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約有2057萬聽力殘疾人,居視力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五大殘疾人之首,占我國總人口的1.67%;其中,約有80萬7歲以下兒童,每2000萬新生兒中就有3萬名聽力損害嬰兒出生。因為聾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和普通人一樣,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不被大眾理解的尷尬。他們,期待著更廣泛的關注。
9月27日晚7時30分,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錢衛平將普及遺傳性耳聾醫學知識和第三代試管受精技術,為耳聾患者和攜帶耳聾致病基因的健康嬰兒提供專業指導和建議。
遺傳性耳聾是什么?
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有近3000萬重度耳聾患者,其中7歲以下兒童占80萬。中國每1000名新生兒中,就會有1名重度聽力喪失患兒,其中大部分是遺傳性耳聾患兒。研究表明,耳聾的主要原因是遺傳和環境,其中60%的遺傳因素被稱為遺傳性耳聾。
目前,大多數遺傳性耳聾都是單基因疾病,但它們有許多相關的基因和廣泛的遺傳方法,包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染色體遺傳和線粒體遺傳。
遺傳性耳聾特點:
1)遺傳性耳聾是指由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耳聾,即染色體上的基因變化。
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150項研究 遺傳功能異常與人類耳聾有關。
3)根據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我國正常聽力人群耳聾基因突變攜帶率為4~6%。
4)耳聾是不可逆轉的,不能治愈,耳聾患者的再生風險也顯著增加。阻止遺傳性耳聾傳遞給下一代的最好方法是選擇第三代試管受精技術。
關于子代遺傳概率
聾兒父母及其親屬均無耳聾病史,是否意味著該兒童不會是遺傳性耳聾?以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耳聾為例。一對聽力正常但攜帶常染色體隱性耳聾基因突變的夫婦,雖然聽力正常,但生育遺傳性耳聾兒童的概率為25%,有50%的概率生育耳聾基因突變攜帶者。雖然他們聽力正常,但他們可能會在分娩時將突變基因傳遞給后代。
如何預防遺傳性耳聾?
遺傳性耳聾的發病率較高,會對患者本身和家庭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做好預防工作非常重要和緊迫。
目前,世衛組織提出了出生前、出生后、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遺傳性耳聾的三級預防模式。主要手段如下: 攜帶者篩查、產前診斷、新生兒篩查診治。
耳聾基因篩查是預防遺傳性耳聾的有效方法。雖然我們對耳聾基因了解不多,但大多數致聾基因都被發現了。耳聾基因篩查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有生育需求的夫婦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降低后代發生耳聾的概率。
對于出生聽力問題的嬰兒,只有及時就醫,盡快干預,并通過一些特定的治療方法盡量減少聽力問題給嬰兒未來帶來的各種問題。
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
第三代體外受精技術,也被稱為胚胎植入前的遺傳診斷,可以診斷胚胎是否攜帶致聾基因。如果適應癥合格,可以選擇健康的胚胎進行移植,降低嚴重遺傳病兒童的出生風險,降低出生缺陷率。同時,第三代體外受精技術可以顯著減輕反復流產和妊娠中期終止妊娠的痛苦,幫助夫婦生下健康的嬰兒。
此外,雖然第三代試管可以阻斷遺傳性耳聾的傳播,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第三代試管。有生育需要的夫婦應進行專業的遺傳咨詢,由醫生判斷是否為遺傳性耳聾。
遺傳咨詢是利用遺傳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原理和技術,與遺傳病患者討論遺傳病的病因、遺傳方法、轉移、診斷、再發風險、預防、治療和緩解方法,在權衡個人、家庭、社會利弊的基礎上,給予婚姻、生育、預防、預防醫學指導和建議的過程。
誰需要做遺傳性耳聾咨詢?
·夫妻一方或雙方均為耳聾患者;
·家庭中有耳聾患者或家庭成員生過耳聾兒童;
·夫妻正常,但生過耳聾兒童
對于上述人群,通過遺傳咨詢和家庭地圖判斷,然后通過基因檢測技術,可以明確分析遺傳方法,幫助他們選擇生育方式。在明確了致病基因和致病位點后,第三代試管受精技術可以用來阻止遺傳疾病傳遞給下一代。