自己研究也是一種樂趣。

也許正是發現了多種雜糧相配合的市場需求,超市、菜場或雜糧鋪里都有了各種“混搭版”的雜糧粥原料,比如以紅棗為主料,添加了紅豆、黑米、薏仁米的“紅棗臘八粥”;還有均勻搭配小米、黑米、紅豆、紫米、黑豆等多種雜糧的八寶粥等等,選購的消費者眾多。

采訪中,有多位經銷商介紹,近幾年來,武漢雜糧市場的銷量呈現穩中上漲的趨勢,雜糧也逐漸成為市民日常消費的主食之一。

業內人士稱,在雜糧消費日常化的趨勢下,整個市場的競爭也愈加激烈,由此帶來了雜糧種類增多、“搭配版”雜糧粥、半成品雜糧粥等新產品的出現,對于消費者來說也有了更多選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